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东莞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在新能源汽车对长续航和快充性能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伴随着电池新技术逐步开启规模化应用,对硅基负极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呈加速之势,有望成为负极材料行业新增长点。建议关注在硅基负极领域拥有雄厚技术积累,产品性能优异以及产能布局领先的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杉杉股份(600884.SH)、璞泰来(603659.SH)。
东莞证券观点如下:
硅基负极被视为下一代理想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占锂电池总成本的10%-15%,在锂电池中起到能量储存与释放的作用,对于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等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目前以石墨负极为主流,但在能量密度方面已接近其发展极限。续航和补能焦虑依然是制约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发展适配高容量电池和快充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备高比容量和优异快充性能的硅基负极材料应运而生。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材料的10倍扩容,能够大幅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被视为未来最有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
电池新技术打开硅基负极应用市场。
近年来多家主流车企逐渐推出搭载掺硅负极电池的车型,硅基负极应用逐渐拓展至动力电池领域。2023年以来多孔硅碳技术路线的出现让硅碳负极材料的性能实现了群体性突破,有望开启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包括麒麟电池大圆柱电池、快充电池、固态电池等动力电池新技术持续迭代发展,尤其是“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为大圆柱电池最适配方案。电池新技术更适配硅基负极,随着电池新技术在2023年以来陆续开启应用放量,也正在加速打开硅基负极的市场空间。
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领域逐步走向产业化。
硅基负极的应用正在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2023年下半年以来,特斯拉、蔚来、智己、埃安等品牌旗下车型纷纷搭载硅基负极动力电池,硅基负极高性能动力电池装车持续升温。头部电池企业率先布局硅基负极电池产能,主流负极材料企业积极建设硅基负极材料产能。2023年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增长明显,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随着硅基负极逐渐接替石墨作为电池负极的重要材料,以及硅基负极材料在技术、成本方面的进一步突破,硅基负极逐步走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路线变革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