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会实录︱吉利(00175)今年销售目标158万辆 领克对标竟然是高端车

3月21日,吉利汽车(00175)在香港召开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经考虑集团于2018年强劲的新车型投放计划以及集团的现有车型销售势头持续强劲,该集团董事会将2018年销量目标订为158万部(包括“领克”汽车的销量目标),较2017年上升约27%。

3月21日,吉利汽车(00175)在香港召开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根据早前公布的业绩数据,2017年公司实现收益约人民币927.61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长73%;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06.34亿元,同比增长108%;基本每股盈利1.19元,建议末期股息每股0.29港元。

管理层分析称,收入增加主要受产品组合改善(即高价位的车型占比上升)带动,年内集团的平均出厂销售价格继续增加。溢利增加是由于年内整体销量增加、平均售价提高及毛利率有所改善。

公告称,集团于2017年合共售出约124.71万部汽车(包括集团拥有50%权益的合营公司所销售“领克”汽车的销量),较2016年增加63%。该集团于2017年卖得最好的五款车型包括“吉利博越”、“新帝豪”、“新远景”、“帝豪GS”及“远景SUV”,合共占集团2017年总销量75%。集团于2017年的出口销量同比下跌46%。

经考虑集团于2018年强劲的新车型投放计划以及集团的现有车型销售势头持续强劲,该集团董事会将2018年销量目标订为158万部(包括“领克”汽车的销量目标),较2017年上升约27%。

微信图片_20180321221432.jpg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业绩会问答实录:

问:您刚才提到出口今年会有正面的增长,可以解释一下原因是什么吗?同时这么多年中国的汽车公司都很难进攻海外市场,你可以分享一下多年来吉利汽车的经验是怎么样吗?这一次进攻海外市场跟以前有什么不同?还有你怎么看现在海外市场现在的竞争环境?

答:从2018年开始,吉利汽车将会在海外市场有比较大的变化。我想2018年的变化就是来自于2018年所努力的结果。吉利对海外市场一直在做大量的努力的工作,至于说这几年吉利海外市场表现的不是太好,实际上是吉利主动在调整我们的战略,因为原来吉利汽车和其它的自主品牌也是这样,主要以贸易形式出口到海外一些国家市场,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市场。

从前年开始,吉利汽车在主动进行调整,我们要从贸易型的转向为从产品输出、技术输出,要在本地化来进行生产,同时要建立非常好的品牌和服务渠道。比如说吉利在白俄罗斯工厂已经投产,大家知道俄罗斯是非常大的汽车市场,原来我们只是单纯的贸易出口到俄罗斯,现在通过了白俄罗斯的工厂来本地化生产,进入市场。

比如我们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公司股份超49%,我们把吉利产品进行了输出,技术也进行了输出。利用宝能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能够迅速地进入到东南亚市场。

再比如,在这个月底,过几天我们将会发布吉利的欧洲战略,吉利通过和沃尔沃的合作,我们将从领克品牌的规划、产品研发开始,就此确定领克汽车按照全球的标准来研发和打造,领克品牌也会进入到欧洲的发达国家市场。

所以简单来说,从目前这几个已经得到体现的和即将要得到体现的成果来看,吉利的海外战略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将海外市场做好。

现在吉利的海外市场做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第一要从简单的贸易转为本地化,真正只有通过本地化,另外将吉利优秀的产品能做到技术输出、产品输出。这样才能形成在国际市场很强的竞争力。同时这样的做法也带来了吉利的产品包括领克的产品在成本方面也有巨大的优势。

问:领克汽车从2017年上市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预期,能不能介绍一下2018年领克产品的规划。另外目前领克的产能问题怎么解决?随着现在品牌的高端化和合资品牌的下探,大众也提出了低端SUV的战略,吉利汽车现在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怎么应对目前短兵相接的情况,怎么在这中间保证我们的利润率和销量。

答:从去年11月28日我们领克01正式上市,今年领克品牌的规划,它就是产品要覆盖于所有的细分市场,无论是SUV还是轿车,无论是A级、B级、C级,它的产品是建立在吉利和沃尔沃的CMA的技术架构,在这个上我们完成了中小型所有车型的平台架构。

另外大家知道吉利和沃尔沃去年成立了合资公司,也成立了制造和技术合资公司,我们也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领克将会应用沃尔沃开发的品牌,比如SPA,在重大型车型上的品牌。所以围绕着CMA以及SPA,我们在积极联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品牌,在几个平台架构上覆盖所有的东西。首先是01车型上市,在今年我们最少会有两款车型,就是在CMA基础架构上的02和03,02是一个高性能的SUV,03将会是一款轿车,02的车型这个月底将会在欧洲进行发布,在北京车展之后我们02即将会投放市场。

