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IQ.US)19年财报详解:长视频的好生意+中国Youtube的好故事

作者: 智通编选 2020-03-04 15:30:30
跨越了抢用户、烧成本的“野蛮”时代,视频行业接下来怎么走?突破口在哪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资本深探”,作者:吕玥。

本文要点:

2019年爱奇艺(IQ.US)会员规模和ARPU双增长,内容成本和净亏损双收窄;

爱奇艺将推新产品“随刻”,对标Youtube探寻新增长点。

跨越了抢用户、烧成本的“野蛮”时代,长视频头部玩家内容弹药充足、布局完备,会员数量相继破亿后在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进行前置布局以探寻更多增量,行业内一套成熟打法已经形成。竞争格局愈发清晰的长视频行业,进入到了精细化的关键阶段。

但视频行业并非毫无波澜。短视频玩家和长视频玩家相互向对方领域渗透,交集之下擦枪走火,使得整个视频行业充满了变数。但同时从侧面也说明,视频行业仍然是具备相当价值的必争之地。

时至今日,视频行业接下来怎么走?突破口在哪儿?爱奇艺的财报给出了一些参考答案。

01 爱奇艺的基本面

爱奇艺的2019年走得比较“稳”。

2月28日,爱奇艺公布了截至到2019年12月31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报告。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爱奇艺总营收29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四季度营收为75亿元,同比增长7%,高于此前预期。

41.jpg

营收的超预期增长,首先得益于会员收入的持续向好。

截至2019年底,爱奇艺会员用户总数达到1.07亿,与2018年底相比净增加1950万。2019年第四季度,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为39亿元,同比增长21%,2019全年会员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至144亿元人民币,占2019年全年总收入的一半收入,会员业务已成为爱奇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42.png

具体分析,会员营收的强劲增势主要归因于这几大助力:

一是2019年爆款频出的原创内容。2019年,爱奇艺推出的多部剧集成为了爆款,如年初上线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破冰行动》,暑期档的《小欢喜》和《亲爱的热爱的》以及年末上线的《庆余年》等。

43.jpg

二是随着爱奇艺内容体量不断增加,多元化布局的内容也逐渐显现出了对会员的带动作用。

一方面,是除剧集外的其他内容也存在爆款和高热度,例如2019年院线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中国机长》在平台上线后依然受到关注,动画系列《One Piece》、综艺节目《青春有你》《乐队的夏天》《中国新说唱2019》《潮流合伙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会员数量的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经典剧集的长尾效应显现,例如已经有两年和四年历史的《延禧攻略》和《老九门》除前两集外仍为VIP专享内容,但播放指数在全平台始终遥遥领先。

44.jpg

第三,会员增值服务的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升了会员营收。2019年下半年出现的超前点播,使得长视频行业在会员订阅这一模式之外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目前,包含一系列创新行动的会员体系仍在持续优化中,会员对于增值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度也将逐步提升。

第四,对于下沉市场的布局也带来了会员业务的新增量。据爱奇艺表示,平台已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培养针对于下沉市场的内容,同时与其他合作方联合在下沉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也有效地提升了爱奇艺的品牌影响力,为实现用户及会员增长带来帮助。

在营收方面,除了会员营收,收入的多元化也是共同推动总营收超预期的要点。从财报来看,2019年第四季度包含电商、游戏、IP衍生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营收达到了37.7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率高达30%,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上升至13%这一新高度。

收入的多元化,也显现出爱奇艺日臻完善的“苹果园”生态和“一鱼多吃”商业模式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效。

对长视频平台而言,备受市场关注的还有成本问题。

2019年第四季度,爱奇艺的经营亏损为25.3亿元,环比第三季度减亏3亿元,而GAAP 下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4.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亏12、10亿元,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45.jpg

2019年,爱奇艺全年内容成本为222亿元,同比增长6%,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增速首次降低至个位数。2019年第四季度,爱奇艺内容成本为57亿元,同比下降13%,爱奇艺的内容成本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考虑到爱奇艺的日常内容数量已基本足以覆盖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有分析人士判断,未来其每年内容成本的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在10%以下。

而除了上数据,爱奇艺其他值得关注的表现还有:

单用户平均收入(ARPU)方面,第四季度为12.0元/月,环比第三季度增长2.8%,系连续第二个季度环比上涨。曾有人测算,在当前1 亿的用户基数下,ARPU 提升1元/月(~9%),相当于全年毛利润增加12 亿元。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0春节期间在线视频(包括爱奇艺、哔哩哔哩)的时长占比较2020平日增长0.4个百分点,春节前后爱奇艺日活规模始终领先。

46.jpg

会员规模和ARPU双增长,内容成本和净亏损双收窄,长视频行业头部玩家爱奇艺拿出的成绩单无疑给了全行业一剂强心剂。以往因为成本高企难盈利,长视频始终被质疑“是否是一门好生意”,但现在找到解决方法的玩家已经给出了肯定答案。

02 新增长点:随刻,中国模式的Youtube?

