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有望阶段性见底 重点关注需求释放情况

随着硅料供给制约因素的逐步解除,各环节产品价格均持续下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盈利将迎来重新分配。

智通财经APP获悉,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硅料供给制约因素的逐步解除,各环节产品价格均持续下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盈利将迎来重新分配,再分配过程中石英砂及坩埚、N型电池片、POE等材料的阶段性短缺,以及各环节技术进步、产业化的速度,都会影响各环节超额收益的持续时间,需持续关注各环节价格和盈利的拐点以及企业盈利的分化,在行业竞争格局持续加剧背景下具备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盈利溢价或更高的市场份额。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硅料价格跌幅持续扩大,已基本跌至成本线附近

根据硅业分会数据,2023年6月14日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较上周同比下跌24.50%至72.4元/千克(SMM数据为75.5元/千克),同比跌幅再创2023年新高,基本跌至成本线附近,部分企业已经亏损停产;根据Infolink数据,本周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跌幅均小于硅料环节,其中硅片环节跌幅相对较大。

本轮硅料价格加速下跌的核心原因是产能供给的快速释放。中期来看,后续按计划将有通威、大全、丽豪、新特等新增硅料产能投产,未来硅料价格有进一步下跌至二线企业现金成本的可能(当前时点已至部分企业全成本);短期来看,供给端部分企业如东立、宝丰等在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背景下选择延迟投产,叠加部分企业选择停产检修,需求端在产业链价格加速下跌背景下需求预期正持续提升,综合来看短期硅料供需关系相对转好,硅料价格跌速有望逐步放缓。

全产业链盈利仍相对可观,头部企业持续加码一体化产能扩张

该行按组件价格1.38元/W(6月12日国能新疆2GW组件项目开标最低价)、致密料价格68元/千克(本周致密料成交价最低价)测算,一体化企业可获得约0.15元/W的单位净利,在产业链价格加速下跌背景下盈利仍相对可观。

产业链各环节对未来光伏装机规模的持续增长持乐观态度,头部企业如晶澳科技(30GW拉晶+10GW硅片+10GW组件)、通威股份(25GW电池+20GW组件)、隆基绿能(24GW拉晶+24GW电池)等在近期先后公布一体化产能扩张规划。

风险分析:光伏相关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部分辅材供应不及预期致光伏装机落地规模不及预期,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致使装机落地受阻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