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作为减碳利器,22年我国核电电量占比4.98%,预计至2030年升至6.2%。三代机安全指标指数级提升、经营杠杆提升(总运营时长提升18.1万小时;年均折旧减少18.8%);四代机原理设计改变,国内进度领先。作为大国重器,核电设备国产化率由不足1%发展到近90%,对应“十四五”国产核岛设备市场空间预计达300亿元以上。三代机规模扩大、四代机开始投运,建议关注国产替代顺利的核心设备/材料环节。
国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双碳”目标指引核电装机,代次更新带动产业升级。
核电发展围绕提升机组固有安全性,通过延长寿命/简化设计/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本,“热中子堆-快堆-聚变”技术三步走及乏燃料循环利用等主要目标。作为减碳利器,22年我国核电电量占比4.98%,预计至2030年升至6.2%。三代机安全指标指数级提升、经营杠杆提升(总运营时长提升18.1万小时;年均折旧减少18.8%);四代机原理设计改变,国内进度领先。作为大国重器,核电设备国产化率由不足1%发展到近90%,对应“十四五”国产核岛设备市场空间预计达300亿元以上。
乏燃料外运与后处理“0”到“1”:
乏燃料产量与核电发电量、机组类型有关。至22年末累计产生量约为1.1万吨;“十四五”年核准6~8台假设下,至2030年累计产生约2.6万吨,累计量年均增长10%。往后看,四代高温气冷堆单位产生量是三代机近10倍。90%已产生存量待外运、后处理。乏燃料须约8~10年在堆贮存。我们测算:(1)至2030年我国将有19台机组乏燃料贮存达到能力上限,外运刚需549.8~2091.7吨(需求低值),对应运输容器市场空间约为16.5~62.8亿元。及时清运假设下至2030年累计外运需求1650~11030吨(需求高值),对应空间约为49.5~330.9亿元。(2)至2030年后处理厂产能规模应达到235~1277吨/年,对应后处理设备市场空间175.8~954.1亿元。
敏捷端业务“0”到“1”:
三代机改造供汽和新建小堆工作已同步开展,核能供汽可提升核电效率(供电效率仅30%,直接供汽效率可达90%)、汽源清洁性;小堆技术可提升覆盖面(冷却水需求减少,内陆布局后真正释放需求空间)。此为核电落地最快的新场景。中核田湾&福清改造供汽项目分别有望于23年底、24年投产供汽,享受煤价高企影响下的工业蒸汽价格红利;昌江小堆示范项目已开建、计划27年投产。
核能制氢“0”到“1”:
ESG目标驱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成本相背而行,至2050年绿氢占氢能比例或将升至70%。低能耗、低边际成本(电解制氢过程电耗成本50%+,风光边际成本低于0.1元/KWh,成本优势显著)、促消纳为电解制绿氢三大有利因素。其中,核能制氢两大逻辑:(1)核电边际成本高于风光水、消纳顺位靠后,制氢解决潜在的弃核问题;(2)水电解+高温蒸汽电解路线通吃,四代中高温气冷堆目前最为成熟、已有并网,伴随发电过程产生的800℃以上高温将制氢效率最高从60%提至理论上的100%(SOEC)。
投资建议:
三代机规模扩大、四代机开始投运,建议关注国产替代顺利的核心设备/材料环节,关注江苏神通(002438.SZ)、钢研高纳(300034.SZ)。
乏燃料外运与后处理紧迫性逐渐凸显,存量/增量均存在较大市场,建议关注业绩逐步兑现的乏燃料运输容器及后处理厂设备商,关注景业智能(688290.SH)、江苏神通等;
敏捷端业务相比发电业务更高的利润率有望为核电运营带来业绩增量,建议关注已有项目落地的核电运营商,关注中国核电(601985.SH);
核能制氢远期看具备促进核电消纳和高制氢效率两大优势,高温气冷堆并网后的高温应用值得期待,建议关注与中核集团深度合作的副产氢提供商东华能源(002221.SZ)。
风险提示:“十四五”新增核电核准不及预期风险;四代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发电经济性验证不及预期风险;核电新应用方向拓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