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3月23日,中国移动(00941)举行2022年年度业绩会。2022年度,公司营运收入为937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5%;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8121亿元,同比增长8.1%;股东应占利润为1255亿元,同比增长8.0%;EBITDA为3292亿元,同比增长5.8%;每股基本盈利5.88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21港元。
业绩数据显示,公司CHBN客户规模、收入规模全面增长,HBN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39.8%,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得益于5G应用、移动云、数字内容、智慧家庭等业务的快速拓展,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2076亿元,同比增长30.3%。整体来看,公司着力打造的数字化转型收入增长“第二曲线”卓有成效,收入结构更加均衡稳健,可持续增长动能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其中,得益于5G快速迁转以及个人数字生活消费增长拉动,移动ARPU稳健增长,为49.0元,同比增长0.4%;2022年,公司的移动客户9.75亿户,净增1811万户,净增规模创三年新高,其中5G套餐客户达到6.14亿户,净增2.27亿户。权益融合客户达到2.87亿户,净增9643万户。
2022年,新兴市场收入实现高速增长,达到385亿元,同比增长26.9%。国际业务方面,深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协同,加快推动优质成熟能力出海,5G行业解决方案实现突破;进一步优化国际资源布局、繁荣了国际合作生态,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国际业务收入达到167亿元,同比增长25.4%。
此外,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2023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董事会建议2022年全年派息率为67%,2022年全年股息为每股4.41港 元,同比增长8.6%。
中国移动还表示,2023年5G网络客户数计划净增1.3亿,家庭宽带客户净增1800万,力争移动、家庭客户综合ARPU稳健增长。政企客户计划净增300万,力争政企市场收入持续快速增,以及新兴市场收入规模快速增长。
从左到右依次为: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李荣华、副总经理简勤、执行董事兼董事长杨杰、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董昕、副总经理赵大春。
在业绩会议上,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长杨杰表示,公司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移动云迈入第一阵营,公司移动云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杨杰还表示,公司移动云业界影响力显著提升,to B方面,公有云份额位列中国市场TOP6,边缘云位列第一,专属云位列TOP3;to C&H方面,移动云盘月活跃用户达1.66亿户,位列行业第二。
以下为智通财经APP整理的中国移动业绩会问答实录:
问:国家非常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想了解一下中国移动如何看待这方面的发展,能不能分享一下公司的中长期战略和目标,以及公司的未来业绩是否能够维持持续性增长?第二个问题是国家日前出台了“数据20条”,那么中国移动如何理解相关内容,公司的数据资产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创收情况如何?
答:目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主要的经济形态,我们所说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需要数字经济加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这次李总理在政府报告里面也同样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所以是大势所趋。
我们现在的数字经济不是单一技术就能推进,它是若干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势,公司其实在三年前制定战略时候就非常明确把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公司的主要任务,并且制定运营发展战略。那么根据新的形势,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1225”战略实施思路,我想这应该是公司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向。
公司将按照“1225”战略实施思路,即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这一定位,同时加快推进从数量规模领先向质量效益效率领先转变、从注重短中期业绩完成向注重中长期价值增长转变这“两个转变”,全力发力“两个新型”,包括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三力相加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主动激发包括创新红利、人心红利、改革红利、人才红利、生态红利在内的“五个红利”,着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收入、利润维持良性增长,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其中,第二个“2”是公司最重要的发展点,我们将其称作“两个新型”,就是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加算力加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这两句话都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核心要点。5G,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们发展的速度比刚开始发放5G牌照时候的预定目标要快很多,算力网络是什么用途呢?现在有很多的电厂,有火电,有核电,各种电力,而且这些电厂分布在各地,但是通过一张电网把这些所有的电全部形成一个系统,只要电开关一开,你不用关心这个电路是什么电路,不用关心这个电是哪种电,现在算力已经成为新兴生产力,我们希望将算力变成像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
能力中台是干什么的呢?信息技术有很多能力,大家要完成一件任务、一项工作,需要用到很多的信息技术,但是使用信息技术有一定的门槛。我们打个比方,买东西基本都是成品、半成品,回去进行加工整合后就可以做很多事,那么我们能力中台就是干这个事,所以说这些就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三大块。5G也好,光纤宽带也好,主要是网络化、解决连接问题,我们的算力和能力这两块共同发力推进数字化。
