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在国内大模型加码布局下 AI合规及内容甄别值得关注

在国内大模型加码布局下,AI合规及内容甄别具有实际业务需求,是AI+主线下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

智通财经APP获悉,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近日,海外国家纷纷探讨AI相关的监管问题。在国内大模型加码布局下,AI合规及内容甄别具有实际业务需求,是AI+主线下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该行坚定看好AI快速发展带来的革命性机会,但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合规性、版权、数据隐私等方面问题也亟待行业和监管共同规范,因此该行认为AI环境下版权识别、内容甄别的细分应用主线值得关注。建议关注:人民网(603000.SH)、新华网(603888.SH)、博汇科技(688004.SH)。

事件:近日,海外国家纷纷探讨AI相关的监管问题。3月31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宣布,即日起暂时禁止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并表示已对ChatGPT背后的OpenAI公司展开调查。4月3日,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发言人称,出于数据保护方面的考虑,可能会暂时禁止在德国使用ChatGPT。此外,欧盟表示希望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强制性的规定,或要求所有生成式AI内容必须注明来源。

天风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海外大模型迅速迭代,商业化布局、行业生产力提升的同时合规问题仍待解决

自2022年11月微软正式发布ChatGPT,技术侧快速迭代,并且在商业化也加速落地,2023年1月OpenAI推出付费版ChatGPT——ChatGPTPro,2月ChatGPT结合的搜索引擎Bing发布,3月ChatGPT开放API接口,开发人员可以将ChatGPT和Whisper模型集成到自己的应用程序和产品中。目前,AIGC作为生产力工具,已经在内容生成领域释放了价值,包括机器写稿、对话式AI、报告生成、AI绘画、AI视频制作、AI作曲等等。根据6pen预测,未来五年10%-30%的图片内容由AI参与生成,有望创造600亿以上市场空间。

而针对AI生成内容的痛点短板仍亟需解决,比如文本生成类应用存在生成内容准确率低、可控性低等问题;图片生成类应用则存在作品版权争议较大、生成内容细节不足等问题。教育领域中,全球多国大学、科研机构发布明确的人工智能禁令,禁止使用ChatGPT和其他所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完成学习与考试任务;多家期刊、出版机构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商业环境下,据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消息称,三星员工直接将企业机密信息以提问的方式输入到ChatGPT中,导致相关内容进入学习数据库从而可能泄漏给更多人,被公司告知谨慎使用ChatGPT。

在国内大模型加码布局下,AI合规及内容甄别具有实际业务需求,是AI+主线下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

国内厂商看,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华为、360等均在加码布局大模型产品。该行认为,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普及,AI内容广泛流通于行业和市场中,为了区分AI内容和非AI内容,对内容识别技术的需求或将衍生。此外,对于AI内容中充斥着的虚假和不实信息,也需要内容甄别技术进行判定和标识。该行坚定看好AI快速发展带来的革命性机会,但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合规性、版权、数据隐私等方面问题也亟待行业和监管共同规范,因此该行认为AI环境下版权识别、内容甄别的细分应用主线值得关注。

建议关注:

人民网:设置建立“AI编辑部”,其中事实核查技术融合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信息的审核;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推出国内首个AI生成内容检测工具AIGC-X;

新华网:旗下新华智云的事实核查机器人,是基于新华智云自主研发的AI算法能实现对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内容的统一审核,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准确;

博汇科技: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海量专项素材的机器学习,不断优化人脸识别、场景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等智能化识别引擎,对各类媒体内容进行多维度分析,精准识别敏感、违规内容,实现对各类传播媒介播放的视听内容进行监管,对媒体中敏感、有害、违规内容的自动化、智能化分析研判。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技术推进不及预期;版权保护风险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