主体业务稳步推进后,爱奇艺的新增长点在哪?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爱奇艺CEO龚宇给出了答案:“现在市场上主要有两类APP,一种是爱奇艺这样的长视频,另一类是小视频例如抖音,这两种市场份额都很大。播放时长在七八分钟至十分钟的视频份额很低,整体在一亿DAU左右。但对比海外市场,YouTube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很大。”

47.jpg

明确对标YouTube,爱奇艺宣布推出了名为“随刻”的中长视频产品,目前已在测试阶段。

据龚宇介绍,随刻将包含两类内容,一类是来源于MCN机构、个人、专业机构上传的PUGC内容,另一类是来自于爱奇艺的长视频内容。关于这两部分内容,爱奇艺充分考虑到了成本问题:前一类,爱奇艺准备以广告费分账或向用户收费分账的方式支付内容成本,因此内容成本不会固定的增加;后一类只是爱奇艺内容的分发,因此还可以摊销一部分爱奇艺的内容成本,或者说为爱奇艺增加了又一项货币化能力。

而基于爱奇艺自身来说,发展随刻这一产品是有契机的。

首先,爱奇艺本身可以成为随刻的巨大内容库。

依托于爱奇艺的原创、多形式的内容,随刻可以更快完成冷启动,建立起足够丰富的PUGC内容生态,高效积累新用户。同时,爱奇艺平台上数量颇大的经典内容也可以在随刻上发挥出长尾效应,以认知度高、容易接受的经典作品降低新用户进入的门槛。

目前爱奇艺平台上的小视频板块已经积累了不少个人创作者及MCN机构,这些创作者也可以很快加入随刻的内容生态之中。而当随刻建成并逐步完成内容生态后,可以很快与爱奇艺的内容生态形成联动,充分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

48.jpg

其次,爱奇艺能提供的还不仅仅是内容。

爱奇艺始终强调自身“以科技创新驱动”,从单一食品业务到目前的“苹果园”泛娱乐化生态,爱奇艺已搭建起了大数据中台。目前爱奇艺的大数据中台包含底层的数字资产沉淀、中层的统一数据平台|技术内核工具以及顶层的业务互动,既能够实现以数据赋能创作,也能够高效切精准的实现用户增长。因此,基于爱奇艺本身的技术能力,随刻可以更快获得增长空间。

对于爱奇艺而言,推出随刻这一产品并非是单纯从长视频领域跳向中长视频领域,而是利用了爱奇艺自身的内容创作能力、生态效应,让这些7-8分钟时长的内容实现“以短带长”的作用。让随刻平台上以技术精准获取的用户,因为一部电影、剧集中十分钟左右的片段而被吸引至爱奇艺平台,这才是随刻存在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做“中国的YouTube”这一说法并不新鲜,曾经的土豆网、现在的B站以及逐步放宽时长的抖音快手都会与“最接近YouTube”这个标签挂钩。

对比来看,过去的土豆,是输在了那个内容创作者和MCN机构少、技术不成熟的时间点上。当下,B站已有YouTube雏形,但二次元社区文化对于除Z世代以外的用户仍是一道“门槛”,目前还很难与YouTube的用户、内容体量相匹配。而短视频领域里的抖音与快手目前激战正酣,双方目前重心大多放在短视频的商业化模式探索上,对于中长视频也仅是试验。

可以说,中长视频领域,是中国视频行业激烈竞争下还没被啃下的“高地”,而现在去啃下的时机也刚刚好。

而YouTube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其通过广告分成及内容扶持这一类直接激励创作者的方式,保证了创作者积极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进而生成了完整健康的内容生态。其次是被谷歌收购后,谷歌为其提供了庞大的流量入口和足够支撑内容生态的技术能力,并且YouTube探索出了成功的广告策略。另外,是YouTube刚好踩中了智能硬件设备进入高速发展期和智能手机普及这一机遇期,更多有拍摄能力的创作者为其内容添砖加瓦。

策略、内容生态、技术、流量、机遇的有机结合才促成了YouTube的成功。

对比来看,生长在爱奇艺上的随刻,在这几项能力上并不欠缺。随刻的出现,拓宽了爱奇艺的想象空间,假以时日也许真能够成为爱奇艺找到新增长点的关键布局。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红利期会结束,用户增长会放缓,业务会遭遇极限点。光有基本面没有新突破的线性增长,就类似于硬件制造行业,市盈率很低,没有想象力。但同时,当企业的主业务还未达稳健,就急于创新探索,这无异于是建造空中楼阁,风险极高。

有能力坐稳主业,并能认知机遇敢于创新,只有这两者结合,才是优质投资标的应有的布局。

(编辑:张金亮)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