国家日前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表明数据已经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中国移动因此加快推动业务创新从连接为主向“连接、算力、能力”三力相加的融合转变,并且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很好的发展成绩。
关于“数据二十条”方面,的确“数据二十条”这样一个指导意见,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量,公司也认真研判我们应怎样在数据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有4个关键,第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没有网络基础设施什么事都干不了。第二个关键要素就是数据要素。第三就是科技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第四。推进信息技术或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我们现在发展数字经济最重要的4个要素,那么这次发布的20条,就重点推进数据要素的发展。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文件,讲了建立4个基础制度,第一个叫产权制度;第二个是流通交易这一块,流通交易怎么样才让数据真正发挥好更大作用,一定要把制度建起来。第三个是收益分配制度,第四个是治理保障制度。所以这4个方面其实都是数据发展的非常重要基础,这些方面也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
至于公司,其实公司很早就已经把数据要素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企业资源,我们能力中台建设三大块,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其中之一就是数据中台。
公司已经积累海量,而且是高价值数据,利用这个数据中台,已经产生很多收入,像我们利用中台能力,我们已经实现收入100亿,节约了整个成本大约38亿。所以相信公司的数据要素一定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首先是关于公司最近的股价动态,从去年11月份左右,中国移动还有其他通信公司股价大幅上涨,长期以来通信行业的利润水平非常高,但是股价的表现相对落后,管理层怎么看待最近亮眼的股价表现?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资本开支问题,公司此前表示2020年到2022年期间是5G投资的高峰期,那么公司对于未来资本开支的看法如何,特别是布局6G技术时怎么看待资本开支?
答:股价涨跌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是将优良的业绩呈现给市场,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当然从去年年底开始到现在,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几家电信企业的股价总体处于上涨。而透过股市,我们确实能从中发现新的变化。首先是基于数字经济这样一个大的问题,数字经济就是今后基本的一种经济形态,当然电信运营商在这里边一定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去市场对我们的评估有一套模型,基本的模型是什么呢?用户乘以ARPU,但是大家注意看到我们去年业绩,我们数字化转型的收入到多少?到了2076亿,占到我们收入的总量已经到了1/4,我相信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大,我们预计十四五末数字化转型收入占公司的比重可能达到1/3,用原来传统的模式就不灵了。所以可能存在业内说的这样一种说法,叫做价值重估,评估体系要重构。当然那是咱们资本市场专业人士做的事。但是趋势毫无疑问,无论是从大的行业发展态势,还是公司这几年的实践,都足以说明这样一种比较大的趋势,也可以说是更好的逻辑。当然光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的大趋势还不够,还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就是公司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内因外因一起共同推动发展。
第二个问题关于资本支出(capex),三年前我们曾表示投资高峰期基本上到去年就过去了,从今年开始我们就进入投资的平稳状态,我们去年的capex大约是1852亿元,预计今年将下降至大约1832亿元。
从太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好判断,但至少今后的2~3年我们的capex会持续下降。到明年,也就是2024年的时候,capex占收比将降到20%以内(2021年capex占收比为24.4%,2022年为22.8%)。当然如果下一步有6G,也可能6G技术出来以后,我们在6G方面投资是必须要做的,capex可能会有所增加。咱们每一代新的信息技术它一般都有周期,一般来说5~10年还是需要的,所以从目前来看,5G牌照是2019年发放,所以我们预计6G应该在2030年前后,到那时公司的capex会是什么样,那就交给那时的管理层来决定。
问:关于股东回报率方面,前面已经提到2023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公司会不会进行一些其他的举措来提升股东回报,包括回购或者有没有一些业务分拆方面的计划?关于移动ARPU我们看到去年有上升的情况,好像是数字化产品小幅贡献增幅,公司怎么看待移动ARPU未来走势?
答:我们非常重视资本市场的回报分红,实际上股息处于很好的水平,从公司成立以来到现在,我们派息到现在已经接近派了12,000亿港币。同时我们运用资本市场的一些手段来促进公司价值发现,来保持公司在资本市场当中的一些活力。
这里面涉及到比如说增持,去年我们在A股市场增持,因为受到窗口的限制,去年增持没有完成,所以说通过股东大会延后,今年应该说我们还有一部分增持的任务需要去完成。同时我们去年在港股做了一部分回购,因为去年也是受到窗口的一些限制,所以说去年一段时间我们没有进行回购,今年实际上我们股东大会也有授权,我们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根据监管的一些规则,也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是从维护股东利益的角度,我们会择时、择势、择机来安排回购或者增持。所以整体来讲,我们非常重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我们也非常重视公司的价值观。
移动业务方面,去年一年我们对移动业务的运营应该说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移动ARPU稳健增长。现在我们采取了这几个措施,刚才也提到了,第一个是产品,尤其是数字化产品这一块,这里面包括像咪咕视频,还有移动云盘、云游戏等产品,有些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标志性业务。
第二个措施是积极地推动4G向5G用户迁转,提升用户档次和流量使用规模。第三个是做好CHBN的融合应用。总体来看展望2023年,我们还是有信心推动移动ARPU的稳健增长。
问:公司能否提供一些数据,比如5G的ARPU是多少?有没有一个预期5G的所有相关服务所带来的收入是多少?
