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最牛医药股”圆桌论坛:激烈争辩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

五年之后中国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在未来三年,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核心驱动力不会发生变化。

智通财经APP获悉,2018年8月31日,由智通财经主办,云锋金融作为战略合作的智通财经·系列投资私享会“直面最牛医药股”在深圳东海朗庭酒店召开。在圆桌论坛环节,云锋基金(刘勍)作为主持人,石药集团(裘虹)、远大医药(王科)以及华夏基金(魏晓鹏)作为特邀嘉宾,对医药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WechatIMG625.jpeg

以下为此次圆桌论坛实录

主持人: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的潜力,及对未来3-5年中国制造产业增速的预期?

华夏基金(香港):时间拉长来看,我认为这个行业增速仍较乐观。

一方面,整个经济的增长,包括中产阶级人数的扩大,收入水平的提升,都会带动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这个动力,我们认为医疗行业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超过GDP的增长。

目前有很多优质的公司都是很好的投资标的。细分行业中,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及创新药则是重要的两条赛道。

此外,由于医保付费有一些变化,及基层手术的需求变化,可能刺激国产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

主持人: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一致性评价的进展。

石药集团:刚才提到我们也有一大块是普药板块业务,按照我们所了解情况,原先是说2018年底会结束所有一致性评价的工作,但目前从时间上来说应该来不及,我们今年拿到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有三个,预期后续还会有,我们准备的产品,包括基药和非基药一共有50多个,预期明后年可以完成。

我们相信做一致性评价是规范普药市场的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应该是不变的。

刚才云锋基金也提到,就是说是不是可以拉近原研药跟中国药企的距离。实际上不管是从价格上来说,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其实从我们药企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去做一致性评价是需要有投入的,除了顺应整个市场趋势之外,我们也希望能在一个更规范的行业去履行我们作为医药企业的责任。

除此之外,我们也觉得做一致性评价能够给我们带来益处。第一点是在规范的市场条件下,竞争会变得更透明或者说更直接。

第二点,并非所有药企都有能力或者预算去做一致性评价,这就给了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领先的一个可能性,去占领更多的市场,包括对市场终端有更强的可控性。

第三点就是对原研药的一个竞争,包括有一些普药,从价格上来说跟原研相差很多,而通过一致性评价,可以证明国产药与原研药具有同等疗效。那么在做完一致性评价之后,至少在短期之内,我们觉得跟原研药在价格之间的空间应该是可以缩短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就觉得这方面的竞争性会更强一些。

远大医药:我们普药的品种占比较多,大概有六七十个品种需要做一致性评价,从时间安排上来看,确实是做不完。

从优先度方面考虑,我们从产品的重要性、销售额、能否找到参比制剂等因素出发,选择了接近十个品种参与第一批一致性评价的工作。

对一致性评价本身的判断,首先,我觉得一致性评价对国内药企是项利好,因为医药方面的乱象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在过去,做药能赚钱,以至于做房地产的人都来做药品。

但是,医药是需要对人的健康高度负责任的行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所以我认为目前的政策实际上提高了行业门槛,和国外厂家的竞争力,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只不过,国内在时间的设定以及在操作性上来说,可能有些欠考虑。因为国内在资源配置方面,有时候会出现一刀切的现象,而我认为还要遵循市场规律,以后做不下来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这也是个好的趋势。

主持人:仿制药在中期看是否是一个比较稳定,能带来好的盈利的一个品类?

远大医药:经过这一轮筛选,我认为还是能够淘汰不少企业,但是在准入方面,更多的还是一种市场行为。

我认为在未来竞争开始的前几年,龙头企业还有独占期,竞争强度可能会好一些,但再往后还得要寻找别的出路,政府的政策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市场问题。

石药集团:刚才提到说所谓的带量采购的问题,现在据我们所知应该是11个城市作为试点,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最后结果尚不知道,目前是说最低价者可享有70%的市场份额。

但是我们认为实现这点有一定难度,如何保证70%的量是个关键。如果一切都由政府管控与调配,销售团队就不需要了。但我们所培育的销售团队,和专家团队及医院有着深入而全面的沟通,而药品进院,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流程,比如药事会,所以医院在采购方面是拥有一定的主动权的。因而我们认为“带量采购”的全面实行会有一定难度。

我们认为销售方面还是应该留给市场去解决会更好一些。当然这样的政策,主要目的是希望把药品的价格降下来,减轻患者及医保局的负担这是一件好事。我们药企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去进行配合,但是是不是会产生大家所说的恐慌,就是大家把价格压得很低,变成恶性竞争,我觉得应该不至于。

主持人:接下来您会投入多少精力到仿制药中国龙头公司的投资评估中?

