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华尔街见闻”,作者祁月。
“未来18个月,美股有可能跌去接近40%。”
正值美股明显波动持续了两个月、投资者们激烈争论贸易战前景、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之际,上述警告是如此耸人听闻。它来自于美国咨询公司DataTrek Research联合创始人Nicholas Colas。
毫无疑问,现在很多投资者疑惑事情会发展到何种糟糕的地步,跌幅究竟会有多大。已在华尔街从业多年,曾是券商Convergex首席市场分析师的Nicholas Colas认为,美股跌幅深度取决于华尔街会以何种方式抛售。
Nicholas Colas提出了三种可能发生的情形:
一、“突然崩盘。”类似于1987年那种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的股市崩跌。
二、“一场慢镜头播放的火车相撞事故。”尽管股市触底花了很长时间,但平均起来多数时间都在阴跌。
三、“一场由某种催化剂点燃的价格重置。”投资者担心经济衰退可能正在接近,即使现在尚未出现。
“突然崩盘”
Nicholas Colas预计,这种假设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影响,听上去的感受可能比实际情况糟糕得多。
当年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大崩盘发生之后,道指创出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但美股当年年终依然收高,收盘点位较崩盘时期的最低点高了将近10%。
他估算,一旦真的发生1987式崩盘,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将从现在的9.3倍暴跌至2.187倍。基于上周五的收盘价计算,股指可能进一步下跌16%左右,将较历史峰值跌去24%。
“慢镜头火车相撞”
这种假设建立在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的基础之上,目前标普500指数的这一指标读数为31.88,相当于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峰值时期,将近是长期均值(16.8)的两倍。
如果向着历史均值回归,就意味着标普500指数可能跌至1646点, 相当于未来跌幅将达36.8%,届时将较历史峰值低42.7%。上一次股指跌至这一水平还是在2013年9月。
Nicholas Colas预计,标普500若要跌至上述水平,可能需要12到1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他认为,这种假设可能不会实现。
“价格重置”
“从目前来看,最有可能出现的是第三种假设情形,只要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趋于平坦化。”Nicholas Colas在报告中这样写道。
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被视为一个不祥之兆,因为它意味着投资者对经济持有不太乐观的预期。
以此为基础测算,经济衰退往往会冲击企业,令其盈利从危机来临前的峰值平均减少20%-30%。假设股指市盈率保持不变,则指数可能跌至2106点至1776点区间内。取1941点这个区间中值测算,意味着标普500指数将从周五收盘点位跌去25.5%。
让市场焦虑的不仅仅有贸易战,还有美联储不断收缩的货币政策。
上周五,美国非农数据大幅不及预期,华尔街投行纷纷指出,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如果美联储在这个时候继续收紧货币,那可能会给经济增长和股票等风险资产带来负面影响。
华尔街:美国经济增长处于周期尾部
周末,不少投行警告,目前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本轮周期的尾部。
花旗指出,上周五的大幅不及预期的非农数据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正在趋缓。
摩根大通指出,OIS曲线出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反转,这意味着要么市场认为美联储当前政策存在失误,要么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周期尾声。
摩根士丹利则警告称,目前进入经济周期尾部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如果保护主义继续抬头以及债务继续膨胀,那么经济周期结束的来临可能会比人们预计的更快。
花旗的全球宏观策略团队也在一份研报中探讨了近期美国经济的迅速降温:
十个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十国集团的经济增长动力下降,但是依然在长期趋势线以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在下降,但是不及十国集团下降明显;
美国的数据在一季度也显示出疲态;
真实数据(hard data)和调查数据(soft data)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因此,较弱的调查数据可能对真实GDP产生的影响较弱;
从全球来看,依然有一些经济体的增长动力较弱,同时数据带来的往往也是负面消息。
全球的经济数据都在恶化,此外,信贷脉冲和花旗的先导指数也显示出,在未来数月中,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
花旗:美联储继续收缩或将给经济和风险资产带来压力
随着经济增长趋缓,摩根大通关于OIS是周期结束的预警得到印证。此外,美国金融博客网站Zero Hedge指出,美联储今年再次加息两到三次,以及在2019年加息三次的希望已经正式失效。
花旗分析师Jeremy Hale称:
我们计算出美联储已经进入到略有限制的区域与均衡汇率的中间地带,如果进一步收紧,将会给经济增长和风险资产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花旗还指出,在周期的尾部,美联储决策错误的概率急剧上升,在美股上行九年后也在孕育着可能的下行。
不过,花旗并不奉劝投资者抛售美股,因为在这个弱化的周期将会有较少的正面效果,同时受限的美联储决策也将抚平收益率曲线。市场将可能在顶部盘桓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编辑: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