答:目前我们5G发展整体还是比较好的,基本符合预期。5G的套餐客户数达到了6.1亿,去年新增是两个多亿,5G网络客户达到了3.3亿,去年新增是1.2亿。
5G网络客户的ARPU值达到了81元,应该说是得到了很好提升。随着用户4G迁5G,我们预计5G ARPU值的相对提升还是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我们通过产品和服务这一块去增加5G客户的流量使用量,其中包括移动云盘以及咪咕视频等产品,下一步我们可能还会进一步推动5G的一些标志性应用,比如说云游戏,云终端,尤其是云终端这一块今后一定会提升流量使用。
问:想知道中国移动旗下有没有一些资产可以分拆,记得几年前管理层有提到,可能把咪咕分拆上市,目前的进度是怎样的?还想问一下关于权益收益,去年权益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关于浦发银行?管理层怎么看待浦发银行的投资,有没有考虑尽快出售?
答:关于去年我们权益收益,你说的可能是我们的投资收益,应该是110个亿这一数字,去年确实有所下降,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首先因为我们处置了一部分资产,卖了之后对应的去年投资收益就减少了,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浦发银行,浦发银行去年收益稍微下降,整体也是比较稳定的,但稍微有点下降。我们觉得持有浦发银行到现在为止应该是不错的,对于公司带来比较好的收益,同时应该说公司与浦发银行之间也有很好的协同效应,所以浦发银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我们觉得要继续持有,所以管理层现在没有出售股权的这种想法。
关于分拆上市,其实我们在分拆上市这方面持开放态度。如果对公司发展,包括所分拆的企业发展更有利的话,我们一定会及时进行分拆。从目前来看,咪咕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而且积淀了很多能力,如果条件具备,我们也会适时考虑,但是目前为什么没有具体的计划呢?咱们这个行业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种协同性很强,规模效应也很强。
比如说我们的很多产品,我们的子公司,我们叫战舰协同,就是产品的供给和销售,它有时候是相互协同的,所以这几年咪咕一方面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出更多、更丰富多彩、更好的产品,然后在我们各公司进行销售。目前他们的这种协同关系,比较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所以我想下一步如果条件具备,我们也会考虑一些相关的措施。
问:想问一下在AI方面,公司有没有具体计划,毕竟现在 AI机器十分火爆,公司有没有预估可以在政企业务等领域用这个技术去更好地服务客户。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政企市场,因为我们看到三大运营商也在发掘这个市场,中国移动在这一赛道上会选择什么行业,公司觉得哪些行业有较大潜力。
答:政企业务也是我们整个公司快速增长业务板块之一,咱们to B业务这几年连续的增速都在20%以上。我们主要聚焦于数字政府、车联网、医疗、教育、工业、互联网、矿山、港口等行业,当然我们认为很多行业都具备潜力。总的来讲,只要我们自身的能力去适配,不停地、不断地去适配这种市场需求,也就是说你有多少能力就可以拿多少市场,因为目前的市场是非常大的。
我们觉得在平台、在终端、在应用,特别是在某些产品解决方案,我们持续通过科技创新带来的各能力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在这方面我们充满信心。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政企业务都会保持较快增速,而且随着我们资源核心能力提升,随着我们整个行业一些原创技术的规模应用,以及随着5G在赋能方面进一步增强,我们觉得在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能实现质的提升。
关于AI,首先可以明确的就是公司在AI方面已经有很多的应用,在AI方面已经布局多年。具体来讲,像我们的能力中台已经具备AI技术,去年的变现已经到了30多个亿,将近40个亿,每个月的调用量也是比较大。
应用方面就已经很多了,比如政企应用,包括我们公司内部,特别在运维和客服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广泛应用,很多时候就是通过AI,不用现场人员对设备故障去进行检测,就是通过AI方式;我们现在有些客户服务就是通过AI技术服务,比如说人工语言核查,自然语言处理等等,所以我们相信今后这方面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