华夏基金(香港): 中国的龙头公司目前还是处于转型之中,过去其现金流可能还是来自仿制药,但投研却越来越倾向于创新药,未来,创新药的收入及利润贡献比或将大幅度增加。从投研的角度看,只有保证现金流重组,才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因此,我们对仿制药十分重视。

主持人:中成药及辅助性药品占药品市场的比重较高,不过增速却在放缓。如何评价这部分药品市场,后续这类药品规模会持续萎缩还是会稳定下来呢?

远大医药:在目前的中药体系建设中,仍在用西医的方法论对中药进行评价。实际上,体系不一样,评判的标准也不一样,因为中医中药讲的是整体治疗,如果用西药的标准评价会很难得到合理结果。如果要以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中药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则会比较困难,我认为中药企业在未来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过程会比较难熬。

华夏基金(香港):我们对中药的研究更多的是当其成辅助品及保健品,从这个角度说,中药的市场前景仍然广阔。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因此消费者开始更多地购买保健品,特别是中药类的保健品,这类药品市场仍具备增长性。

石药集团:我们的主要产品并非中药,中医和中药还是两个概念,比如中国人传统的一些调理以及开处方,这是传统中医的范畴,但市场上很多卖得比较火的注射类中药产品,很多是安全但无证明疗效的。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没有证明疗效的药品将会渐渐退出市场。

比如在神经学领域,我们目前在售的恩必普,去年市场份额排第七,而排名靠前的不少都是“神药”,但是从今年的数据来看,这部分排名靠前的神药销售都在下降,只有我们的恩必普在上升,很大原因在于市场的规范趋向真正有疗效的药。但是中药是不是会完全退出医药市场,我觉得目前看来应该不会。

主持人:如何看待生物医药创生板的市场?将会整体走强、走弱还是会分化?

华夏基金(香港):公司是否具有非常强大的团队,是我们所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这个达不到一定标准的话,我们就不会考虑投资,因为没有强大的团队,很难想象公司今后能有好的发展。

估值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香港市场,投资者在定价权的方面很有话语权,当这家公司不受市场追捧时,其定价需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否则可能上市就破发。

主持人:在未来半年的时间里,您认为港股市场将呈现出怎样的投资氛围?

华夏基金(香港):目前市场承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另一个是国内的宏观降杠杆。

所以从政策或者国际环境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节奏相对比较谨慎。不过,现在的估值水平已经比较便宜,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或者其他新兴市场,其估值都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范围中。

从投资者的情绪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悲观,甚至极度悲观的水平。我们认为这一波的下跌除了基本面的原因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一致预期过于强烈。大家都对前景比较悲观,强烈的一致预期则让信息传播得更加有效且迅速。

所以从基本面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比较谨慎,但是从估值和投资者情绪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投资者可以慢慢开始参与港股市场的投资了。

不过,能在一致预期强烈的环境下独立思考,不受市场中各种噪音影响,才是最好的风险控制方式。

主持人:如何从创业投资的角度去评估药物的价值?

石药集团:从我们投资的角度来说,首先是看这个产品是否符合我们整体管线的布局,其次是看他的潜在市场需求以及将来的竞争格局。

从估值的角度来说的话,通常还是会采用DCF。另外也会参考当时市场上类似相关交易的价格。

华夏基金(香港):我们做收购主要看产品,很少做大型的兼并和收购。第一,看这个产品符不符合管线和需求;第二,看这个产品的市场。我们做评估的时候,除了研发团队外,我们也会邀请销售团队去评估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

如果产品是纯创新药的话很难去估算,不过像PD-1这一类已经在国外有销售先例的药品,我们一般会借鉴国外的销售例子。

有些专业性的投资者会用到更多的估值方法,但关键点在于,这个产品是否能上市、什么时候能上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着重看产品,但是在看一些首仿药产品的时候,更多看的是时间点。我们青睐于更靠后上市的产品,因为它的风险可控度高。但最关键的还是能不能够做出这个产品。

远大医药:我们看企业的核心点在于产品。从看产品的角度上来说,估值方法并不难,难的是中间的假设到底有多大偏差。

其实市场的一些方法都是在做DCF,主要看行业的市场和公司的市场份额有多大,但这其中会出现一些偏差。这种估值方法主要看模型中假设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再看哪个可靠性比较高,那这对早期项目打的折扣也会比较大。

主持人:长生疫苗事件导致管理部门的人事发生变化,有人会担心会影响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审批节奏。您怎么理解?

