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能捧高红黄蓝(RYB.US),也能“摧毁”它。
智通财经APP获悉,红黄蓝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同比转亏。财报显示,其营收3530万美元,同比下降5.7%;毛利率为3.5%,去年同期为24.1%。在公布业绩后,红黄蓝股价大跌。截至当日收盘,跌9.48%,收报7.64元。
(红黄蓝股价走势图,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如果说此前针对学前教育的政策把行业的扩张之路堵死,使红黄蓝成了资金出逃的重灾区。那此次红黄蓝业绩的下滑,则是对市场解读的政策逻辑进行了佐证,也宣布了其投资行情则已告一段落。
不过,该公司副总裁张帆表示,红黄蓝并没有退市的想法。
被堵住的扩张之路
新政对红黄蓝业绩的影响,已经在三季报中体现了出来。
11月1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以及金融监管部门要对民办园并购、融资上市等行为进行规范监管。
在此项政策发布的4天后,红黄蓝副总裁张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公司已暂停了幼儿园加盟业务。
此前,加盟模式可以说是红黄蓝高速发展的命脉。只是如今一纸文件下发,“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这项规定几乎堵上了红黄蓝的这条“高速路”通车的可能。
于是,红黄蓝在三季度表演了一出业绩“变脸”戏。
红黄蓝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净亏损430万美元,2017年第三季度RYB普通股股东净收益160万美元。2018年第三季度的净收入3530万美元,比2017年同期的3740万美元下降了5.7%。其毛利率则从去年同期的24.1%大幅下降至3.5%,主要原因是直营幼儿园的特许经营权收入减少,员工薪酬和运营成本增加。
红黄蓝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服务收入(包括学费、加盟费、会员费和培训费等)和产品收入(包括出售教育商品等)。其中,红黄蓝的净收入超7成来自于学费。
红黄蓝CEO史来燕在三季报中坦言,“今年第三季度,我们的总收入略有下降,因为我们幼儿园特许经营计划的终止。以及今年上半年我们’play-and-learn’特许经营扩张的暂时停顿,继续影响我们的业绩。”
直营幼儿园这条路也并不好走。红黄蓝今年三季度的收入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20%,其中,仅服务成本就有3190万美元。而导致成本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其直营幼儿园员工薪酬增加,经营成本增加,如租金、材料消耗等。
此前,红黄蓝高速发展的逻辑来自加盟模式,自该模式暂停后,其业绩的下滑也验证了自营模式的增长已无法支撑其高速扩张的模式。
前途叵测
新规堵死了并购这条路后,红黄蓝只能硬着头皮走直营这条路,普惠园是其面临的一道大坎。
在2017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这意味着将有 12 万民办幼儿园被定性成普惠园。
对此,幼教行业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共识——未来的幼教市场将逐渐形成“高端+普惠”二八分成格局。盈利性幼儿园的市场大幅缩水至20%,在并购通道被堵死后,行业竞争将变得异常激烈,红黄蓝的部分盈利性幼儿园或将难免变为普惠园。
就盈利来说,尽管政府会基于普惠园补贴及税费优惠,但由于普惠园自带非营利属性,学费溢价空间存在上限。这也将成为红黄蓝未来业绩的一大风险点。
此外,据规定,新建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此前已建成尚未移交的或已移交但未开办的幼儿园,一律办成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这对盈利性幼儿园来说,拿地也成了另一大问题,这意味着红黄蓝哪怕要成立自营幼儿园也不会那么容易。
对此,红黄蓝正在尝试将战略重点进行转移。
据其三季报称,今年7月以来亲子园有70个新中心已经签约或者接近签约状态,2019年非幼儿园业务将有很好的发展势头。此外,红黄蓝还在销售自己设计开发的幼儿教育课程,自己或第三方开发的幼儿教育用品、教育软件、幼儿教育解决方案等,将其推广给加盟的幼儿园、亲子园及其他第三方。
但从目前的业绩数据来看,此类非幼儿园业务带来的盈利远不如幼儿园业务,此刻的红黄蓝未来前景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