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Q1国内车载激光雷达整体承压 城区领航功能落地或对行业有所提振

23Q1,受汽车价格战影响,国内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整体承压。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3Q1,受汽车价格战影响,国内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整体承压。短期来看,各激光雷达厂商出货量将主要取决于下游车企客户的汽车销量和选配率,未来1-2年城区领航功能的陆续落地或对激光雷达选配有所提振。中期来看,特斯拉的“数据飞轮”优势在FSD进入中国后或将进一步突出,国内中低端车型在成本压力下或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智能化配置,而高端车型或可借激光雷达从硬件端弥补一部分差距。综合来看,该行更看好以高端车企为主要客户,同时在量产经验、定点数量、技术储备和资金实力方面占优的龙头企业。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23Q1,受汽车价格战影响,国内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整体承压。预期贡献主要出货量的玩家中,禾赛相对受益于大客户理想整体出色的销量表现,选配数据也符合此前预期;而图达通/速腾因主要客户(蔚来/小鹏)自身汽车销量相对疲软,或进而影响本季度激光雷达表现。

展望今年后续,我们认为可重点关注各车企城市领航功能的落地节奏和实际表现,或对激光雷达行业情绪有所提振;同时建议跟踪补盲雷达、FMCW等新产品/技术的进展。此外,特斯拉“端到端自动驾驶”和“FSD落地中国”近期也取得新进展,若可切实落地,或将对中国汽车智能化市场产生显著鲶鱼效应。

出货量:理想23Q1销量和选配数据表现不俗;蔚来、小鹏略显乏力,一定程度影响图达通和速腾出货数据,下半年将是关键窗口。

禾赛科技:据公司财报,23Q1禾赛ADAS产品AT128出货量约2.8万台,主要供货理想。据懂车帝官网,理想汽车23Q1总销量近5.3万台,其中L7/L8/L9合计超4.9万台。我们根据以上数据测算,不考虑标配激光雷达的L9(超2.1万台),L7/L8标配激光雷达的MAX版本占比约20%-25%,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期。展望今年后续,我们认为,一方面,受益于充电桩建设、销售网络扩张、智能驾驶升级等多方面推进,理想有望持续获得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理想计划于今年6月开始对AD MAX车主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年底规划落地百城,或可一定程度提升MAX版本和激光雷达选配率。除L系列外,禾赛也在1Q23财报中表示已拿下理想下一代纯电平台定点,首款车型预计23Q4发布。

图达通&速腾聚创:相较之下,蔚来和小鹏的销量略显乏力,或一定程度影响图达通和速腾本季度表现。据懂车帝官网,蔚来23Q1总销量约3.1万台,其中标配激光雷达的NT2.0平台销量为2.4万台,占比约77%;小鹏总销量则约1.8万台。我们认为,下半年将是蔚来、小鹏自身销量和激光雷达搭载量的关键窗口。一方面,截至3月,已搭载NT2.0平台的蔚来车型仅3款,而蔚来在2022 NIO DAY上表示2023年将有8款车型切换至NT2.0平台,因此预计更多潜力将于下半年释放,同时主力车型面临改款或也会一定程度压制销量。另一方面,尽管小鹏已上线城市NGP功能,但目前仅落地广深沪三座城市,无需高精地图的XNGP目前也仅释放了第一阶段能力,所支持功能较少,待XNGP在下半年释放更多能力后,或能一定程度提振小鹏智驾车型的销量。

市场环境:特斯拉“端到端自动驾驶”+“FSD落地中国”新进展,数据飞轮优势或进一步突出,对国内厂商产生“鲶鱼效应”。

2023年5月11日,马斯克发布推特表示,FSD的V12版本将实现“完全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旨在以一个AI大模型实现感知、预测、规划、控制多个任务。其好处在于研发人员可针对一个模型进行优化调整,以简化开发流程、显著提升模型性能,但近乎黑盒的方案也使得模型可解释性较差。我们认为,特斯拉庞大的数据规模和成熟的训练闭环是其能够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前提,但目前FSD V12版本究竟何时能真正落地仍未可知。

