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信达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海上风电大型化将带来部分环节的价值量提升,而深远海化将带来技术变革和价值量增加。大型化下支撑基础用量提升、深远海化下或将切换浮式基础,大兆瓦轴承国产替代进程持续进行,叶片大型化将要求碳纤维材料,海缆存在高压化、柔性直流和动态缆趋势,看好未来海风相关标的业绩增速。推荐东方电缆(603606.SH)、亚星锚链(601890.SH)等。
▍信达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当前陆风稳定增长,海风具备广阔发展前景。
风电技术起源海外,1986-2005年前均处于技术示范阶段,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国产化替代积累;2005年《国家发改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使风电行业进入了快速国产化阶段,2009年,国产机组已能够满足全国85%以上的市场需求;2010-2021年电价补贴政策是主线,行业呈现周期性,同时在激烈的竞争中行业快速发展、集中度也不断提高;2021年后中央财政补贴退坡,风电进入了平价发展的时代。
回顾海风历史,欧洲是海风最成熟的地区,欧洲从1991年起即开始试点示范,我国从2008年开始试点,2015年后我国海风迎来快速发展,目前已逐渐追赶上欧洲进度,均处于规模化和深远海开发阶段。因此陆风发展速度已然趋缓,而海风将是接续发展的下一个焦点。
海风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全球激励政策频出。
海风相比陆上风电具备发电量、单机容量大等优势,我国海风的可开发资源量也非常可观。从装机量上看目前处于发展早期,2022年海风新增装机在风电总新增装机中占比仅11.6%,未来将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根据GWEC预测2030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将达50.9GW,2023-2030年CAGR将达20.1%,其中中国、欧洲将占据重要地位。招标量是约提前2年的装机量领先指标,2022年中国海风招标量14.7GW,2023年上半年5.8GW,同时23年上半年以来也有广东、福建和国家电投的大规模竞配,未来行业高景气度仍可期待。
政策层面上,省级“十四五”规划有约50GW的海风新增装机量,考虑2021-2022年已实现的装机量则2023-2025年将累计新增27.9GW装机量。国际上,欧洲多国提出了远期海风装机目标,规划较为积极;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给予了税收减免,国家级、州级也都退出了积极的规划目标;越南、巴西、日本、印度等国也都处于海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
海风与陆风成本存在差异,近年经济性持续改善。
海风成本中建设成本为主要变量,中国海风建设成本在补贴取消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平均建设成本约为16550元/kw(粤闽地区相对更高),抢装潮后由于供需形势改善和风电制造技术突破,海上风电建设成本下降至12400元/kw左右。
建设成本中的风机价格下降是主要原因,抢装潮后风机价格已渐趋稳定,例如明阳智能在2022年和2023H1的风机中标均价分别为3842元/kw、4001元/kw。近年中国的海风经济也在持续改善,2010-2021年中国海风平均度电成本从0.178美元/kWh降至0.079美元/kWh,下降56%,未来全球度电成本也将持续下降。
大型化降低成本,深远海化是未来趋势。
海上风电具有几大重要发展趋势,在大型化方面,中国2010-2021年风机单机容量从2.8MW上升至6.7MW,而2022年新增吊装的海上风电机型中,主流风机正逐步由6MW级迈向8MW级及以上,大型化趋势显著,海风经济性也将由此获得提高。目前我国大兆瓦机组的研发能力正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碳纤维、主轴轴承都将要求新的产业变化。我国海上风电场也有规模化和集群化特征,已建设了大量沿海产业基地。
深远海化是未来趋势,而漂浮式海风是深远海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GWEC预测,从发展阶段上看2021-2025年是初步商业化阶段、2026年后是成熟商业化阶段,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前夕,2026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约0.8GW。其中,欧洲将引领行业,而中国将紧随其后。目前多国已推出相关支持政策,漂浮式海风成本有望持续下降,经济性持续增强。
风险因素:
海上风电装机不及预期:海外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应用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