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底不是底”,这可能是李宁(02331)股价走势自2021年9月以来最真实的写照。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2021年9月,李宁股价创下107.16港元历史高点,随后开启震荡下行走势,于2023年7月7日最低下探至38.6港元,期间最大跌幅达到64%,今年以来也有近4成跌幅。随着李宁股价下滑,富时罗素于今年5月宣布将李宁从富时中国50指数剔除。
回顾过往两年时间,李宁依然是李宁,公司的发展战略,未曾有根本性改变。期内,公司继续坚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战略并进行升级。
例如,渠道端公司在线下采取“开大店关小店”的策略,以提升消费者体验。2022年,李宁聚焦购物中心大店,推动旗舰店等高效大店落地,同时继续进行店铺结构优化,加速处理亏损、低效和微型面积店铺。在线上,推出“大电商”商业模式以来,公司积极发展直播板块业务,同时进行高效、更精准的宣传和投放,维持在线良好经营生态。在产品端,公司2022年,发布全新鞋面科技“䨻丝”,创造性地将“李宁䨻”材料应用于鞋面,将“李宁䨻”科技平台进一步延伸升级。
不仅如此,李宁还在2022年玩了一把“跨界”。公司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COFFEE”商标,并将咖啡产品作为营销工具投放到门店,一时间成为体育用品界的热门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李宁的一系列操作在二级市场却“叫好不叫座”,宁咖啡也未能充分打动投资者的“胃”。究其原因,核心要素是公司业绩出现“换挡减速”。
业绩“换挡减速”
先看2021年,李宁交出了在香港上市以来最好的业绩答卷。公司在年内实现营收225.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6%,不仅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也是上市以来营收增速最快的一年。公司净利润更是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136%。2004年至2021年,李宁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75%,同期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2.8%。在2021年,公司盈利水平也大幅提升,净利率由11.7%提升至17.8%,毛利率则由49.1%提升至53.0%。
时间推进至2022年,李宁在收入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收入258.03亿元,同比上升14.3%;其中,鞋类产品的收入为136.79亿元,相较2020年收入翻倍;服饰品类收入则同比下降了9.4%至107.09亿元。
遗憾的是,李宁的销售毛利率在2022年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至48.4%;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仅同比增长1.32%至40.64亿元。针对利润率下滑,李宁方面表示,受疫情影响,2022年市场消费需求疲软势头较为明显,公司因此加大了零售终端和在线渠道的折扣力度。此外,随着国内供应链和产业升级,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涨,采购成本也随之上升。
上述一系列压力使得李宁在2022年仅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额39.1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5.25亿元大幅缩水。
2023年一季度,李宁的销售增长再度面临压力。公告显示,一季度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在整个平台的零售流水按年实现中单位数增长。同店销售方面,以去年同季度伊始已投入运营的李宁销售点计算(不包括李宁YOUNG),截至一季度,整个平台的同店销售按年实现高单位数下降。就渠道而言,零售渠道实现低单位数下降及批发渠道实现低单位数下降,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按年下降20%-30%低段。
反观整个零售市场,2023年出现明显回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3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零售总额达到561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5月零售总额达到1076亿元,同比增长17.6%。
李宁的销售表现一定程度表明,体育用品行业在消费复苏大势下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情形。富瑞此前指出,已完成6月份及今年第二季度调研,就体育用品企业零售额同比表现而言,今年4月份是一个不错的月份,然而5月和6月零售额同比大幅下滑。6月线上大力度促销未能有效拉动整体增长,线下受到冲击,6月线下销售额同比下跌。富瑞表示,由于体育用品企业于今年第二季业绩弱于预期,运动品牌2023年全年目标面临下行风险。平均而言,预计各运动品牌在2023年第二季度后将2023年全年增长目标下调3%至5%。
尽管李宁集团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赵东升曾表示,对2023年的展望保持乐观态度,预期2023全年收入增长在10%-20%之间,预期全年净利润率保持在10%-20%之间的合理水平。然而,对这一份看起来不错的业绩指引,在二级市场并没有激起很大的浪花。相反的是,李宁股价跌势仍在延续。
