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四年来首次降息 避谈下一步行动时间表

英国央行自2020年初以来首次降息,并发出了未来将进一步谨慎降息的信号。

智通财经APP获悉,英国央行自2020年初以来首次降息,并发出了未来将进一步谨慎降息的信号,这为经历了一代以来英国最高借贷成本一年之久的家庭提供了一些宽慰。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投下决定性一票,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会议纪要显示,这一决定对部分支持降息的委员来说是 一种“微妙平衡”的结果,而在由九名成员组成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中,有四名成员反对降息。

决定公布后,英镑兑美元下跌,英国债券延续了早些时候的涨幅。交易员加大了对今年进一步降息的押注,预计到12月将降息约35个基点。

对于利率可能在何处稳定,以及达到这一水平所需的降息速度,英国央行都没有具体的指引。会议纪要显示,英国央行可能只会缓慢降低借贷成本,而政策宣布前金融市场的押注指向英国央行今年只会进一步降息一次。

贝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通胀压力已经缓解到足以让我们今天能够降息。但我们需要确保通胀保持在低位,并注意不要降息过快或过多。”

此次降息使英国央行与发达经济体缓慢启动的宽松浪潮保持一致。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表示,除非通胀进展停滞,否则官员们将在9月降息,美联储可能很快也会加入这一行列。英国央行对未来借贷成本的变化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会议纪要补充道,官员们将“在每次会议上决定适当的货币政策限制程度”。

image.png

即便如此,该央行的预测表明,未来三年的降息幅度将比市场目前预期的更大。根据市场假设,利率将在2025年降至4.1%,在三年内降至3.5%,两年后通胀率将达到1.7%,三年后为1.5%——远低于2%的目标。

美国银行G-10外汇策略主管Athanasios Vamvakidis表示:“这是一次鹰派降息。他们只是取消了限制,而不是放松。我认为这对英镑的影响有限。他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他们将逐次会议决定,继续依赖数据。”

尽管英国消费者价格增长已回到预期水平,但潜在压力仍然高得令人不安。英国央行表示,到今年年底,整体通胀率将反弹至2.7%,此后的情况将取决于工资和服务价格的演变。

英国央行在其文件中表示,通胀风险将“在整个预测期内将偏向上行。货币政策需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限制性,直到通胀在中期内恢复到2%目标的风险进一步消散”。

尽管潜在通胀比预期更棘手,经济增长比预期更强劲,但委员会仍决定降息——这两个因素都是少数反对降息的成员在投票中提到的,这是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自2023年9月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投票。

数据显示,英国6月服务业通胀率为5.7%,远高于英国央行预测的5.1%,工资增长也只是缓慢下降。

经济从衰退中反弹的力度也比预期的要大。英国央行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0.5%上调至1.25%,但对2025年和2026年的预测保持不变,分别为1%和1.25%。

会议纪要显示,投票支持降息的五名成员认为“在缓和通胀持续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商业调查显示,“工资和物价压力正在减弱”。对于其中一些官员来说,这一决定是“微妙平衡的”,因为通胀粘性“尚未最终消散”。

新任负责货币政策的副行长Clare Lombardelli与贝利一道支持降息。其他同样支持这一举措的官员包括副行长Sarah Breeden、Dave Ramsden和决策官员Swati Dhingra。

首席经济学家Huw Pill和决策官员Jonathan Haskel、Megan Greene和Catherine Mann则更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据悉,这是Haskel的最后一次参与投票。今年6月,只有两名成员支持降息。

image.png

St. James 's Place经济研究主管Hetal Mehta表示:“这显然不是一个直截了当地的政策举措,投票分歧和许多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的微妙平衡都证明了这一点。降息的速度将成为越来越多的讨论中的一部分,但大规模和/或连续的行动将留给经济冲击。”

对于抵押贷款借款人和企业来说,在利率维持在16年高位12个月之后,此次降息将是可喜的解脱,也将给新政府带来初步利好。

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英国新任首相斯塔默及其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承诺将促进经济增长,修复英国境况不佳的公共服务。较低的利率将有助于经济增长,降低偿债成本,使政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支出优先事项。

英国央行周一听取了财政大臣政策变化的简报,当时公共部门员工获得100亿英镑(128亿美元)的加薪,但官员们并未将其纳入8月份的预测。对财政立场的影响将在10月30日公布完整预算后的11月预测中体现。

虽然里夫斯称赞这一利率决定是“好消息”,但她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数百万家庭仍面临抵押贷款利率高企的问题,并重申警告称,要修复英国经济,“艰难的决定”是必要的。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