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II:2023年国内锂电池累计出口超150GWh 同比增长超60%

2023年国内共有13家锂电池企业奔赴海外建厂(包括签约、公告、开工等),较2022年增加8家企业,同比增长160%,按公布投资金额的16个项目统计,总投资额超1340亿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GGII发文称,在国内市场遇冷时,但我国锂电池出口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出口“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金额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具体到锂电池来看,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锂电池累计出口超过150GWh,同比增长超60%。

锂电池出海方面,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共有13家锂电池企业奔赴海外建厂(包括签约、公告、开工等),较2022年增加8家企业,同比增长160%,按公布投资金额的16个项目统计,总投资额超1340亿元。

2023年中国锂电池企业出海项目汇总

图片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2024年1月

锂电材料出海方面,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超20家锂电材料企业赴海外建厂,以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企业居多。三元前驱体及正极材料企业海外合计规划产能超89万吨,投资金额超740亿元。

2023年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出海项目汇总

图片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整理,2024年1月

通过对2023年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海外项目分析,GGII发现,目前我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从出海企业来看,头部企业海外进展整体较快。宁德时代(300750.SZ)、远景动力等在海外已有工厂投产,其他多数企业海外项目尚处于规划、建设中,其中部分项目面临建设延期、规模缩减或被取消的风险。

从出海方式来看,海外独资建厂居多。目前,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国内企业海外独资投资建厂,此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二是技术授权;三是海外直接收购工厂,如国轩高科收购博世集团位于德国哥根廷的工厂。随着海外政策环境的日益趋于,GGII预计与海外主机厂或材料厂联合建厂的项目有望增多,甚至成为出海的主流方式。

从出海地区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策扶持力度较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如欧洲、北美洲(美国)、东南亚等,另一类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的摩洛哥(磷酸盐储量位居世界首位)、南美洲的智利(世界第二大碳酸锂生产国)、亚洲的印尼(拥有全球最大的镍矿储量和产量、锂储藏量世界排名第一)等。未来这两类地方,仍将是中企布局海外的重点区域。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