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还是“被动”?美股投资策略的艰难抉择

几十年来关于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孰优孰劣的争论在2022年突然发生了转变。

几十年来关于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孰优孰劣的争论在2022年突然发生了转变。高通胀、利率上升和经济不确定性扰乱了股市,结束了长期牛市,并导致主要股指暴跌。这让主动选股者的财富重获活力,按某些指标衡量,他们跑赢市场的幅度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它还减缓了规模达11万亿美元的被动投资的发展趋势。被动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持有标普500指数等某一个股票指数的基金。

更令人困惑的是,这两个阵营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为主动投资变得越来越被动,被动投资变得越来越主动。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混乱的新投资格局,过去几十年那种非黑即白、主动还是被动投资的选择正在消退。

1.是什么开启了被动投资热潮?

在1960年代前后,一系列因素(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汇集在一起,使一小群学者得以精确地展示大多数基金经理与美国股市的表现比较。Burton Malkiel在其1973年的著作《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中阐述了这一著名结论,他在书中认为,“蒙上眼睛的猴子向股票上市公司扔飞镖”选中的股票的表现与专业人士的选择一样好。富国银行和先锋领航集团等公司的先驱者开发指数基金的理念是,通过购买广泛的市场份额而获得“平均”回报——但费用支出要少得多——大多数投资者会做得更好。

2.被动投资是如何形成的?

年复一年,随着与指数匹配的自动买卖技术的进步,反对主动选股的证据越来越多。标普全球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代,只有不到15%的活跃美国大型基金跑赢大盘。被动型基金的费用占资产的比例不到0.1%,而主动型共同基金的平均费用超过1%。由于存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更容易交易的产品,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播下的对基金经理的不信任,这堵大坝在过去10年终于决堤。

3.被动投资的“被动”程度如何?

这一领域已经从购买整个市场指数演变为购买越来越小或更复杂的市场份额,并使用混合策略,以至于许多投资者通过精选的指数基金拥有了相当于主动管理的投资组合。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转向指数基金和ETF,指数和基金的数量出现爆炸式增长,目前约有300万个指数和约1万只ETF。与此同时,大型基金经理正在竞相开发所谓的定制指数——这是另一种混合方法,可以说投资方法比名字所暗示的更主动。

4.这意味着什么?

到2019年底,被动投资策略占据了美国股票基金一半以上的公开交易资产。在美国以外的股票或债券等领域,被动投资策略的比例尚未超过主动资金,但同样的趋势正在显现。由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共同使用的指数基金,是如今一半以上的美国人投资于股市的重要原因,这一比例高于其他富裕国家。

其次,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等公司也已成为许多美国企业的最大股东,这让许多人对潜在的危险感到绝望。人们的担忧包括从股价波动到向指数权重较大的公司配置资本导致的投资效率低下。另一个担忧是,如果投资经理忽视了他们作为公司监管者的传统角色,被动投资方法可能会推迟向所谓道德投资的转变。

5.主动投资是如何卷土重来的?

主动型基金经理总是积极为自己的技术进行辩护,称2008年之后的那段时间不正常,许多股票的走势都是同步的,而不是根据各自的利润前景进行交易。他们把指数说成是“一团垃圾”,并预测当市场变得更加动荡,股票表现变得更加分散时,主动投资将会大放光彩——事实也确实如此。

尽管衡量基金经理的相对表现很棘手,但咨询公司Strategas Securities的一项分析显示,62%的主动投资的大公司“核心”基金(即购买成长型和价值型股票组合的基金)在2022年跑赢了市场,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比例。问题是,这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还是一个持续的趋势,以及这是否足以挽救主动投资策略。

6.接下来会什么?

主动型基金经理表示,被动投资扭曲将为那些能够发现便宜货、避开定价过高证券的投资者创造更多机会。与此同时,将两者混合在一起的混合风格正在出现。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负责人“木头姐”凯西•伍德(Cathie Wood)等广受追捧的基金经理正在ETF内部推广主动投资策略的使用。投资指标包含了ETF的税收和交易收益,但赋予了基金经理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主动投资策略费用略高,到目前为止,表现差异很大。自伍德在2020年取得领先市场的成功后,2021年,主动投资基金的推出速度是被动投资工具的两倍多。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