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国内外知名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以氢能利用为核心的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发展路径,通过全球多边合作推动氢能低碳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加速进入“氢能2.0时代”。
市场普遍预期,未来我国将会超常规发展低碳新能源,而氢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氢能的高品质能源特性决定了氢能将在未来能源革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此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表示,以氢能燃料电池引领内燃机创新发展,适度超前建设氢能供给体系,以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速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将加速商用汽车电动化,低碳化进程。
从中央到地方,氢能产业的政策力度正越来越强。据新华社消息,能源法草案23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草案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草案明确能源结构调整方向,支持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有序推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此外,国内不少省份也逐步开展关于氢能源汽车的相关扶持工作。
4月22日电,吉林省省长胡玉亭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设若干个千万千瓦级绿电产业园区和一批投资百亿级氢基绿能产业园区,推动现代储能和其他一些相关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拓展应用场景,扩大氢燃料汽车、氢能源列车等一系列产品产业规模,打造“绿氢+”全产业链。内蒙古能源局、工信厅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绿氢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绿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四川省则表示将对氢能产业采取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此前四川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挖掘政策空间,加大引导力度,探索氢能源汽车通行高速公路费用全免,鼓励城市人民政府对氢能源货车城区不限行,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全域推进氢能源设备更新。
除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在技术攻坚和应用场景上,氢能产业近期也是不断有突破。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成功研发离场电催化技术,在室温、常压下实现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磺,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技术,实现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消除和资源化利用,并成为低成本制绿氢的一个新路径。央视新闻19日报道称,两辆以氢为燃料的汽车,日前实现了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长距离运输测试,这是我国氢能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
实际上,我国氢气消费逐年攀升,从2017年不足2000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3342万吨,年复合增速超过19%。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人民币,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有券商研报分析称,2022年全球氢气的消费量约9500万吨,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2050年全球氢气市场将扩张到5~8亿吨,绿氢将从占比不足1%变为主流。国际能源机构普遍认为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终端总需求中的占比将达到12%以上。
久兴投资基金经理王玺分析称,中央立法以及地方政策出台是积极信号,政策落地有望加速引导氢能等新型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业内专家普遍建议,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攻克“制、储、输、用”等环节难点,探索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并加强政策支持,构建氢能高质量发展新生态。目前氢能行业仍处于0—1阶段,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均认为氢能基础设施有望率先受益,例如制氢环节的电解槽,储氢环节的压缩机、储氢瓶等储运设备以及制氢、用氢两端测试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