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祁月。
高盛表示,中国科创板一旦发展到成熟阶段,潜在市值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以今日的货币计算)。
高盛分析师刘劲津团队在26日发布的最新研报中表示,上述2万亿美元的数字来自于160家未上市的科技独角兽企业的半数(3500亿美元),合格的红筹股、ADR或H股潜在的次级上市(550亿美元),和高盛由上而下对“新中国”板块的预估、及参考美国及韩国科技板相较主板的市值比率,总估值估计达2万亿美元。
按照刘劲津团队的说法,根据历史经验,首批IPO股票在新板上市的三个月平均涨幅高达83%。以估值来说,创业板及中小板的股票,与科创板的潜在上市标的料最具可比性。此外,预计科创板冲击市场流动性的风险比较低。
中信证券秦培景团队昨日表示,从供给来看,结合现有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市场预期以及创业板首批的情况,预计首批登陆科创板企业约30家,总市值规模在1780亿左右,日成交额在180亿元级别,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日成交额6亿,相当于当前A股的10%分位。
上述中信团队还称,从需求来看,仅上交所50-100万元账户的持股总市值就高达6545亿元,按照5%的科创板持仓即可达到总流通市值水平。不平衡的供需关系下,预计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会被炒作冲高。
按照秦培景团队的预测,科创板参与者结构将与当前的A股明显不同:科创板新股上市后可卖出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占新发股本的60%~80%;而在原先核准制下,机构在热门股上的获配比例仅占5.5%左右,散户占绝对主导。
此外,他们还认为,科创板新股上市后可卖出方之间的博弈会比原先核准制下的次新股更加激烈,最优策略从“开板即卖”变成“尽早锁定收益”,以至于科创板次新股持续被爆炒的可能性远低于原先的创业板。
另外,秦培景团队还提示了下跌风险,因科创板次新股均是融券标的,且由于战略投资者在限售期内就可以将股份出借给证金公司,卖空券源要比原先A股市场更为充足;顶配情况下,潜在融券卖空数量可以达到总流通股本的43%,大幅增加了新股炒作资金的潜在风险(尤其在前5个交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