交银国际曾表示,李宁管理层对2023年的业绩指引,还是保持增长,也可能只是出于保守,但确实表明长期增长前景不那么有吸引力。
交银国际认为,李宁仍然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也是中国领先的运动服装品牌,拥有强大的管理团队和前瞻性的战略。然而,随着其利润率改善的故事结束,其盈利增长将取决于收入增长。如果长期要超越这一增长率,李宁需要更多增长引擎,要么改变其单一品牌策略,要么像耐克一样,扩张国际市场。
重拾高增长的“底牌”
据智通财经APP观察,李宁之所以需要更多“增长引擎”,是因为“国潮”红利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焕新回归,“国潮风”正在当代年轻消费群中快速蹿红。在这一背景下,李宁凭借早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即2018年“中国李宁”成功在巴黎时装周出圈,随后被冠以“国货之光”,成为国潮风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然而,随着消费逐渐回归理性,诸多消费者不再“只要是国货,就为爱发电”。据艾瑞咨询研报显示,在国潮服饰购买因素中,中国品牌、中国风元素、产品质量这三大因素居于前列,其中随着年龄增长上升,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是产品质量这一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宁的创新力能否支撑其后续的高增长之势尚需画个问号。
在过去,李宁长时间被诟病“重营销,轻研发”,这种情况时至2022年没有根本扭转。根据李宁披露的财务数据,2022年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达到72.14亿元,同比增长19.16%,销售费用率达到28.3%。同期,公司研究及产品开发开支金额为5.35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费用率约为2.1%。而据易观数据披露诸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头部品牌研发费用率一般在10%左右,研发投入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当然不可否认,李宁在研发层面较过往投入了更多资源,配合“多品类”战略渗透更多的细分赛道,从而打造更多“增长引擎”。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李宁的品类矩阵中,在细分赛道有张“底牌”具有打造增长曲线的潜质,包括LI-NING1990、李宁YOUNG和女子品类等。
LI-NING1990于2021年11月推出,定位高端轻奢,产品价格带在800-5000元左右。产品设计方向分成通勤、休闲和高级运动三大方向,其中高级运动目前主要布局高尔夫和瑜伽专业服饰。目前LI-NING1990处于培育阶段,共有24家直营门店,主要开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兴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LINING1990和中国李宁,过去几年收入贡献为中单位数,2025年亦有望贡献集团10%营收占比,对应22-25年CAGR达到47%,LINING1990因较低的基数,增速会更加明显。
女子产品方面,2021年四季度,李宁整合旗下女性运动产品线,推出女子健身系列,正式进入女性健身赛道。2022年,李宁女子产品营收占比在20-30%低段,规划未来发展规模突破30%,是李宁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兴业证券预计,李宁女子产品22-25年CAGR增速为25-30%。
兴业证券还预估李宁YOUNG在2025年的收入有望达到约39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从中单位数提升至10%,3年CAGR达45%。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关注李宁多品类增长引擎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公司利润率因“重营销”而下滑。以女性产品为例,李宁的女性品类布局偏晚,在其之前Lululemon以女性leggings打开市场,实现了质量双增。李宁的主要竞争对手中,Nike、Adidas、安踏均在挖掘行业机遇,其中Adidas提出2021-2025年女性业务规模中双位数增长的目标,安踏规划在2025年打造200亿元女子品类。作为后起之秀,李宁需要快速扩大产品影响力,必将加强产品营销。据悉,仅今年3月,李宁就组织了近300场运动体验活动。
再看李宁YOUNG,兴业证券预测李宁YOUNG于2025年有望达到39亿元营收规模,其前提是公司3年内渠道数量达到安踏渠道数量的9成/2411家,月店效提升至20万元水平。要达到这一量级并非易事,据兴业证券研报,截至2022年末,李宁YOUNG门店数1308家,较其他本土运动品牌仍有差距,约为安踏童装门店数量的一半,店效水平约在12万元/月,对比安踏童装店效约16万元/月,也存在明显差距。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中国,李宁YOUNG销售点数量共计1253个,净减少55个。
据此,李宁YOUNG面临着“扩渠道、升店效”双重任务,按照这样的发展路径,公司营销费用也将水涨船高。因此,李宁未来如何权衡营销和研发投入配比,进而抓住增量空间促使业绩和股价齐升,这一点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