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份扭亏预告后股价跳水,微创脑科学(02172)梦碎了?

股价走势与业绩增长相违背,微创脑科学长期逻辑有硬伤?

7月17日,微创脑科学(02172)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盈喜公告。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收入约为2.9亿元至3.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之间,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1%至51%;营业溢利约为7500万元至9000万元之间,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52%至563%;净溢利约为4500万元至6000万元之间,较去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收入大增以及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为公司的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不断提升市场渗透率,近年上市的多个新产品包括NUMEN®可解脱栓塞弹簧圈、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及U-track®颅内支撑导管系统等持续推进招标入院,且公司2022年新获批产品Neurohawk®颅内取栓支架、Dive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等加速市场开拓。

这也是微创脑科学上市以来发布首份扭亏为盈的业绩预告,但市场似乎并不买单,截至7月19日收盘,公司股价跌2.03%,报收13.48港元/股。

image.png

股价走势与业绩增长相违背,微创脑科学为何难获市场青睐?

集采放量,神经介入领域国产化有望大幅提升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微创脑科学为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公司,自2004年首款产品获得批准起,目前公司产品组合累积共有30款产品,包括在中国获得批准并商业化的十款治疗产品及三款通路产品以及17款正在开发的候选产品,涵盖神经血管疾病的三大领域,即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就产品管线而言,微创脑科学无疑覆盖了目前国内最吃香的神经介入市场。神经介入手术主要包含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三种类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手术占比最高,占2020年所有神经介入手术数目约46.4%,而以市场规模计,出血性脑卒中占2020年 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65.5%,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数据,2020-2026 年其市场规模有望从38亿元增长至84亿元,CAGR14.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市场规模增速最快,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数据,2020-2026 年其市场规模有望从13亿元增长至73亿元,对应CAGR33.0%。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神经介入国产化率较低且正处于快速提升期,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数据,2020年,以出厂价计,我国神经介入国产化率仅7%。国产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为:(1)国产企业产品线不完善。海外龙头如美敦力Microvention、史赛克等,在出血、缺血产品上均有多款产品上市,而国产企业产品品类较少,产品线完善度较低;(2)临床教育不足,手术渗透率较低。神经介入手术以头部医院为主,对海外龙头产品接受度更高,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数据,2020年我国仅有2200 家医院、5000名医生可以进行神经介入手术;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性脑卒中的渗透率仅为9.1%、1.0%、2.7%。

image.png

国产市场渗透率低,加上国内老龄化日益严重,国内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大有可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2%,并预期于2026年进一步增加至175亿元,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1%。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医疗器械为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子市场,占2020年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65.5%。同时,该细分市场在接下来几年内也保持着最高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紧随其后。

image.png

在带量采购下,国产高值耗材放量明显。以微创脑科学出血类产品弹簧圈为例,2020年公司的Numen及Numen FR弹簧圈栓塞系统国内上市。2022年在集采促进下,销量快速增长,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按2022年手术量计算,公司弹簧圈份额迅速提升至5%。浙商证券认为2023年21省弹簧圈集采供货,公司国内弹簧圈销量有望加速增长;另外,弹簧圈 2021年获得美国及CE批准,有望借助子公司 Rapid Medical的渠道实现海外销量加速增长。

如此看来,国产神经介入器械企业有望借助集采放量,实现市占率的提升。

短期多款产品将获批,长期降价伤逻辑

在国产替代的风潮之下,已经有不少玩家对该赛道趋之若鹜。从近年的趋势来看,高值耗材国家带量采购趋于常态化,自冠脉支架和骨科关节集采后,大量的企业转向外周介入、神经介入以及电生理方向,原因在于这三个板块市场空间较大、国产替代率低、短时间不会迎来集采,但这个预期正在逐渐被打破。

事实上,随着大量企业涌入神经介入板块,产品已趋同质,市场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同时,大量企业的涌入加速临床用量较大、使用较成熟的产品集采的来临,打破了国内企业期望的1-2年的溢价空间。目前来看,神经介入区域性集采已在浙江、河北陆续落地,这一市场开始进入国产化加速放量阶段,“价格战”或在所难免。

此时此刻,近年神经介入赛道逐渐变得越来越“拥挤”。

除了已经上市的沛嘉医疗-B,归创通桥-B及微创脑科学以外,其他尚未上市的国产神经介入企业还包含泰杰伟业、沃比医疗、江苏暖阳、久事神康等。泰杰伟业凭借其可膨胀弹簧圈、3D弹簧圈系统、栓塞保护伞、微导管、中间导管等系列产品在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成为国产先锋企业。成立于2016年的沃比医疗,通过中国、美国分设研发基地,Avenir可解脱弹簧圈、Esperance远端通路导管等多款产品成为最具赶超进口的实力国产生产商之一。

而在弹簧圈遭遇了地方性集采下,势必会给国产厂商提出了创新力、成本/生产管控、先发优势、产品体系布控等严格的要求。对于厂商来说,如何在保证一定合理的利润空间,创新和研发出更加优异的产品,将成为全新的挑战。

而微创脑科学在研发的候选产品仍为神经介入手术类产品,且多款在研产品预计在2023年获批。

image.png

目前微创脑科学为国内神经介入领域唯一盈利的龙头企业,这些产品的获批,短期内足矣支撑公司业绩的增长。但是放长远来看,公司产品为近年来高值耗材集采的方向,尽管当前国产化率低,市场空间大,但在集采后,随着产品的降价,市场空间萎缩,国产渗透率自然而然提升,届时渗透率提升的逻辑将被证伪。而且伴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降价幅度若超预期,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将大打折扣,这或许是微创脑科学业绩好却不受待见的主要原因。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