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海外中资股2024年上半年盈利预计同比增长6.4%,较2023年全年的13%明显放缓。多数板块盈利同比增速回落,仅资源品、出口链相关的家电和海运、水电燃气、教育服务等板块表现较好。预计2024年全年海外中资股盈利增长3-4%,内生动能有所不足,仍需政策支持,但相对好于A股。建议投资者关注服务性消费、金属及采矿业、家庭及个人用品等领域,有望成为2024年业绩整体温和增长态势中的亮点,相反出口可能会因为需求前置与政策风险下半年承压。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中报预览:上半年整体放缓,多数板块回落,仅上游资源品、出口链相关、水电燃气、教育服务等是亮点
整体看,上半年盈利预计同比增长6.4%,较2023年全年的13%明显放缓。以人民币计价,自下而上汇总中金行业分析师对个股预测,上述样本公司整体2024年上半年盈利预计增长6.4%,较2023年全年13%下滑,主要受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能不足、投资消费修复偏慢、物价整体承压等因素影响。
分板块看,仅资源品、出口链相关的家电和海运、水电燃气、教育服务等板块表现较好,其他多数行业同比放缓。具体看,中金行业分析师预计,1)金融板块预计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3%,较2023年全年的8%下滑。银行(+4%)在政策指导下为避免资金空转、纠偏手工补息,存贷规模扩张速度趋缓,同时息差收窄,多元金融(-33%)业绩仍处于底部。2)上游分化,油气(+10%)盈利较同比增速转正(vs. 2023年全年-3%),但煤炭(-56%)价格回落使板块承压;原材料盈利预计同比增长7%(vs. 2023年全年-29%),主要得益于有色金属价格上涨,金属及采矿业盈利预计同比增长63%,但钢铁、建材等拖累。
3)中游制造偏弱,上游资源品涨价挤压利润,虽然工业盈利预计同比转正为8%(vs. 2023年全年-10%),但支撑主要来自集运及港口公司因运价上涨而业绩提升,资本品盈利增速预计放缓至2%(vs. 2023年全年10%),国内物流公司也或因需求偏弱而承压。4)下游消费较2023年同样趋缓,必需消费增长11%(vs. 2023年全年+11%),可选消费板块预计同比增长15%(vs. 2023年全年+158%),主要支撑来自教育服务(+74%)、受益于出口增长的家电(+20%)等板块,而汽车及零部件板块预计同比增速放缓至5%(vs. 2023年全年+129%),上半年乘用车内需承压拖累板块业绩,仅头部及出口占比高的车企表现较好。
5)防御板块预计盈利同比增长7%,较2023年全年的18%走弱,其中医疗保健盈利同比下滑13%,公用事业同比增长19%,均较2023年全年50%以上的增速放缓。
中金行业分析师预期与市场共识基本持平。市场共识预计海外中资股2024年上半年盈利增速为6.4%,与中金行业分析师预测的6.4%基本持平。其中,中金行业分析师对科技硬件、零售、媒体娱乐、酒店餐饮及休闲板块的预期相较市场更为乐观,但对汽车、医药及生物科技、纺织服装及奢侈品、石油天然气板块的盈利预期低于当前市场预期。
盈利意外角度,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能源、可选消费板块预告偏正面的公司比例接近60%;房地产、金融等板块业绩预告负面占比超过70%。
往前看,中金行业分析师对2024全年7.6%盈利增速的预测(隐含下半年增速为8.7%)依然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5.9%(隐含下半年增速为5.4%)约1.7ppt,其中对2024年保险、航空及物流、石油天然气等板块更为乐观,对科技硬件、建材等板块的预期则低于当前一致预期。
盈利前景:预计2024年增长3-4%,内生动能不足,仍需政策支持,但相对好于A股;关注服务性消费、金属及采矿业、家庭及个人用品等领域
据中金测算,基准情形下2024年盈利或增长3-4%,低于市场共识。盈利修复内生动能仍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口去年四季度起企稳回升,但存在抢跑,下半年可能转弱。2)投资结构性分化,制造业投资好于基建和地产。3)消费恢复偏慢,服务消费维持韧性,大件消费增速偏弱。4)地产投资未见明显起色,销售量价持续偏弱。5)物价回升或受需求压力制约。
相应的,盈利修复的节点与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和政策面改善的速度:1)基准情形大概率仍为托底而非推高的路径,预期2024年盈利增速约为3-4%,低于当前市场一致预期,但由于新经济板块占比较高、制造业和核心资产占比低,业绩表现或好于A股;2)乐观情形对应地产和财政发力力度超预期,盈利可以实现10%的对应增长预期;3)悲观情形下“对症”政策不再出台,盈利可能与2023年持平。建议投资者关注2024年预计盈利增速较高的服务性消费、金属及采矿业、家庭及个人用品等领域,有望成为2024年业绩整体温和增长态势中的亮点,相反出口可能会因为需求前置与政策风险承压。
此外,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下半年或利好服务性消费和科技成长行业,建议关注后续具体政策落地进展。
不过港股相比A股或具有一定优势,主要是考虑到盈利较好的周期和互联网等板块在港股中占比更多,且盈利表现较好的头部央企在港股市场中占比较高,而盈利承压的地产与制造链条多数集中在A股。再加上估值尤其是核心资产估值出清更为彻底,仓位尤其是外资仓位出清更为彻底,因此可能提前出更大的弹性。
市场展望:政策有支撑,但短期期待强刺激也不太现实;“稳杠杆阶段”对应震荡和结构性行情
中金强调,展望下半年,市场偏弱、增长承压问题的根源是信用收缩,尤其是现有财政政策力度速度仍待加强,否则不足以对冲私人信用更快的收缩。对比之下,虽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下外部流动性宽松,为融资成本下行创造空间,但国内基本面影响更大。2019年7-9月美联储降息期间,市场在弱复苏环境下维持震荡,去年四季度美债利率从5%的高点下行降至3.8%,但同期A股和港股微弱弱势,都说明国内增长因素对市场更为重要,因此脱离国内基本面讨论美联储降息对港股的影响意义有限。
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对症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外生财政大举发力,对冲私人信用收缩。当前央行降息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均在正确方向上无疑是积极的,但短期增长偏弱环境下,政策刺激的力度和强度仍待加强。根据中金测算,财政新增4-5万亿元、5年期LPR降低75-100bp或能解决这一问题。对比之下,近期的降息与设备更新的新举措方向虽然积极但规模偏小。5月广义财政支出有所修复,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但6月同比下滑,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转负至-3%(vs. 5月的2.6%),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滑11.1%(vs. 5月的-14.2%),表明财政支持仍有待发力。
三中全会着眼点更多在长期改革方向而非短期刺激,而7月底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表明政策对短期增长压力是充分重视的,短期也有望会有更多政策支持。但基于内外部的各种约束,基准情形预计政策会有支持,但期待强刺激依然不现实,更多呈现“稳杠杆”的状态。
这一情况下,市场底部有支撑,但更多仍将是震荡和结构性行情格局。配置层面,在短期海外降息交易下,受益于分母端逻辑的成长板块可能有更高弹性,如半导体、汽车(含新能源)、媒体娱乐、软件、生物科技等,相反高分红可能阶段跑输,但这不改变整体配置格局。整体上,仍延续在下半年展望中的配置逻辑,推荐结构性行情下的三个方向:整体回报下行(稳定回报的高分红和高回购,即充裕现金流的“现金牛”)、局部加杠杆(尤其是与本次三中全会政策支持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与仍有景气度的科技成长),局部涨价(天然垄断板块,上游与公用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