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再通胀交易的A股映射:供给侧是核心逻辑,需求改善难外推的格局不变。短期,周期股行情向供给逻辑较弱的方向扩散,反映出需求乐观预期也在发酵,这是短期性价比降低的信号。
美国3月非农就业数据再超预期,降息预期再下修,全球再通胀交易持续发酵。美股的再通胀交易,是需求和供给共振的结果。而A股的再通胀交易,还是供给侧逻辑为主,需求改善难外推的格局并未发生变化。中国经济新老模式过渡期,经济增长没有主要矛盾:新驱动力出口和消费短期有韧性,但并未形成持续改善预期。老驱动力的回落仍在继续,新驱动力上行是否能够持续弥补老驱动力回落,仍有待观察。在需求数据改善验证后,对改善持续性的争议往往接踵而至。这种情况下,想挣到需求上行的钱,并不容易。
短期,供给侧逻辑强,商品价格上涨的有色和石油,股价已在上行趋势中。而一些供给逻辑较弱的方向(典型是化工)也已开始表现,反映出需求侧乐观预期也有所发酵。我们认为,这是周期行情短期性价比降低的信号。有色金属、钢铁、石油石化、化工短期赚钱效应确实已扩散至高位。
二、如果关注需求上行的可能性,我们建议用有其他逻辑保护的资产,来覆盖潜在的需求超预期:有分红比例提升预期的白酒可以覆盖经济超预期的收益。国产新能车爆款频出是需求侧主要的结构性亮点,这部分超额收益也可以通过配置供给侧最早改善的动力电池行业来覆盖。
需求上行的钱不好挣,但可以考虑用有其他逻辑保护的资产,来覆盖需求上行的潜在收益:我们提示两个交易:1. 2022年以来茅指数体现出了稳定的顺周期属性。同时部分优质白酒企业有分红比例提升预期,已经可以从股息率上找到估值的支撑因素。所以,用茅指数来覆盖潜在的经济超预期收益,是一种攻防兼备的选择。2. 国产新能车爆款频出是需求侧主要的结构性亮点,新能车产业链2024年供给释放压力普遍较高,总体需求向上弹性不及供给,主要看点国产新能车市占率提升。动力电池是未来供给增速可能最先回落的产业链环节。配置动力电池环节,可以有效获得新能车需求侧亮点带来的收益。
三、维持2024前三季度震荡市,四季度指数中枢抬升;4月需要脚踏实地的判断。短期,“市场预期四月不会深跌”已成为一个投资逻辑,短期市场仍保持活跃,长中短期的结构性机会,均在短期有所表现。
市场判断总体不变,2024年前三季度震荡市,四季度指数中枢抬升,4月脚踏实地。2024年需求侧没弹性,新老经济都有供给释放压力,A股盈利能力处于底部区域,但仍需磨底。2025年国内海外共振刺激 + 供给压力明显缓和,A股盈利能力可能向上脱离底部区域。
短期,4月业绩验证期,寻找景气持续改善方向是投研重点。市场求而不得,存在内在调整压力。但“市场预期四月不会深跌”已经成为一个投资逻辑,短期市场仍保持活跃,各期限的结构性机会,再通胀、高股息、有新催化的概念期和导入期主题,均在短期有所表现。
四、继续强调4月高股息回归的判断,4月业绩验证期,分红比例提升有望密集催化。被认可的高股息范围不断扩散,供给收缩的周期已经在趋势中,消费高股息关注度正在提升。配置有分红比例预期的白酒和供给收缩预期最早的动力电池来覆盖总量和结构需求可能超预期的收益。
继续强调4月高股息回归的判断。4月景气趋势持续的方向稀缺,而分红比例提升密集催化。这有望强化高股息投资思潮,提升高股息的进攻性。电力、煤炭等典型高股息资产重估后,高股息投资的范围还在进一步扩散,再通胀交易和高股息投资共振,供给收缩的周期(有色和石油)股价已在趋势中,消费高股息的关注度正在提升(家电,食品乳品、服装家纺)。
挣需求上行的钱并不容易,我们建议配置有分红比例预期的白酒和供给收缩预期最早的动力电池来覆盖总量和结构需求可能超预期的收益。
科技成长短期休整,2024年小盘成长风格基本面支持不足,但流动性环境有利。5月后,我们建议更多关注概念期和导入期新主题(低空经济第二波,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但纯概念投资,与价值投资的导向背道而驰,2024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投资机会的波动率可能明显放大。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本文转载自“申万宏源研究”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杨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