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车云网。
导读 :美团(03690)打车此次战略调整无异于投放了一枚定时炸弹,尤其是对滴滴和高德而言。
王兴在出行市场上的战鼓再次打响。
纵观之前美团打车的发展之路,不管是烧钱补贴,还是之后与威马汽车合作,美团在网约车市场上的动作似乎都在仿照着滴滴进行。
然而,事实证明,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因此,美团需要制定更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模式。
近日,美团打车宣布将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出行等平台,未来并以该模式在更多城市试点,其自营快车则维持上海、南京规模。
关于新模式,美团打车负责人表示,公司是基于对目前市场变化的评估和研究做出该决策。未来,美团还将通过美团打车连接优质运力和海量用户,并开放其在用户需求理解、场景智能识别、交易技术架构、大数据实时预测等方面的能力。
对此,在车云看来,新模式相比此前更符合美团的发展需求,不仅能够帮助美团解决亏损及网约车合规问题,还能够使其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生态体系。
同时,在市场层面上,美团打车此次战略调整无异于投放了一枚定时炸弹,尤其是对滴滴和高德而言。
前者虽然在国内还占据首位,但美团打车就像一匹黑马,凭借自身外卖平台的用户积累闯入其“统治”领域。后者虽然在新模式上有先发优势,但在用户积累以及用户实际需求匹配上则逊于美团。因此,美团打车采用与高德同一模式,势必会抢占其市场份额。
美团打车“失败”后的战略调整
2017年2月,美团打车登录南京,10个月后,其日订单量突破10万。2018年3月,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运营,仅3个月,其就获得超30%的市场份额。
然而,紧随而至的不是美团打车疯狂扩张,而是北京、上海、南京等相关部门的约谈以及要求其整改的命令。与此同时,高额的补贴也使得美团的财报并不是很理想。
据美团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受收购摩拜、发展出行等新业务持续投入的影响,美团2018年在排除优先股等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85.2亿元,其中,摩拜贡献45.5亿,另一部分的亏损,则大部分应在于网约车业务平台的高额投入。
一方面是网约车合规化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亏损持续加剧,两座大山压在美团身上,使其不得不在“疯狂”试错之后表现出克制态度。
对于网约车业务,美团在去年9月上市之前就已经公开表态将不再拓展网约车业务。在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中,美团也表示将在2019年继续降低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业务的亏损,对新业务更加审慎。
此外,去年11月,美团进行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将此前的四大业务体系(到店、大零售、酒店、出行)调整为如今的两大平台(用户平台、LBS平台),两大事业群(到店和到家)以及两大事业部(快驴和小象),相对而言,出行版块在美团整体战略中的地位似乎在下降。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团完全放弃了网约车市场,此次战略调整则是最好的证明。
前文也有所言,美团打车此次推出的“聚合模式”,即美团与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多家出行服务商建立合作,让用户只用在美团APP的打车服务中就可以一键同时呼叫多个不同平台的车辆。
用户在进入打车页面后,可以通过输入初始地和目的地来获得价格栏,可以看到共有多款平台可提供服务,并分为出租车、经济、舒适、商务、豪华共五种打车服务;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预约用车服务。
事实上,就像前文所说,于美团而言,车云菌更看好新模式,原因主要在于:
其一,据介绍,新的模式侧重在技术投入层面推动用户体验,不会涉及大额补贴。这也就意味着将改变美团在出行市场上巨额亏损的局面,有可能转亏为盈。
其二,解决合规化问题。通过美团发布的新策略,我们可以看出,其打车业务的策略已经从已经从自营转为提供流量“入口”,也就是说,未来的美团打车除了在上海、南京两城提供自营车辆外,在其他城市将只提供其他平台车辆,这也就意味着美团无需担心网约车合规的问题。
其三,也是相对重要的一点,即相比此前模式,聚合出行则更能够发挥美团自身的优势,完善其吃、玩、住、行的生态体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美团开始设想的“大出行”战略并未能成功实施,但是网约车市场毕竟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美团也不甘心就此放过这个机会。
