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中国没有定价权、L3自动驾驶难以实现、电动车或迎5万元时代......”王传福、余承东齐聚!共议汽车现代化发展

作者: 智通转载 2023-04-02 10:27:22
3月31日—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在京召开。

3月31日—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在京召开。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本次论坛共有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约200位高层嘉宾出席,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与往年的百人会论坛相比,今年的论坛上,与会嘉宾更加关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等话题。同时,也有多位与会嘉宾呼吁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以稳固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平线余凯:十年以后连L3级自动驾驶都不会真正实现

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出席并演讲,谈及自动驾驶,余凯称,十年以后连L3级自动驾驶都不会真正实现。

他仅认为,自动驾驶能够在专用道路中实现,但有一个前提是,专用道路中,不允许有人驾驶,一定要全部的车都自动驾驶。

他还感慨,人类梦寐以求机器人可以协助人们做事情,所以一直在训练机器,可是训练着训练着,没想到机器变得聪明了,反而变成了机器训练人——因为人必须找到阀门跟机器交流。

比如,让机器写出自己想要的发言稿,这个事情本身是人在顺着机器,“包括抖音算法,实际也是不断推荐这些内容,让用户一直在里面浏览,是机器在训练人类,这已经在发生了”。

零跑朱江明:十年后智能电动车或迎来5万元时代 零跑汽车会应用部分ChatGPT技术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表示,以前国内的汽车企业一般是四年更新一代产品,国外可能要六年。智能电动汽车应该是两年更新一代,因为它是一个电子产品。

朱江明预计,从电池、电驱、座舱、智能驾驶还有传统的零部件等角度来看,电动车十年以后的售价应该在5万元,这样的电动车还不是微型电动车,而是类似于现在零跑C11这样的中大型SUV。

朱江明认为,在当下的竞争格局中,规模化是大势所趋,新能源车企的年销量要达到50万辆才能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毛利率转正,要达到500万辆才能“活得好”。

未来,零跑汽车会维持成本定价的策略,相较高毛利率水平,现阶段的零跑汽车会更注重销量水平,未来的产品也会更加年轻化。

关于最近大热的ChatGPT,朱江明表示,一些技术在真正实用化以后会发现它没那么实用,没那么智能。

对于ChatGPT来说,它在某些行业里面会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做创意设计是比较好的,但是真正的精准落地会很艰难。未来,零跑汽车会用一部分,ChatGPT不是万能,但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蔚来李斌:特斯拉在中国并没有定价权 已在国内布局1326座换电站

蔚来董事长李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并没有定价权。

“特斯拉的降价,是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后所采取的方法,但它在中国并不具有定价权。”李斌指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具有定价权,因为其拥有60%~70%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特斯拉只有7%的份额。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李斌表示,蔚来目前在国内已布局1326座换电站,52条目的地加电路线,用户已累计完成近2000万次换电。“蔚来不仅有换电,实际上我们在充电桩的布局上也十分积极,500kW超快充桩已开始安装。”李斌表示。

余承东:去“华为”标识不改变问界生态品牌的本质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会上回应了前段时间问界使用“HUAWEI问界”的作为标语的原因。

余承东说,问界当时改为“HUAWEI问界”,希望是成为一个生态品牌,所以在前面加了“HUAWEI”字样,目的是让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不会很困惑。今年华为车业务的产品在升级换代,也有多个车厂和华为合作智选车模式,包括奇瑞、北汽、江淮。

如果每个产品都用独立的品牌去营销、服务、销售会很复杂,对华为来说营销很困难,投入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希望有一个生态的品牌作为共同的元素存在。“这个事情在网上沸沸扬扬,但其实本质没有改变,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余承东说,过去华为想成为另外一个汽车领域的零部件供应商,但今天这个时代这个条件不太成立,华为做的智能化增量的东西,包括软件、算法、云、芯片等,需要不断迭代,很难向过去标准化部件那样大规模去卖,需要华为跟车厂去深度卷入。所以华为又做了HI模式(华为inside模式)和智选车模式。

此外,余承东提到,虽然此次内部发文要求将“华为”标识去掉,但并不改变华为打造问界生态品牌的本质。至于华为为何需要智选模式,余承东坦言,华为每年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投入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大头是智能驾驶,但HI模式下合作的厂商基本仅剩长安阿维塔一家。如果没有大量使用华为方案汽车的销售,就无法形成商业变现的闭环。

李想:理想汽车最重要的产品是车和组织能力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感叹道,造车之后发现行业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的挑战。

他认为,理想汽车有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电动车,另一个是面向员工的组织能力。

李想表示,去年升级的矩阵型组织一是解决了没有全局、各个团队各自为战的问题;二是解决了技术和平台、产品研发协同的问题;三是解决了产品和供应链、交付商业协同的问题。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呼吁延长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至2025年 建议采用“多枪快充”模式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汽车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电动化的趋势不会逆转,目前我国的汽车全面电动化时间表已在提前,进程在加速。

为加快汽车行业现代化,王传福在此次会上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二是呼吁国家推出超充标准建立,形成行业共识。

当前行业还没有形成超充标准共识,为破除瓶颈,建议采用“多枪快充”模式,即用两把枪或者多枪同时给一台车充电,好处是过去可兼容,未来可拓展,不用改标准等。比亚迪在“多枪快充”方面有100多项专利,愿意开放给行业免费使用。

北汽张夕勇 :要谨慎对待“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说法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规模发展效应,进入普及期,但当前发展还存在电池原材料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领域、成本高于售价及产能利用率不足、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还较低等问题。

他同时指出,要谨慎对待“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说法,分割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不全面也不科学,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成长期,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处于早期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新能源汽车、储能、ChatGPT将为新能源革命带来“十万亿”规模产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预计2040年左右保有量达到3亿-4亿辆,发展成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又将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电池-光伏黄金组合和氢能-风电白银组合,预计15-20年后发展成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欧阳明高还认为,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革命,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将被重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将带动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系统、智能低碳建筑及智慧城市大发展,预计20-30年发展成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此外,欧阳明高表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近中期看,现在正处在整个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

5-10年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从去年的22%提升到30%-40%是可能的。中长期看,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尽早形成重点汽车芯片自主保障能力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世堂表示,将坚持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布局。

其中,加大锂、镍、钴等关键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尽早形成重点汽车芯片自主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及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为了积极扩大消费,将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及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试行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指导地方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汽车产业稳定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筑牢发展基础,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支持技术创新、积极扩大消费、推动车路协同、强化支撑保障和加大品牌培育。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建议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表示,智能电动车是中国品牌改变竞争、重塑格局、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机会,因此建议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包括利用新的体制、政府支持、行业协同、共同攻关下一代电池、高精度地图、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加大对基础学科前瞻技术的投入。

大众汽车孟侠:建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集团销售负责人孟侠建议,第一,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并制定相对稳定的政策框架。

第二,加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强锂和芯片等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稳定性。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智通财经编辑:严文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