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纳入沪深港股通,这只股的A股价格是H股两倍多……

作者: 智通编选 2019-08-04 18:02:03
未来,随着未来市场打通,相关公司数量增加,在资金等作用下,未来的高溢价是否会逐渐收窄,还需等待市场验证。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金色光,作者金色光,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7月26日,深、沪、港交易所公告,根据深港通、沪港通现行业务规则,A+H股公司股票属于深沪港通股票范围,原则上包括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A股及其对应的H股。其中中国通号此前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此次在科创板上市后成为首家科创板A+H公司。目前中国通号在科创板上价格相当于在H股的两倍,且高于AH股比价均值,科创板高估值的合理性值得投资者关注。

科创板A+H公司将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

7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三方协商决定,A+H股上市公司的A股为科创板股票的,将在沪港两市相关业务技术准备工作完成后纳入沪股通股票,具体纳入时间另行公布;基于对等原则,其对应的H股届时也将同步纳入沪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此外,A+H股上市公司的H股属于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中型股指数或小型股指数成份股而纳入港股通股票的,不受上述安排影响。
事实上,根据沪港通、深港通的现行业务规则,A+H股公司股票属于沪深港通股票范围的,原则上包括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A股及其对应的H股。但由于上交所科创板是一个全新的板块,在交易、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与上交所主板存在差异,通过沪股通参与科创板交易,需要进行相应的业务、技术评估及准备工作。

中国通号成为科创板首家A+H公司

中国通号是科创板首家A+H股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简称“中国通号”)是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与集成能力,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主要业务包括:设计集成,主要包括提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相关产品的系统集成服务及为轨道交通工程为主的项目建设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设备制造,主要包括生产和销售信号系统、通信信息系统产品及其他相关产品;系统交付,主要包括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项目施工、设备安装及维护服务。
在港股市场,2015年8月6日,中国通号向境外投资者首次发行1,750,000,000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每股发行价格为6.30港元,2015年8月7日,公司正式挂牌上市。2015年9月4日,公司H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增发39,819,000股H股股票,每股发行价格为6.30港元。H股发行并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公司的注册资本变更为878,981.90万元。
在科创板,2019年6月21日,中国通号科创板正式过会,中国通号科创板,发行规模为180,0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7.00%,全部为公司公开发行新股,本次发行价格为5.85元/股;公司上市时市值约为603.871亿元,且2018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400.13亿元。本次发行市盈率为18.80倍。
中国通号本次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105亿元,其中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46亿元,包括先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轨道交通智能综合运维系统及技术研究、智慧城市及行业通信信息系统研究、适用于轨道交通的芯片技术研究、轨道交通智能建造技术研究;先进及智能制造基地长沙产业园(一期)项目25亿元;信息化建设项目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31亿元。

科创板股价是H股两倍,科创板高估值是否合理?

从业绩看,中国通号2016年至2018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97.70亿元、345.86亿元和400.13亿元,其中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业务在营收中占比最高,2018年度其比例达到71.03%。与此同时,其三年归母公司净利润也体现为逐年上升趋势——从2016年到2018年分别为:30.45亿、32.22亿、34.09亿。
中国通号上市后,与科创板同步走强,截至8月1日,报收于10.58元,远超发行价。
而与其H股相比,中国通号A股溢价明显。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8月1日,中国通号A报收于10.58元。其H股报收于5.19港元,A股价格相当于H股2.31倍。而当日,包括科创板在内的全部A+H股比价均值为2,中国通号的溢价处于均值之上。
A+H的发行制度决定了A股的发行价要高于H股的发行价,中国通号港股发行价6.3港元,A股发行价5.85港元。目前,中国通号在科创板中市盈率32倍左右,是所有科创板公司市盈率最低的公司,目前市盈率最高的中微公司已经达到300倍左右。通过中国通号A+H股价格比较,科创板公司的高估值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不过,目前科创板刚刚起步,作为一名成熟投资者需要用专业的投资理念进行投资决策,切不能盲目跟风。
当然,由于科创板的A+H公司刚刚纳入港股通范畴,两个市场尚未打通,所以各路套利资金还未入场,且目前科创板A+H公司仅一只,标的较少。未来,随着未来市场打通,相关公司数量增加,在资金等作用下,未来的高溢价是否会逐渐收窄,还需等待市场验证。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