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商业人物”。
沙特阿美的崛起,是自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以来,一部融合了王权、石油财富,以及美国管理层与沙特政府竞合关系的复杂历史。从近乎夭折的开局起步,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国有石油生产商,命途多舛的沙特阿美赢得过声誉,也濒临过衰颓。几天前的一场突然袭击,令这家正在酝酿“全球史上最大IPO”的石油巨头震颤,也让外界好奇的目光开始回溯,投向这个神秘沙漠之兽的来路。
7枚巡航导弹、18架三角翼无人机,一周前的这场袭击让沙特阿美这家石油巨头陷入一片紧张之中。
过去七十五年,沙特阿美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相比业内其他名头响亮的巨头,它并不为外界熟知。不过,在阿拉伯沙漠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王室的“庇护”下,它早已成为全球石油业界不容忽视的隐形力量。
据沙特阿美今年首度公开的经营业绩显示,其去年净利润高达1111亿美元。这个数字,是苹果的1.8倍,是美国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5倍。①尽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有所下滑,但仍达到469亿美元。作为一家“全球最赚钱”公司,正紧锣密鼓准备IPO的沙特阿美原本前途光明。但在遇袭之后,翻滚的浓烟、产能的受限,再叠加背后地缘政治因素投下的阴影,给它的上市之路添加了不确定性。
“飞毯”降落
1932年,在阿拉伯半岛征战三十余年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建立起以他的家族名称命名的王国——沙特阿拉伯。
立国之初的沙特财政拮据,国王名下也几乎没什么财产。整个王室赖以繁盛的石油财富,那时候还深埋于地下,尚未被发现。
急需资金的国王第二年迎来一群美国石油商人,他们是加州标准石油公司派往沙特进行淘金的代表。美国人猜测沙特境内的沙漠之下,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尽管阿齐兹并不相信这一点,但他仍然允许对方尝试探索一番——前提是需要付钱。
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在沙特的新建企业——加州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成为后来沙特阿美的前身。几个月之后,这家公司与沙特政府签署第一份石油特许权协议。根据这份“精心计算”的协议,沙特方面可以立刻获得3.5万英镑资金,一年半后将再获2万英镑。加州标准石油公司每年会支付5000英镑租赁费用。如果发现石油,沙特还将享有所有石油销售的特许权使用分成。
美国人的设备和人员开始从国内运往沙特东海岸。从未见过如此场景的当地人,认为这些外国来的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是“坐着飞毯从天而降,带着挖开地球肚皮的奇怪设备,来寻找一种全世界都在争抢的液体污垢。”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这种液体污垢,将深刻改变这个原本不名一文的落后国度。
位于沙特东部的达曼地区,成为首先被选中的开采点。第一口井很快就开始产出石油,但每天产量只有100桶左右。第二口油井也在产出3000桶之后,便再不出油。一直到1938年3月“7号油井”爆发之前,美国淘金者一度陷入焦虑,持续的高投入却始终未能发现商业量级的可售石油,这令8000英里之外的美国总部摇摆不定。
正当在是否要放弃沙特项目的关键时刻,深达4700英尺(约1430米)的7号油井突然冒出了石油。几天之内,产油速度就达到每天将近4000桶。经历了在广袤沙漠中漫长的艰难寻觅之后,美国人终于成功了。
兴奋的加州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将总部设在了达曼附近的小城达兰,即如今沙特阿美的总部所在地。1939年5月1日,阿齐兹国王亲临达兰。他扭动油路开关,原油从7号油井通过运输管道涌入波斯湾港口城市拉斯坦努拉,再从这里运往全球市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行业就此起步。
加州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的产量也节节攀升。到1940年,其每天的产量达到2万桶。1944年,加州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正式更名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阿美石油公司。”
阿卜杜拉长老
在沙特石油财富初显魅力之时,代表王室与美国人进行细节谈判的是有着“阿卜杜拉长老”之称的苏莱曼。作为沙特家族从财政拮据到富有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享有国王的充分信任,并对国库拥有绝对控制权。
1947年,阿美石油公司的生意迅速发展,当时沙特阿拉伯每年能从中获得大约1500万美元收入。沙特王室用这些钱给自己营建豪华宫殿,王子们过起奢华的生活。与此同时,政府也大手笔开展公路、医院、学校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那个历史阶段,沙特王室的财富与政府的财富是不分彼此的。”美国历史学家埃伦·R.沃尔德在他的著作《沙特公司》中如此评论。
但好景不长,沙特和美国石油商人的甜蜜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阿美石油公司乃至美国国务院对沙特家族过于随意的花钱方式颇有微词,他们担心由此造成的财政危机将会危及王室政权,并最终影响公司拥有的石油特许权。而沙特人认为,他们并不需要外人指手画脚。相反,过去签订的特许权协议已不能充分保证沙特阿拉伯的利益,他们希望得到更多。