对于产能方面的事情,我们第一工厂是由沃尔沃来负责管理,吉利领克01以及沃尔沃未来的汽车,将会在这个工厂中统一生产。吉利第二工厂——张家口工厂现在已经建成,现在在做最后的生产准备。当然我们还有第三工厂也将在明年投产。随着吉利新工厂不断地投产,我们的产能会得到迅速提升。

当然,我们在动力总成方面,动力总成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和沃尔沃也是共用2.0的系统。前段时间受发动机一定的影响,我们的产能受到一定的制约,但随着第二第三第四的发动机厂投产以后,也能迅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本月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的领克就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关于大众低端的SUV,我不评价,但大家要清楚,吉利的领克不是对标于这些车型,吉利的领克是高端车,是吉利和沃尔沃多年来努力打造的高端车型,它是完全按照豪华车的要求标准来开发的产品,它主要所应对的市场,通过越级对标,我们具备高端车、豪华车的技术和品质要求,全面地正面地参与到主流的外资品牌中。吉利品牌是针对于在自主品牌这个细分市场上,沃尔沃品牌是在豪华车的领域上展开市场竞争。基本上中国的市场,以中国为代表,中国市场基本上10%左右的细分市场以豪华车为主,另外43%是自主品牌的细分市场,但是还有40%多的细分市场是由主流的外资品牌所占据。所以吉利它的使命是在自主品牌的细分市场上有所表现,参与细分市场。当然,通过多年努力,去年已经获得自主品牌。领克的使命就是在另外40%多的外资品牌的细分市场,通过越级对标,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品质产品来参与这块市场竞争,所以我们对吉利控股下的沃尔沃也好、吉利也好、领克也好的市场表现,我们充满了信心。

刚刚谈到的现在合资品牌都在下探,我们如何保持我们的利润率,这个问题已经老生常谈了,合资品牌下探的话题都谈了十几年了,也没有见到有真正的效果。

这个下探每年竞争都会越来越激烈,刚才已经讲了,吉利从沃尔沃、从领克、从吉利,它非常清晰的战略规划,它的产品针对每个细分市场也非常清楚。同时几个品牌之间又产生大家相互进行合作、联合,比如现在领克品牌和沃尔沃品牌在基础架构方面,在通用键方面,我们全面采用联合。比如CMA的基础架构方面,联合研发,共同分摊研发费用。所以从未来的竞争来说,我们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我们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问:吉利取得喜人成绩的背后,是能力的提升,想请您介绍一下2017年在渠道和营销服务方面,具体做了哪些提升?母公司吉利控股从2017年开始做了一系列海外车企的投资,这对吉利汽车来说,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这种海外投资接下来是否还会继续?

答:吉利整个的提升,我们总结是整个体系在发生变化,不是简单地把产品研发做好,也不是简单地把质量提升了,也不是简单地把营销做好,它是整个体系,这个讲起来就讲一天一夜讲不完。

这个体系力的提升不只是2017年在做,当然2017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吉利造车的第一天开始就很清楚,我们一定要靠体系力来造车,我原来在国内媒体上说,造一台车很容易,造一款车容易,造一款明星车也很容易。但是你要按照体系来造车,每一款车型都能取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一个企业的体系力得到提升,取得的作用。所以吉利从一开始造车,到后来我们的帝豪,帝豪做一款明星车型,也支持了吉利的发展,赢得了时间。但从最近几年看,吉利每一款车型的推出,都在细分市场得到了非常良好的表现,这就说明了吉利在整个体系力方面形成了非常强的竞争。这个体系力的形成,不是单这一两年两三年,吉利造车已经21年了,在这21年的发展历程中,吉利非常注重这一点,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总结、去提升,不断地通过一些海外的并购合作,取得了提升。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形成了非常强的体系力。我想这个体系力的竞争,不光表现在目前,我想在未来来说,更加产生更好的效果。

对于控股集团去年一系列的海外并购合作,我想目前吉利没有新的计划,我们现在的使命和责任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将我们现在已经确定的战略规划,要把它做好。所以我们在目前,包括我们中长期没有这个考虑。

问:相同品牌,相同的动力系统,领克会不会蚕食部分的沃尔沃份额?吉利集团李书福先生在近期在戴姆勒有一系列的投资行为,对于与戴姆勒这家公司的合作,以及对于投资者关系的理顺,我们在新的一年有没有一些计划?