而在“单挑”有风险的情况下,美团聪明的选择与其他网约车平台抱团。与其而言,不在一味地单打独斗,而是学会用平台化的思维进行业务拓展,这无疑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对于用户而言,只在一个平台就能叫到多个平台的车辆,使用户的出行更为便捷,也无疑是一种好的转变。
此外,美团打车此次战略转变,可谓是一举多得,有可能让美团打车这个亏损部门逆袭为收益部门,既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又减轻了自身的压力,同时还加重了其在网约车市场中的分量。
网约车市场格局或将发生改变
此次美团打车战略调整从模式上来说,似乎对标的不是滴滴,而是此前高德搭建的叫车平台。不同点在于,高德以地图导航为入口,而美团的入口定位生活服务平台。
据了解,2018年7月,高德上线了打车功能,目前已接入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嘀嗒出行等九家网约车平台。同样为用户提供出租车、经济型车、舒适型车、商务车、豪华车等五种打车服务。
不过,上述某家网约车平台业务负责人对外透露高德带来的流量并不大,“高德尽管有流量,但搜索地图在一系列出行决策的末端,大家想到高德不会想到打车。高德如果不花大成本把理念植入用户脑中,用户很难起来”。
事实上,在聚合出行模式上,美团相较于高德具备天然的优势。
据了解,在网约车行业中,历来都有重运营、缺壁垒的特点,只要有资本和流量,就可以入局,在市场已经被教育得相当成熟的今天,美团打车转变思路“再上路”并不吃力。
这就是城市交通的特点与平台类企业的天然矛盾。今天没有人想成为第二个淘宝却有很多人想成为第二个滴滴。
另外,在统筹技术、运营、资本等方面,外卖行业的复杂程度同样不遑多让。对美团点评来说,出行业务是对自家吃喝玩乐生态的补足,是一站式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连接,是美团点评生态链中的一环,其实,美团点评做打车服务拥有天然的优势。
基于此,对于高德地图而言,美团打车以新模式重新杀入网约车市场,无疑是对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虽然看似美团只是对标高德,但在整个网约车市场上,谁都是天然的竞争对手。于滴滴而言,美团打车无疑是个搅局者,有可能把刚刚大一统的稳定局面搅得天翻地覆。
首汽约车CEO魏东曾表示,网约车市场作为一个刚需市场、可持续市场,不断有新玩家进入,行业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因此不会常年一家独大,一定会有颠覆者、挑战者不断冲击这个市场。
而美团打车接入多家服务商,绝不是愣头青式强行闯入的搅局者,更像是为沉寂已久的网约车战局带来新鲜血液的破局者。
美团出行业务的全面整合
2018年,美团在出行领域上“疯狂”试错,除了在网约车平台上的价格战外,其还以27亿美金的价格,全资收购摩拜单车。
虽然美团在去年的“大出行”战略上并未成功,但今年,美团将全面整合其出行业务,完善自己生态体系。
从摩拜层面上来说,当初收购摩拜的原因,有两种猜想,其一是用户需求的融合,其二则是美团希望摩拜能够为其导流。但从最终结果来看,美团收购摩拜并没有达到其预期。
那这个收购案失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业内皆知,美团的入口是定位生活服务平台,背后的逻辑就是用户生活服务消费前后,顺便用其出行服务,达成一定的闭环消费。
虽然在收购之初,美团CEO王兴曾言明,摩拜将作为独立品牌运营,现有团队保持不变等。但时隔不久,美团就宣布将摩拜单车更名为美团打车,并集成到美团APP当中。而近日,据用户反映,新款摩拜单车已经只能在美团APP中打开了。
短距离出行是刚需,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伪需求,而且市场需求量很大。基于此,从长期来看,共享单车行业并不会死亡,摩拜,或者说美团单车,也并不会消失。
而美团收购摩拜,并将其整合进自己的APP中,可以说是基于自身为用户提供的生活消费服务,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此外,前文也有所言,美团打车在短暂的沉寂之后,选择以新的模式再出发,也是基于美团自己的生态,力求在生态中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试想一下,美团用户乘坐一辆美团出行的汽车向目的地移动,在过程中可随时调用美团自有的线下餐厅资源和线上订餐、订票、订酒店服务,并且整体是无缝衔接的,那么需求将会被满足的相对完整。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出行是美团整个生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此外,不管是共享单车市场,还是网约车市场,都存在着巨大的增量前景,尤其是共享单车市场,摩拜单车未来的机会可期。
车云小结:
相比于共享单车市场,当前的网约车市场显得更为复杂。除了传统的网约车平台以外,传统车企的强势入局,也给该领域带来了一丝的不确定性。美团作为跨界进军网约车市场的代表,一度在价格战期间获得高度关注。
然而,在已经相对成熟的市场中,价格战已经不被允许。美团打车此次战略调整,可以说是希望变道超车。那么,美团能否成为出行市场中的破局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