2023年5月12日,上海市经信委领导在参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时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等板块在沪布局。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国内相关部门首次释放“愿意接纳FSD”的信号。我们认为,特斯拉与国内主机厂/方案商的主要差距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工程化能力,也就是“数据飞轮”的建立。此前,因地图测绘等数据敏感性问题,特斯拉未能在中国获取数据采集资质,“飞轮”无法工作,FSD也因此迟迟未能落地。而一旦FSD引入中国,“飞轮”开始运转,留给国内厂商的时间窗口或将迅速收窄。

我们认为,一旦“端到端自动驾驶”和“FSD进入中国”切实落地,特斯拉“数据飞轮”的优势和潜力将在中国得到明显释放,留给国内主机厂的时间窗口将迅速收窄。一方面,中低端车型在价格战下,为保销量和份额,或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智能化配置;小鹏等自研能力较强的玩家或也将进一步跟进特斯拉“纯视觉路线”。而另一方面,高端车型受价格战影响相对较小,深耕高阶智驾功能并以此为差异化卖点的车企有望受益于FSD入华对中国汽车智能化进程的推动,但同时也需把握时间窗口加速打磨智驾产品,激光雷达可从感知端提供更为丰富的三维点云数据,或可从硬件端一定程度助力国内车企弥补与特斯拉在软件和工程层面的差距。

技术路线:禾赛、图达通先后推出新品,除速腾采用MEMS路线外,ToF激光雷达基础架构愈发趋同,成本控制和量产交付能力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2023年4月14日,禾赛发布最新车规级激光雷达ET25,其最大特点在于可放置于座舱内的前挡风玻璃后,这主要得益于其极薄的机身以及更低的功耗和噪声。舱内设计的好处主要在于激光雷达无需直面尘土、雨雾等恶劣天气,仅需借助雨刮器即可清理视野,同时保证了更流畅的车身设计和更低的风阻系数。而在常规性能参数方面,ET25较AT128并未打折扣,甚至还有升级,探测距离升至225/250m@10%(有/无挡风玻璃),点频超过300万每秒,最小分辨率仅0.05°,公司预计2025年左右开始上车。

2023年4月18日,图达通发布905nm激光雷达产品灵雀Robin平台,其中Robin-E为前视雷达,可对标禾赛AT128和速腾M系列。从参数来看,Robin-E的探测距离达180m@10%,FOV为120°x24°,角分辨率为0.1°x0.2°,功耗不超过9W,噪音低于20Db,同样具备入舱条件。

我们认为,中短期来看,在FMCW技术成熟前,ToF前向雷达的技术路线已趋于收敛,即“905nm VCSEL/EEL发射+一维转镜扫描+SiPM/SPAD接收”的方案(除速腾外)。而当激光雷达的基础架构逐渐趋同,成本控制和量产交付的能力将愈发重要。一方面,相似的架构和零部件使得上游采购成本趋于透明,如何通过自研芯片化以提升集成度或成降本关键;另一方面,激光雷达多为初创企业,在早期通常会面临车规量产经验不足的问题,而龙头企业起步更早、订单规模更大,有望积累更多量产经验,以保质保量完成交付。

风险因素:

价格战持续挤压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利润空间,激光雷达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纯视觉路线有重大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等。

投资策略:

短期来看,各激光雷达厂商出货量将主要取决于下游车企客户的汽车销量和选配率,未来1-2年城区领航功能的陆续落地或对激光雷达选配有所提振。中期来看,特斯拉的“数据飞轮”优势在FSD进入中国后或将进一步突出,国内中低端车型在成本压力下或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智能化配置,而高端车型或可借激光雷达从硬件端弥补一部分差距。综合来看,我们更看好以高端车企为主要客户,同时在量产经验、定点数量、技术储备和资金实力方面占优的龙头企业。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