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美股不看宏观数据了

作者: 智通转载 2024-06-10 07:06:25
欧洲央行宣布下调利率,揭开了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的大幕。美国就业数据十分强劲,经济学家再次推后联储首次降息的预计时间点。

上星期,对于央行和经济学家是大日子,对于美股散户根本不算什么。

欧洲央行宣布下调利率,揭开了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的大幕。美国就业数据十分强劲,经济学家再次推后联储首次降息的预计时间点。然而,花旗全球跨资产风险指数却处在甚低的水平,资金认定美国经济软着陆趋势,懒得理睬数据上的起起跌跌。美国散户疯狂交易,带起了市场情绪,带起了美国股市,带起了全世界多数市场的股指。

与股市相比,债市对宏观政策和就业数据尚存敬畏。非农数据一出,两年期国债收益率骤升13点,美债受到抛售,并引发其它国家债市同步调整。美元汇率上升,欧元对美元跌至1.08 。OPEC+维持减产决定,无法阻止原油价格连续下探;铜期逼空结束,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比特币逼近历史新高后获利回吐,黄金白银也出现回吐。

欧洲央行决定下调政策利率25点,至3.75%,在各大央行中率先开启减息模式。行长拉加德在记者会上称,“有强烈的可能性”这是利率回拨(dialing back)的开始,但是她在展望未来利率走势的时候就显得比较谨慎,“取决于我们可以看到的数据”。

欧洲经济呈明显的内冷外热,本土需求差强人意,靠着海外游客的涌入实现了经济复苏。然而,依赖出口和内部消费的国家,增长动力很不理想,德国为首的欧洲经济去年陷入滞胀状态。同时,欧洲的资金成本高企,对企业融资甚至高债务国发债,都是一个巨大的拖累。在处理物价上涨、经济增长和融资成本三个关系上,欧洲央行作出了政策侧重点转移。

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经济的主要痛点曾经是通货膨胀,CPI一度甚至超过10%。但是去年随着能源价格回稳,通胀迅速回落,逐步指向2%的政策目标。服务业价格放缓速度较慢,使得今年达成政策目标的机会较小,不过欧洲央行仍有信心通货膨胀可以大致受控,所以将目光转向过高的融资成本和疲弱的经济活动。

过高的融资成本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是一个伤害,对高债务国家财政安全是一种威胁,也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冰封。过久地维持高利率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当地已经浮现出来了,欧洲央行有了降息的空间,也有降息的需要。

有人认为,欧洲央行不敢早于美国联储降息。其实欧洲的工资上涨和服务业通胀的烈度远远低过美国,实体经济上欧洲央行比美国联储减息的条件更成熟。欧洲率先降息的主要后果是美欧之间的利差扩大,导致欧元贬值。德国迫切需要欧元贬值,来和日本产品竞争。美国则需要强势美元来吸引海外资金、拉升美元资产价格。相信美国对欧元贬值可能会同对日元一样持乐见态度。

当然,欧洲的物价水平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五月份CPI反弹就是一个好的提醒,工资上涨带来一系列的未知数。欧洲央行一方面按照计划启动减息,另一方面则不给出未来利率路径的时间表,其目的在于可攻可守,将主动权留给自己。笔者预计,欧洲下一次减息在今年九月,不过未来几个月的通胀趋势和美联储的言论/动作,会对欧洲货币政策决策具有影响。

美国五月份非农就业增加了272K,远远超出了分析员预估的170K和上期的165K。时薪环比增长0.4%,也快过预测的0.3%。正如笔者评论上月出奇低的数字时所言,“非农数据向来波动很大,不要将一个月的数字看得太重。”不过这组数字还是冲击了市场的预期。九月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一码的概率从数据公布前的81%,骤降到54%,市场确信减息时间点从11月移向12月。

强劲的就业数据表明,联储的抑制性利率政策在舒缓就业市场过热上,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因经济下滑而不得不降息”这个论点暂时并不成立。工资上涨与服务业通胀之间的螺旋攀升关系尚未被拆解,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联储的心病在就业市场,在于就业供需失衡,在于工资上涨高烧不退。

联储GDPNow模型显示,美国经济增速目前在2.7%左右,比上次的3.5%有明显回落,并预计进一步减速。不过,目前经济无论如何都不是走向衰退的架势,更像是增长回归正常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市场见到放缓的经济数据就联想利率下调,可能是自作多情。就业市场不出现结构性变化,消费、投资、制造业、信贷等数据对判断增长势头有用,但对判断联储政策则用处不大。

本周三大看点:1)FOMC会议,利率不会有变,鲍威尔在记者会上的言辞和语境才是重要,预计他强调取决于数据,不过暗示今年开始减息。2)日本央行例会,正式宣布减少国债购买额度,行长植田可能暗示下一步加息已经不远。3)美国公布五月CPI和核心CPI,料与上期数据大致相同。中国社会融资数据和英国工资数据也值得留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作者:陶冬;智通财经编辑:严文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