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医疗器械研发及生产集团永胜医疗登录港交所主板。智通财经获悉,昨日永胜医疗公布招股结果,发售价定为每股1港元(下同),以招股价范围1元-1.25元的下限定价,公司净筹9570万。
资料显示,永胜医疗是首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医疗器械生产集团,其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5月,至今已营运近20年。按出口价值计,该公司是2015年中国第二大呼吸与麻醉一次性产品出口商。近三年业绩增长稳定。
然而在此次IPO前,除了招聘信息外,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上关于永胜医疗的其他资料和新闻屈指可数。不知这家“闷声发财”的公司上市后,将给投资人带来怎样的收益?
代工起家拥有稳定海外客户
成立初期,永胜医疗主要从事OEM(代工)业务,制造呼吸医疗器械并销售至海外市场。智通财经从招股书获悉,永胜医疗的OEM产品主要包括:呼吸和麻醉一次性产品;CT、MRI成像造影所用针筒及配件;骨科支护具康复器具等。
目前该公司已成为许多国际保健及医疗器械公司的OEM制造商,并与不少公司维系了超过10年的稳定关系。它们的合作方式通常是OEM客户委托永胜按其规格制造医疗器械,再将产品以其自有品牌名称进行推广销售。
医药巨头Bayer集团是其最大的OEM客户。在上述产品中,“CT、MRI成像造影所用针筒及配件”就是永胜医疗专为Bayer集团制造的产品。2013年至2015年,来自于Bayer的营销收入分别占永胜医疗营业额的37.8%、39.5%、36.0%,除此之外,Bayer medical care还是持有永胜医疗的附属公司19.9%权益的股东。
另一方面,在呼吸医疗器械生产的领域积累数年经验后,2003年,该集团开始涉足OBM(自有品牌)业务,开发了首款麻醉及呼吸回路产品,并以“英仕医疗”这一品牌进行销售推广。
永胜医疗的自有品牌“英仕医疗”已在呼吸、麻醉一次性产品及骨科支护具康复器具方面推出了11种产品,并通过既有的国内及国际分销网络销售。该公司称,2015年,其不但向国内28个省和地区约360间医院的分销商及客户销售了“英仕医疗”品牌产品,还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2名海外分销商及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
目前,永胜医疗的生产基地位于东莞。据智通财经了解,该公司已于2009年取得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应用以及设计与生产方面认证。在国内及海外销售的医疗器械产品也分别取得了相关销售市场所需认证。
永胜医疗表示,自身产品取得认证及登记的能力表明了其生产设施及产品可以达到国际认可标准。
业绩增长背后仍存隐忧
与客户关系同样稳定的还有永胜医疗的业绩。智通财经梳理永胜医疗收益表资料获悉,其近3年业绩并无大幅波动,营业额及年内溢利均保持稳健增长。2013年至2015年的营业额分别为3.2亿港元(下同)、3.9亿、4.5亿,复合年增长率为17.5%。年内溢利分别为2701万、4240万、7166万。
该公司旗下的两大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比在过去三年也未出现较大波动。OEM业务一直是营业收入的大头,占比保持在87.3%-87.7%,OBM业务占比则维持在12.3%-12.7%。
据招股书透露,OEM营业额多由OEM呼吸产品及一次性造影用品贡献。2013年至2015年,呼吸用品及一次性造影用品的总营业额分别占永胜医疗OEM业务营业额的72.9%、76.9%及70.5%。2015年,永胜医疗向超过70家OEM客户生产及出售OEM医疗器械,大部分是位于美国及欧洲的海外客户。
OBM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呼吸类医疗产品。与OEM业务不同的是,OBM业务市场主要放在国内。2013至2015年,该公司在中国OBM销售额分别占OBM业务总营业额的67.4%、71.6%及65.9%。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三年主打业务的业绩均表现不错,但是仍有令投资人担忧的问题。首先,作为一家以代工为主的企业,永胜医疗仍无法避免的毛利率较低的问题。据该公司财报披露,2013至2015年其OEM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5.6%、27.5%以及29.3%。
尽管随着产能利用率改善、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较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增加,其OEM业务的毛利率已在逐渐提升,但这在医药器械研发及生产行业仍属较低水平。相较之下,永胜医疗的OBM业务毛利率则较为可观——2013至2015年毛利率分别为38.2%、44.2%、44.2%。
其次永胜医疗的OEM业务70%以上收入来自于其五大客户,这部分业绩极易受该公司与大客户之间关系影响。永胜医疗坦言,若其与某家大客户关系中止,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对于永胜医疗而言,要想提升毛利率、优化收益结构、实现业绩较大增长,拓展自有品牌产品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拓展OBM业务是爆发关键
事实上,永胜医疗也确实不甘只做一家医疗器械代工企业,近年来在OBM产品研发和销售方面频频布局。
据该公司介绍,其扩充OBM业务的主要策略分为两项:以市场为导向,改进及扩充现有OBM产品;提高分销网络在国内及海外的覆盖率和渗透率。
2009年,永胜医疗组建了一支专注于开发具备加热湿化功能的呼吸器械的研发团队。目前,其雾化器、加湿器、呼吸回路等内部开发产品已取得超过50项专利。
除内部研发活动外,永胜医疗与不少外部机构建立了合作。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呼吸疾病实验室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拥有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CPAP技术的澳洲公司Ventific;专注于开发治疗肺病药物及医疗器械的美国公司等。
2014年,永胜医疗将OBM业务扩充至涵盖骨科支护具康复器具。2015年,它收购了研发及制造EMG驱动机器手训练器械的公司RRCL的53.125%股权,旨在生产帮助中风患者运动学习而重获手部功能的产品。据智通财经了解,该产品去年已获欧盟认证,预期在2017年之前取得在国内销售所需的登记。
扩大分销网络方面,永胜医疗在巴西、沙特阿拉伯及印尼等人口众多、需求庞大的新兴市场,委聘了具备相关经验及完备分销网络的分销商,来宣传其自有品牌。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国内尚未覆盖的城市及其他海外市场增聘拥有适当资源及专业营销能力的分销商。
尽管目前永胜的OBM业务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国内市场。但与同行相比,其扩展海外市场具备明显优势——作为OEM业务主要面向国外的企业,近20年来生产技术在海外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这或将助力其OBM产品的出海之路。
医疗器械市场维持增长趋势
市场增长也将为永胜医疗业绩贡献推力。智通财经查阅第三方机构灼识企业管理咨询调研报告获悉,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由2011年约3385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约431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2%。
由于医疗改革拉动国内医疗设备及一次性用品市场投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也在快速增长。由2011年的约135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15年241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5.5%。
灼识咨询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尚未成熟。2015年中国的人均医疗器械开支约为28美元,而同年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仪器开支超过100美元。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加上政府致力改善国家保健服务,大力扶持国产医疗设备,预计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维持高增长势头。
另一方面,因为空气污染比例上升、呼吸疾病发病率增加等因素,一次性呼吸与麻醉用品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以中国市场为例,该类产品的市场规模由2011年约14亿人民币增加至2015年的约24亿元人民币,预期还将增加至2020年约38亿元人民币。
对永胜医疗来说,上述市场近况无疑都是利好消息。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将不断扩大,且研发技术过硬,创新实力强的产品还有望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倘若永胜医疗能在维持OEM业务和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OBM产品的类型和市场,提高其在创新研发方面的竞争力,未来业绩或将实现高增长。
智通财经了解到,截至11时30分,该股最新报0.95港元,跌4.04%,暂时成交2555万股,成交额2413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