于是,精明的苏莱曼再次出场了。1950年5月,在作出沙特方面通过调查已知晓阿美石油公司真实利润的表态后,“阿卜杜拉长老”向对方提出了要求:阿美公司完全有能力支付更多的钱。
不祥预感笼罩在阿美石油公司管理层的头顶。他们免除了沙特每月60万美元的铁路项目应还贷款,试图平息王国的怨念。但在美国人看来,似乎阿美每次财务上的让步,都激起对方提出新的要求。最终,阿美石油公司给苏莱曼发出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作为答复,双方关系跌至冰点。
苏莱曼的真正意图,是以利润平分为原则来与阿美石油公司重新讨论特许权协议。当年12月,觉察到结局难以避免的阿美管理层与沙特人达成一致,阿美石油公司的利润被一分为二,它将与沙特家族五五分成。此外,阿美将继续向沙特国王支付使用费和租金等。
双方算得上是皆大欢喜。沙特人分到了更多钱,并且创下了中东地区石油特许权利润平分的先例。而阿美石油公司也凭借沙特为协助协议达成而颁布的新税法,“几乎免掉了所有在美国的税务”。这一场明争暗斗的财务摩擦,暂时平息。
拉锯
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沙特人获得控股权之前,阿美石油公司与沙特政府之间不时传出分歧和摩擦,但总体上美国人和沙特保持了顺畅的合作关系。毕竟,虽然石油是“上帝带给沙特的馈赠”,但把它开采出来却需要依靠美国人。至少在沙特人未充分掌握相关技术和资金的过渡时期,就是如此。
按照埃伦·R.沃尔德的说法,其实沙特人对阿美石油公司更大控制权的图谋,在1950年12月份的那个利润平分协议之后就开始了。这一年前后,石油财富继续滚滚而来。据保守估计,1950年全年阿美石油公司向沙特政府支付了高达1.1亿美元的各项费用。不过,随着苏莱曼在1951年7月提出希望提前预支下一年款项的要求,阿美石油公司意识到,问题并没有结束。
1951年10月发生的另一件极为类似的事件,让美国人的不安全感继续上升。当月底,伊朗在武力驱逐英国人之后,完成国内石油工业的国有化,并建立起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尽管阿齐兹并不想在沙特重演这一幕,但当时“美国人的不安全感加上国王的绝对权力,给了沙特对阿美石油公司施加长远影响的最佳时机。”
很快,苏莱曼暗示阿美石油公司的董事们,王储萨乌德和其他沙特商人有意购买阿美的股票,并且希望获得董事会席位。这一要求遭到断然拒绝,阿美的董事们建议沙特人直接投资其四家美国母公司,而这几家公开上市的母公司将欢迎沙特人入股,成为他们的几千个股东之一。
尽管如此,阿美石油公司的抵抗仍然在1959年败退。这年沙特第一任石油部长阿卜杜拉·塔里基进入阿美董事会,成为两名沙特董事之一。塔里基相比苏莱曼要更加激进,他主张推动阿美石油公司的国有化。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创立者之一,塔里基在石油业界大名鼎鼎,因此他的这种态度令阿美管理层忧心忡忡。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阿美方面暗中将董事会的重要权力移交给美国母公司。很显然,他们不想让塔里基有任何间隙可乘。
博弈仍在继续。1968年,塔里基的继任者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公开表示,沙特希望拥有阿美石油公司50%的股权。他同时声明,这并不是狭隘的沙特民族主义,而是实现双方商业利益的最佳方式。面对阿美方面的有意无视,时任沙特国王费萨尔(阿齐兹之子)在1972年初指示沙特新闻社发布一则消息,其中有这样一句:不应该迫使我们采取其他手段来达到参股的目的。
这一次,重压之下的阿美终于妥协了。
沙特化
国王发出声明后不久,阿美石油公司表示,原则上同意沙特出资购买20%的股份,这成为公司所有权发生转移的一道缺口。
亚马尼很快说服对方将这一比例上升至25%,而且沙特政府有权在1981年之前买下最多不超过51%的公司股份。这位看似温和文雅的石油部长继续紧逼,1974年5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刚刚结束,他就向时任美国大使詹姆斯·埃金斯表示,有意将阿美石油公司转变为一家纯粹的沙特公司。
沙特人并不认为这是一次“国有化行动”,因为美国员工可以继续留任,阿美的美国母公司们也仍然可以按照固定比例获得原油。到6月份,沙特人的持股比例又涨至60%。随后不久,阿美的母公司们进一步表态,同意沙特拥有100%的阿美石油公司股权。至此,阿美的沙特化已经水到渠成。
沙特政府在1980年3月9日实现完全控股,某种意义上,这家公司是被沙特王国主权所有者——沙特国王纳入囊中。尽管沙特方面试图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但自此以后,阿美的员工们在内部称呼国王为“股东”,甚至管理层也表示这个“股东”才是最终决策人。而沙特人的出价,最终成为一个秘密。
在刚刚完成股权转移之际,沙特在法律上拥有阿美石油公司的所有权,但阿美石油联合企业将继续按美国(特拉华州)签发的章程,共同经营阿美石油公司。而阿美石油公司与美国在法律上的最后一丝联系,要时隔八九年之后才彻底切断。
1988年4月,阿里·纳伊米成为阿美首任沙特籍首席执行官。在他上任七个月之后,沙特方面成立一家全新的实体公司——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注册地位于特拉华州的阿美公司被并入其中。尽管美国色彩已经褪去,但经过一番争议,沙特政府最终还是给这个新实体公司确定了一个新名字——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阿美的全面沙特化,也在这一刻最终完成。
有评价说,沙特阿美和沙特阿拉伯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这的确中肯。当1993年纳伊米小心翼翼地向法赫德国王表示,“我是在管理您的企业”时,这家石油巨头的兴衰之数其实就已昭然若揭。阿齐兹的后任君王们也经历过炮火,沙特阿美也曾在更大规模的硝烟中顽强挺立。在试图从阿拉伯半岛走向更广阔全球市场的当下,这个被王室所庇佑的隐形巨无霸,正在感受它传统责任和现代使命交织下的新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