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风暴”卷至消费板块,如何“逆风”精准选股?

疫情后的消费热潮已经枯竭,大型消费品公司的投资者需开始更仔细选股。

近期,从奢侈品到食品和航空等行业的盈利预警引发了对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放缓的担忧。这些对经济成长的担忧是最近导致全球股市大跌的因素之一。全球股市在本月仅三天内就蒸发了约4.8万亿美元。

大型消费品公司的投资者不得不加大选股力度,因为疫情后的消费热潮已经枯竭,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的消费者开始削弱企业的定价权。投资者现在需要确定哪些企业不会受到支出模式正常化的影响。

Generali Asset Management LDI股票主管Chiara Robba表示:“消费者之所以能够消化价格上涨,也要归功于(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高储蓄水平。现在看来,这一切即将结束。第二季度财报季显示出一些消费放缓的迹象,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试图降低价格以提振消费。”

标普全球7月的商业活动调查显示,美国和欧元区企业无法像以前那样轻易转嫁成本上升。现在有一长串公司财报显示,定价权减弱或消费者支出疲软。

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欧洲的雀巢和Ryanair(RYAAY.US)、美国的迪士尼(DIS.US)和麦当劳(MCD.US),以及Visa(V.US)和Worldline等支付公司。许多消费公司公布业绩后,股价已经暴跌。美国银行周二表示,到目前为止,已有40家公司下调了欧洲业务的业绩预期,这是一年多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多数公司的理由是需求疲软,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包括美国市场的疲软。

那么在节俭的消费者开始冲击大型消费公司利润时,还有哪些消费公司能够胜出呢?

专注于高端市场的奢侈品商

高利润的奢侈品行业也未能幸免,在企业指出亚洲经济增长乏力的同时,投资者也在密切关注其他地区的消费模式。尽管如此,那些专注于超高端市场的奢侈品商仍能保持

今年5月,圣罗兰在法国、英国、美国和中国将其Loulou手包的价格下调了10-15%,这在该行业是“非常罕见的”举动,巴克莱银行表示,这可能反映出该品牌承认之前的价格上涨过于激进。

Bernstein驻伦敦的分析师Luca Solca表示,在经历了三年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之后,奢侈品价格通胀正显示出回归5-7%或更低长期区间的迹象。他说:“那些一直在赶时髦、大幅提价的弱品牌,现在被迫通过折扣和促销来纠正。这是因为西方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正在从疫情后的狂喜中清醒过来。”

博柏利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在7月份解雇了首席执行官,并发布了利润预警。其股价在收益日蒸发了近五分之一的价值。

Mediobanca的数据显示,斯沃琪和Hugo Boss在公布令人失望的业绩之后,成为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中被做空最多的两只股票。即便是奢侈品行业领头羊LVMH(LVMHF.US)也未能幸免,该集团是仅次于减肥药巨头、丹麦制药商诺和诺德(NVO.US)的欧洲第二大上市公司。

Rathbones投资管理公司股市主管Sanjiv Tumkur表示:"鉴于目前的生活成本危机,消费者肯定对物价上涨有抵触情绪。所有收入阶层似乎都感受到了这一点——例如,奢侈品公司在许多地区发现,除了超高端市场之外,其他地区的消费环境都更具挑战性和波动性。”

消费两极分化,高端零售商业绩仍有弹性

百达资产管理高级客户投资组合经理Gillian Diesen认为,最新公布的业绩更多地表明消费者两极分化,而非定价权普遍丧失。Diesen称:“在高端市场,大多数高端品牌……我们今年再次提价,尽管是在更为正常的水平上。”她补充称,这种趋势已延伸至奢侈品行业以外。

汽车制造商法拉利(RACE.US)公布的新业绩好于预期,因其较昂贵车型的销售,尽管汽车行业的消费者需求一直不稳定。

Robba表示,差异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个人护理和食品饮料等差异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最大。例如,Diesen指出,在体育用品方面,On and Decker ' s等高端创新品牌继续受益于定价和销售增长,与耐克(NKE.US)和彪马(Puma)等主流品牌相反,彪马周三下调了盈利预期,股价跌至六年低点。

在航空公司方面,Tumkur则警告称,不要将Ryanair的警告推断到整个行业,因为其竞争对手Easyjet和Jet2等航司的需求有所增加。他说:“Ryanair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家纯粹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而它的竞争对手在度假套餐方面的业务更多,这似乎是客户目前更看重的。一如既往,选股将是关键。”

必需消费业务强劲的零售商

必需消费品在经济下行时期需求也相对稳定,其中包括食品、饮料、家庭用品等。日常用品往往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不景气时期销售受到影响较小,这类公司通常抗衰退,随着经济出现裂缝,该板块未来可能会提供强劲的相对表现。而且到2031年,包装消费品行业预计将达到18.94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1%。

在上周公布的财报中,11家必需消费品公司中有7家的利润超过预期。然而,在收入方面,只有两家公司的收入超出了预期,其中一家公司与预期持平,其余公司都落后于预期。在公布了本季度收益的消费品公司中,近70%的公司实现了盈利超预期。就收入而言,65%的公司低于预期。

而必需消费商中,得益于需求粘性,拥有价格较低的自由品牌的零售商往往更能掌握定价权,因此也具有更强劲的基本面。其次,这些企业将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并改变价格/包装,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利润下滑。

例如,两大饮料巨头可口可乐(KO.US)与百事可乐(PEP.US)在过去两年多里一直在涨价,但销量也一直在稳步增长。而个人护理用品产商联合利华(UL.US)在提价的情况下二季度销量仍超预期,而且对全年经营利润率的指引高于预期;个人护理行业另一巨头高露洁(CL.US)在二季度依靠强劲的需求也实现了量价齐涨,该公司还因此上调了全年有机销售额与盈利指引。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