远大医药:中国医药企业每隔几年总会出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一些事故,让人感觉医药市场非常不安宁。我认为出现问题后首先要揪出来,但我觉得不要把一个问题扩大化。

我觉得中国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在这个环境里,企业以往犯了错,对其罚责程度偏低,稍微罚点钱就过去了。行业对产品质量问题不够重视,我觉得有问题揪出来是必要的,这样才会让企业越来越重视质量问题。我觉得是很严谨一些是非常好的。

有关药品的质量问题,我觉得应该把罚责力度再加大一点,才能促使企业把自己的本职做好,否则将面临着破产,而不是让社会发善心说给企业留一条活路。

华夏基金(香港):从刚才所说的两条赛道,即创新药和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来看,我认为可能还是会受到影响。但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还是来自民众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其大的逻辑方向是不变的。 

从仿制药的角度看,这一次事件所反映的还是质量问题,一致性评价所带来的一些投资机会,恰恰可解决疗效和质量的一致性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逻辑也不会有本质的变化。

石药集团:我们认为这次市场一连串事件的发酵,其实最敏感的是投资界,资本市场是反应最敏感的,反而药企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

回到问题,这一事件到底对创新药的报批,包括市场是否会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因为这件事情才刚发生没多久,我们目前没有感受到特别的变化。另外这次事件中注册司、临检等部门并没有特别调整。所以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对日常报批等工作没有太大影响。

从宏观角度来说,其实中国的市场从来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毕局之前所做的创新改革、顶下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中间发生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这也是合理的一种处理方式。

主持人:随着口老龄化和人口增多,行业红利会越来越高,如美国的蛋糕就在不断增长。但也有一些不同观点,认为日本发展早了十几年,但其国家整体的医药费用并没有增长,虽然量上去了但是价格下调,整个市场蛋糕没有增大。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长远的发展趋势?

华夏基金(香港): 美国已经在医药领域花了GDP中的18%,虽然比例现在可能还在增长,但是仍存在一个限度。而我们现在医药领域所处的花销水平大概是不到6%的GDP,所以我认为现在担忧这个问题还略微显早。

有数据显示,整个行业的增长由早年20~30%的高速增长,到现在约10~15%的增长,并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我们占GDP比例6%左右的开销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个合理的水平。

石药集团:从行业的角度来说,首先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关乎民生的一个行业,其实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所以这不是一个夕阳性的行业,它一定会成为国家必须关注和扶持的产业整个行业的关注度和重要性是在持续提升的。

第二,其实中国也需要在国际社会上塑造一个全面的大国形象。从医疗的角度来说,我们作为一家可能已经在中国医药行业比较靠前的企业,我们的市值大概就是在港元1200亿左右但是反观美国排在前十位的药企,跟我们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从创新研发能力来看,我们可能仍然落后了世界领先水平30~50年左右。作为一个大国来说,也需要在医疗板块向国际高端看齐。所以在创新方面,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市场方面,一定是鼓励和扶持的。

另外,从仿制药或者普药来说,正如你所说在日本的情况,中国其实也会去参考。中国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医保的负担可能会越来越重。我们这一代可能都是独生子女,交税的负担也很重,投入医保的基金是否能足够cover越来越庞大的医保支出?很难。怎么办?降价或者说调整医保支付的结构。

降价从长远来说,是一个趋势,但是要看以怎样的方式,是悬崖式地还是逐步地降价。虽然降价是一个趋势,但不代表降价后就没有市场空间。更多普药的市场是以量换价,以市场份额来填补降价这一块损失。

主持人:五年之后中国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就中国未来三年的发展来看,还是能够稳定增长,因为医保总量在增长,核心驱动力没有发生变化。中国本土的强仿制药企业价格相对稳定、份额持续上升,外资的份额则在下降。在未来三年甚至五年,创新药、仿制药方面仍然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