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国生物制药(01177)在香港举行2018年业绩发布会。主席谢炳在会上对智通财经表示,第二批4+7带量采购模式的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公布,并在今年年底执行。第一批名单中部分有我们的大药,预计第二所涉及的大药较少。另外,我们有一些药刚通过一次性评价,有较大机会中标。所以,预计第二批带量采购对公司影响不大。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中国生物制药在2018年实现收入208.8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41%;该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90.46亿元,同比增长316.7%;每股盈利0.7316元,末期股息每股0.02港元。
收入同比上升主要是受益于该集团的主营业务持续保持有机增长,及随着该公司完成收购北京泰德24%权益,自2018年3月1日起,北京泰德的财务数据已合并于该公司的综合财务报告内。
盈利大增主要由于收购完成后, 公司于北京泰德的权益由33.6%增加至57.6%;会计处理上,北京泰德由该公司联营公司成为该公司附属公司。该公司对此分阶段进行的收购,须于损益中确认大额的视作出售该公司原持有北京泰德33.6%权益的一次性收益(分阶段收购收益),金额约66亿元;同时亦须承担北京泰德的若干新增可识别资产的年度摊销费用,金额约3.5亿元。
中生制药表示,行业方面,抗肿瘤药价格谈判和4+7带量采购展示了新的政府管理体系对药品价格的强大影响力,预期制药行业产业重组和格局调整将会加速。政府医改旨在促进医药供给升级、提升高治疗价值产品可及性和淘汰重复落后的产能,未来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以及多项鼓励创新、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和新药上市的政策会给中国生物制药等研发基础雄厚、具备原创新药研发实力的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业绩会问答实录。
问:4+7带量采购,今年对公司会产生多大的影响?4+7带量采购会不会扩大扩展至其他地区?今年会有多少个新产品上市?
答:市场担心4+7带量采购会由11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其他地区,但目前的实际执行情况比市场预期慢。第二批4+7带量采购原本是预期在今年4月执行,但根据目前所得到的消息来看,第二批带量采购将推迟到夏天推出,并于今年底执行。而公司旗下被列入第二批名单的药品将比第一批少,而且该些药品在名单执行前可完成一次性评价,更有利公司中标,因此第二批带量采购对集团反而有利。公司去年共有6项产品通过一次性评价。
问: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计划?
答:目前,公司旗下有30个药物销售过亿元,5个药物销售超过10亿。未来5年,销售过亿元的药物会超过50个,销售过十亿元的药物会有10个。新产品方面,预期未来五年每年将有10至15个药物批文。
问:公司大分子药物主要是治疗什么病?
答:大分子药物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目前在研的药物有30多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有10个左右 。
问:今年的研发开支大概多少?
答:我们去年研发开支约20.9亿元,占总收入约10%。今年研发开支比例与去年相当,大概占收入约10%至11%,但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至少有双位数的增长,因此年内研发开支金额预计将超过20亿元。
问:创新药的行业前景如何?
答:创新药的行业前景当然是好,只是需要资金、人才、设备。
问:公司创新药和仿制药在研发开支中各占多少?销售目标是多少?
答:从2018年开始,公司在创新药方面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仿制药。而创新药研发成本不低,如集团研发的抗肿瘤药“安罗替尼”已花费十数亿元,相信市场上规模大及销售能力佳的药企在创新药方面会更有优势。公司于中国已有超过20个创新药物在临床阶段,在美国则有2个,其中一个与子宫瘤有关的药物,预计下半年会有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