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稳增长低估值 看好建筑央国企价值重估

横向对比来看,建筑央国企业绩稳健增长,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具备配置性价比。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去年底以来,证监会多次提及央国企“中特估”,该行认为其对建筑央国企恢复股权类融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实现价值重估主要有两条路径:1)扩展新业务打造新增长极带来价值重估,2)改善自身经营质量助力估值修复。目前已有部分央企通过第一条路径实现价值重估,而大多数建筑央国企或主要依赖第二条路径,当前国资委考核导向及国企改革方向正与此形成共振,有望推动这类央国企实现估值修复,维持建筑行业“强大于市”评级。

投资策略:稳增长低估值,看好建筑央国企价值重估。横向对比来看,建筑央国企业绩稳健增长,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具备配置性价比。维持建筑行业“强大于市”评级。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中特估”对建筑央国企意味着什么?

去年11月以来,证监会多次提及央国企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该行认为,央国企虽涉及多个行业,不过“中特估”对建筑央国企恢复股权类融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从政策层面看,建筑央国企在过去数年要实现股权融资面临两重约束:1)证监会对涉房企业融资的限制;2)国资委对PB低于1倍不得进行股权融资的限制。

从目前情况来看,证监会已于去年11月底全面放开涉房企业股权融资功能,低于1倍PB的估值成为制约其进行股权融资的最后约束。2021年上市建筑央国企合计营收占建筑业总产值比例达25%左右,进一步拆分来看,上市建筑央国企中PB“破净”企业营收占比接近八成,因此通过“中特估”恢复其股权融资功能,可为基建投资发力提供可观资金来源。

若当前PB低于1.25倍的上市央国企实现估值修复,从而恢复股权融资功能,该行测算合计可实现权益融资规模达到2189亿元,作为资本金可新增撬动基建投资规模达到1.1万亿元,占2022年基建投资总额比重5%左右,可为全年基建投资带来可观资金增量,另外考虑到上市建筑央国企通过股权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后,可进一步撬动杠杆资金进行项目再投资,该行预计其实际可带来的资金增量或更大。

建筑央、国企如何实现价值重估?

目前主要有两条路径:1)扩展新业务打造新增长极带来价值重估,2)改善自身经营质量(提升ROE、改善现金流等)助力估值修复。

对于第一条路径,该行看到中国电建、中国化学等在转型过程中,估值得到快速修复,成效立竿见影;而对于没有确切转型方向或者新业务体量相对较小的建筑央国企,该行认为其估值修复或主要依赖第二条路径,从DDM股票股利定价模型出发( P=EPS*d/(r-g),推导出PB=ROE*d/(r-g) ),改善经营质量(包括提升ROE、改善现金流进而提高分红率(d)、明确增长预期(g)将助力估值提升。而当前国资考核、国企改革的方向正与此形成共振,有望推动这类央国企实现估值修复。

具体而言,过去建筑央国企PB估值下行隐含的是市场对ROE下降、每股盈利增长率下行的担忧,而2023年国资考核提出“一利五率”考核指标体系,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利润指标,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一考核导向的变化有望助力建筑央国企ROE实现提升,同时在经营现金流改善后,分红率亦有望得到提升。

此外,近年国企改革在股权激励方面持续发力,多家建筑央企已发布股权激励方案,为未来业绩增长划定下限,最终在ROE上行+分红率提升+每股盈利增长率稳定背景下,有望实现建筑央国企PB估值修复。

对标海外建筑龙头,国内央国企估值具备修复基础。

从海外建筑龙头实践经验来看,虽其每股盈利增长率(g)较慢,且ROE水平整体较国内央国企并无明显优势,但其现金流情况及分红率(d)相对突出,为此大部分龙头企业PB估值均维持在1倍以上,法国万喜、德国豪赫蒂夫近年PB甚至超过2倍。从基本面角度而言,国内建筑央国企在ROE提升、分红率(d)提高及每股盈利增长率(g)稳定情况下,估值具备修复基础。

风险因素: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股权类融资政策收紧,部分企业新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环境变化导致行业回款比例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侵蚀企业盈利,大额坏账减值损失计提。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