谈谈国债收益率对寿险利润表的影响

作者: 秃鹫投资 2017-10-31 17:39:18
对于寿险股来说,短期的行情变化除了取决于大盘之外,另外一个变量就是国债收益率的变化。

本文来自“雪球网”,作者为雪球号“秃鹫投资”,原标题为《为何股市跌而保险涨?——谈谈国债收益率对寿险利润表的影响》。

之前有球友讨论时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何今年以来大盘跌反而保险在涨?另一个为何看保险股要关注国债收益率?简单来说,国债收益率对寿险股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中所谈大盘指A股大盘,非港股大盘):

1、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我们一般说的投资收益可分为净投资收益和总投资收益,净投资收益主要是利息和股息这类的息类收入,因此,当下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波动其实不会对存量资产的息类收入产生太大影响,但会影响再投资的收益,比如马上到期的债券重新投资或者新进来的保费要配置债券的时候,由于整体的资金收益率上升(国债收益率是一个衡量资金收益率的指标),新投资(包括重新配置)的利息收入就会变高,类似这两天由于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买100块钱的十年期国债持有到期都会有每年接近4块钱的利息收入。

所以,国债收益率的提升对寿险公司息类收入提升总体是利好。这一点不论是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由于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我们简称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他们所产生的利息股息都是提高的(主要是固定收益类的利息,股息比较小),也就是说国债收益率的提高对净投资收益是有肯定利好的。

但寿险公司利润表入账的不是净投资收益,而是总投资收益,而总投资收益=净投资收益(息类收益)+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资产减值损失+联营企业权益法确认损益。简单说就是总投资收益=息类收入+已经变现的价差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差收益需要在变现时才能在利润表加以确认)。而国债收益率对价差收益部分的变动一般都负面的,一般国债收益率提高,(如近几天债市狂跌),往往会呈现出股债双杀的局面,比如说最近几天股股市。但是这部分价格变动只要不变现之前不会对利润表产生影响。

所以总投资收益中的两个部分息类收益和已变现价差收益变本质上是相反的,但是由于会计确认的原因导致后者的影响只有当变现的时候才加以体现,比如中国太平(00966)去年买股票套了,今年亏钱卖掉了所以亏损就体现今年上半年的利润表上。

虽然长期来看,其实95%以上的投资收益还是来自于息类收入也就是净投资收益,但是单个年份有时由于市场价格(特别是股市)波动比较大,往往当年来看,经常是已变现价差收益带来的影响更显著些(特别是赶上牛市,保险公司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抛售股票的话)。所以,过去大家往往将寿险公司作为一个加了杠杆的基金公司看待。那为何今年以来往往出现股市跌寿险公司反而不跌的现象呢,是由于以下这个因素。

2、国债收益率对利润表的第二个影响是其对准备金计提的影响,所谓准备金就是在当期业务员收了100块钱的保费后计提的将来支出,未来的支出折现到当下计入负债,这就涉及到折现率的问题,一般寿险公司的折现率都是使用十年前国债收益率750天移动平均线基础上再加一定的风险溢价来计算,所以国债收益率提升后,同样的未来赔付支出在当期需要计提的准备金就会减少;反之则增加。过去两年以来由于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导致寿险公司增提了几百亿的准备金,根据目前的测算,由于今年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可能到了四季度,这个影响就基本消除了,如果明年继续回升不排除减提反哺利润的可能,即使不升了,最起码明年不必再进行减提了,这都会带来相对于今年利润几百亿的增长。

3、今年以来,股市跌而保险不跌甚至反涨的原因就在于,今年以来的很多次股市调整基本都伴随资金价格的飙升(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而对寿险公司利润表的影响来说,上文提到的第二个因素影响更大一些,所以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股市跌而寿险反涨的现象。如果股市下跌的同时不存在利率上升或者国债收益率的提高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没有第二个因素,简单将保险公司的资产组合看作一个债券基金的话,那么国债收益率上升的时候,保险公司的股价应该也是下跌的,不会出现今年以来的反常现象。

实际上,除了投资收益之外,利润表中的另外一个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也会受到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但除少数公司外,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占比都不高,影响也不大。

4、所以,对于寿险股来说,短期的行情变化除了取决于大盘之外,另外一个变量就是国债收益率的变化。长期则承保端取决于保费的结构、产品定价、增速等,投资端取决于整体的社会资金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编辑:胡敏)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