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or“助力”,半导体板块该如何扭转“下杀”之势?

半导体的反弹之势难道就要戛然而止了?

多日强势拉升的半导体板块遭遇“狙击”?

近期以来,半导体连续强势拉升的表现无异于当下二级市场的一大讨论热点。就拿港股市场的半导体板块而言,该板块分别于10月4日、10月7日、10月18日、11月5日录得30.18%、20.83%、15.44%、6.25%的涨幅,这对于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跌入“谷底”的半导体板块而言,不亚于一场明显的底部反转喜讯。

图片1.png

(图片来源:中原证券)

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今日(11月12日)大盘的回落调整,港股的半导体板块也显露了明显的跌势——11月12日港股收盘,该板块大跌7.42%,跌幅靠前,板块内概念股近乎全数翻绿,康特隆(01912)大跌11.51%领跌,中芯国际(00981)、上海复旦(01385)则均跌超7%。

从消息面来看,据路透,美国商务部致函台积电,要求从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供应7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AI芯片。这一出口限制措施主要针对用于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图形处理单元(GPU)的芯片。消息人士称台积电通知受影响客户,将从11日起暂停相关芯片发货。

这一次半导体的反弹之势难道就要戛然而止了吗?

国产芯片加速替代的“多重逻辑”

客观来说,特朗普上台后,国内半导体行业恐将迎来一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机遇。

挑战在于,在特朗普上一次执政时期,便一直热衷于用贸易限制和制裁手段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这次特朗普再次当选,很可能会延续这种强硬的对华政策,此前就已经提到要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100%的关税。如若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力度,将给中国半导体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不过,对于国产芯片替代而言,这将“机遇大于挑战”。因为,这或将推动国产芯片替代加速,迎来新的一轮上升周期。而穿透当下国内半导体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多重增长逻辑,具体如下:

一是,从国产替代的角度来看,随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或将进一步加大对华的科技限制,从而刺激中国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发展。

众所周知,在AI和GPU领域,制程技术的先进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进而导致成本增加和产品上市时间延长,在设备和代工双重受限的背景下,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厂商急需加大高端设备的研发以支持本土先进制程产能的扩建,实现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

不论是对国内芯片设计企业限制先进制程的代工,还是审查并收紧半导体材料、设备的对华出口,均有助于加速国产替代进度,有望催生半导体设备、制造、先进封装、芯片定制服务全产业链的国产替代投资机遇。

其中,海通证券指出,随着外部影响升级,预计先进制程流片将更加严格,中国本土建设先进工艺产线阻力有所增加,但相关规则无法抵消海外芯片厂商在中国的真实需求。中国芯片产业链除了个别环节仍然需要时间攻克,整体基本已经趋于完善,预计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趋势依旧会延续。

二是,从政策助力角度来看,半导体是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首要发展行业,在当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推动半导体行业国产自主可控是最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

今年5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三期成立,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超出一二期资本总和。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即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前两期相比,三期的投资规模更大,预计将重点投资于先进晶圆制造、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环节,加速推动上游设备材料的国产替代。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解决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大基金三期的注册资本3440亿元,预计将撬动超过1万亿的半导体领域投资额,显示出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强大支持力度。这一规模的投资不仅能够为半导体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还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半导体产业中,形成良好的投资氛围。

鉴于上,不难看出,在政策持续支持+外部环境驱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下,国内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半导体材料、AI算力芯片等方向均有望延续较高增速。

行业周期反转驱动业绩强势复苏

在消费电子需求低迷、产能集中释放、高规格产品仍待验证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导体行业于2022年至2023年遭遇低谷期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伴随着半导体在2024上半年出现补库存需求,这一行业已经逐步走出低谷,迎来周期反转。

以数据为实。

据SIA数据,24年9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553亿美元,同比+23.2%,环比+4.1%。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4Q3继续增长,季度销售额增长速度为2016年以来的最大增速,9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的月度总销售额,这得益于美洲地区同比增长46.3%。

从地区来看,9月份日本(5.3%)、亚太地区/所有其他(4.5%)、美洲(4.1%)、欧洲(4.0%)和中国(3.6%)的月度销售额均有所增长。

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反转,显然也体现在相关公司的业绩表现上。

据相关研报披露,随着库存的去化,以及下游需求回暖,2024 年前三季度半导体行业(中信)营业收入为4296.41 亿元,同比增长 22.57%,归母净利润为 272.11 亿元,同比增长 42.91%。

图片2.png

细化来看,同期,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板块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19.83%、 19.39%、43.92%、25.36%;集成电 路、分立器件、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板块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125.80%、-44.80%、26.73%、- 3.42%。

图片3.png

而透过“晶圆代工双雄”中芯国际(00981,688981.SH)、华虹半导体(01347,688347.SH)第三季度的业绩来看,亦可以窥出此次行业的反转之势。

据财报数据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营收156.1亿元,同比增长32.5%,环比上升14%,且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第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超56%。华虹半导体也同样利润大增,期内该公司营收5.3亿美元,同比下滑7.4%,环比增长1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4480万美元,扭亏为盈同比增长2倍以上,环比大增超过5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大代工巨头的产能利用率今年开始都在稳步提升。第三季度,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达到90.4%,去年同期只有77.1%。华虹半导体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到105.3%,去年三季度为86.8%。作为衡量工厂生产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一项关键指标,产能利用率直接决定晶圆代工厂的盈利水平。伴随着产能利用率的大幅提升,这两家公司的盈利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

综上来看,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反转显然传导到到了估值和业绩上的提升。根据华福证券进一步预计,随着外部限制不断升级,国产替代催化投资机遇,本土设备企业有望延续高景气,相关设备厂商有望扩大份额,预计2025年国产化率将达50%。这也意味着,半导体短期的震荡不足以影响国产半导体行业的中长期发展上行。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