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据IDC预测,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超过23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2.8%。随着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品牌对产品的布局在更加广泛的价位段全面铺开,以及小米、智界等品牌的强势入局,中国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进程继续稳定推进。随着行业发展进入平稳阶段,厂商将进一步挖掘各细分市场用户的底层需求,通过精细化的研发设计创造更为丰富的用车场景,进而继续推进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24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在新车中的占比与2023年同期相比继续呈上升态势。新能源车在乘用车市场的突破主要集中于入门级(10万人民币左右)与中高端(30万元人民币左右)两个价位段:
对于入门级车型,消费者购车时的考量主要围绕出行方面较为基础的功能性需求,新能源车作为基础载具的痛点在于以有限的电池成本支撑日常所需的续航里程。新换代的宏光MINI、长安Lumin、五菱缤果、吉利熊猫等车型基础续航均达到200公里以上,甚至更高,极大缓解了消费者市内用车的里程焦虑。比亚迪的强势降价更是将海鸥送入这一价格段的竞争,并在更偏高的价位为消费者提供了宋PLUS、宋pro、元PLUS、秦PLUS、海豚等选择。随着Z世代人群占据20至29岁年龄段,在入门级价位区间占居高位的品牌将在日益扩大的增购、换购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中高端价位新能源车对乘用车市场的渗透以SUV车型为主,除最为亮眼的ModelY以外,问界M7的出货亦在2023年下半年快速攀升。此外,理想L7与L8在更偏高的价位持续表现良好。新势力品牌对中高端市场的占领不仅带动了电动化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深刻影响着乘用车市场整体的审美风向。作为新入局者,新势力品牌车型的产品设计具备更高的自由度,不仅体现于舱内观影、郊外露营等座舱使用场景,还包含灵活度更大的座椅调节模式,以及全车音响、显示屏、氛围灯等不再以驾驶位为单一核心的设计细节。此外,对话式、多模态的人机交互模式亦逐渐辐射至相邻的价位段,如大众途观Lpro,即在“油电同智”的策略下搭载了大量的智舱功能。
竞争维度继续增加。纵观整个乘用车市场格局,竞争的复杂程度在2024年进一步加剧。小米汽车对战局的加入进一步压缩了传统老牌车企在中端价位段(20万人民币左右)的生存空间,其“人车家”的生态能力将进一步推动乘用车行业场景变革。比亚迪对方程豹的布局填补了其产品谱系整体下移后在高价位段留下的空白。随着仰望U8逐渐打开百万级别市场,比亚迪的品牌力将实现整体提升,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品牌对乘用车市场的渗透。消费者的决策空间将继续扩大。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表示,在电动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链上下游曾经历反复的波动、适应、调整,在原材料供应、电池技术、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方面经历了各种挑战。随着行业发展进入平稳阶段,厂商将进一步挖掘各细分市场用户的底层需求,通过精细化的研发设计创造更为丰富的用车场景,进而继续推进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