答:关于领克和沃尔沃之间的合作,虽然都来自于CMA的技术架构,会不会双方在市场方面相互受到影响。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受到影响。一个,因为我刚才已经讲到,沃尔沃品牌的定位,细分市场的定位,和领克是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细分市场。沃尔沃是在豪华品牌的细分市场,领克在中高端的细分市场,和主流的这些外资品牌,与丰田、大众、本田等等来参与竞争。沃尔沃是和奔驰宝马参与竞争。所以从品牌的规划定位、细分市场而言,一系列的工作围绕着这些开展。

举个例子,世界上各大汽车企业,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都是在共有架构。比如说大众的MQB,它这个平台应用于奥迪,应用于大众,也应用于斯柯达等等,像这种全球非常有竞争力的车企,他们一定在架构和平台方面要多了一些共享,但是在客户需求方面有一些变化。如果有冲突我们不会产生合作,另外事实,现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来说,也都在做。

再补充一点,能做到这样的基础架构平台的,目前全球汽车企业为数不多,很多汽车企业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当然,吉利通过和沃尔沃的合作,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有竞争里或者形成了非常好的技术。

刚才您谈到关于奔驰的问题,因为今天是2017年业绩发布的记者招待会,我也不方便对此事做更多评论。大家可以从吉利集团或者母公司,包括我们副主席,他多年来的战略思考,从目前来讲,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以往是对于吉利汽车的发展,乃至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关于这个事情各方面的问题,我想大家可以接下去拭目以待,在今天这个会上我们也不适合展开讨论,请各位理解。

问:去年在汽车行业放缓的情况下,吉利汽车仍保持了高速增长,今年大家对汽车行业表现也是不太乐观。想请教您怎么能保持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净利润连续两年100%,毛利率也比较高,盈利能力方面,今年能否持续?

答:几年前,我们在每次的业绩发布会上,基本上对于第二年第三年未来的发展规划,基本上讲的,大家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实现了,而且超额实现。吉利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它的形成关键是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认同取决于吉利产品的提升。但今年我们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当然高质量发展并不是代表着不是高速增长,我们不仅要高速,而且要有良好的质量。

吉利也坚定不移地按照我们的品牌使命:造每个人的精品车,也非常符合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吉利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所以今年是吉利的转型之年,是单纯的高速变成高质量,同时又高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个基础上的表现是什么?不仅在销量方面,我相信吉利的产品有体现,数量方面得到了体现。第二方面,吉利将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大家总认为吉利汽车是传统汽车品牌,但告诉大家,吉利才是未来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我再来举个例子,在2015年的广州车展期间,吉利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我们要在2020年90%的汽车电气化、新能源。当然,新能源大家不要错误地认识,不是完全纯电动车就是新能源,那天晚上的发布会以后,确实得到了业界的笑话,认为吉利太激进了。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全球各个车企基本都发布了自己的电气化或者新能源计划,有些企业比我们还要激进。所以这方面可以看到,吉利对汽车未来工业的发展,新能源的发展变化,吉利很早就做了整个应对措施。所以今年开始,所以我说吉利汽车今年是转型之年,以什么为代表?产品。吉利今年将要发布的车型,不仅你们光看到两个EV,一款三厢的电动驾车、一款跨界的SUV纯电动,其它全面涵盖EV48伏和PHEV,我们将会所有的车型未来都要实现电气化。这一年大家可以从今年的北京车展充分地体现在吉利新能源转型的结构,吉利是以事实和结果展现给大家的。

第三,吉利在从一个传统型汽车公司向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当然这个词我不知道用得对不对。总之,吉利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大环境下,吉利全面的也在转型,最直接的体现,我们刚刚过去的几天,我们在三亚发布的领克智能生态系,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技术,大家不了解的可以在网上了解一下。而且吉利非常开放的、包容的搭建了和研发出了非常好的架构平台,让全球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或者好的产品能够很好的搭载到我们的整车上,使消费者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我们对汽车的认定是一个移动终端,吉利的认识跟别人就是不一样,吉利认为汽车就是移动终端,就围绕移动终端的认识来开发产品,就是第三空间,就是要让客户有很好的体验。这都是吉利对汽车的理念和认识的不同,推动着我们对产品的研发和投入,满足于客户的需求。

对于毛利水平,大家都很关心,我想随着吉利品牌的提升,对我们的毛利水平肯定有很大的帮助,从最近这几年看,我们的销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我们的单车售价,也就是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意味着吉利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应该说这对于整个汽车的毛利水平是有帮助的。再一个,我们通过规模效应,通过合作联合,通过共同采购等等,也通过我们的管理,我相信我们在毛利水平方面,应该说是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问:领克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盈利?有没有时间表?第二是之前一直传闻沃尔沃有可能业务会合并到上市公司,那去年沃尔沃在全球形势非常好,是否现在还考虑沃尔沃合并到上市公司以增厚上市公司的利润呢?

答:领克品牌的诞生,公司的成立,产品的投放市场,它是建立在一个架构平台上,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分摊,制造方面也多方面合作,采购方面通过规模效益得到体现,我可以肯定地说,它的盈利水平应该是更好,你在明年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领克所取得的结果。

对于沃尔沃并购,我想没有这个计划,吉利汽车的使命和责任,目前我们要很好地把我们定下来的战略规划很好地实施好,把它做好,给我们股东、投资者一个很好的结果。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