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蚂蚁集团为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母公司,也是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
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2014年更名为蚂蚁金服,2020年更名为蚂蚁集团。蚂蚁集团历史上曾经4次重大融资,一级市场最新估值为9,600亿元(2018年7月),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马云。支付宝创立初期主要是为了服务淘宝电商平台,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在线上交易中的信任问题。后续通过布局线下扫码等拓展支付场景扩大支付规模及业务范围,截止2020年6月末,支付宝月活用户数7.11亿人,为仅次于微信和手机淘宝的第三大应用产品。在支付业务之上,蚂蚁集团针对C端和B端用户推出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务,通过赋能传统金融机构以实现收入。
始于支付,持续拓展信贷、理财及保险等金融服务领域
蚂蚁集团20H1实现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38.0%,其中95.6%来自中国大陆;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40.7%,收入主要来源于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和创新业务及其他收入三部分,分业务看:
1)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收入主要为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按照交易规模比例收取服务费用。2019年平台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1万亿,同比增长22.4%,使公司实现数字支付业务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7.0%;
2)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包括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三部分。微贷科技平台收入主要为公司按照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相应获得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技术服务费,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92.6%,实现微贷科技平台业务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86.8%。理财科技平台收入主要为公司按照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一定比例收取技术服务费,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4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理财科技平台业务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22.1%。保险科技平台收入主要为公司按照平台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相应收取保费的一定百分比获得技术服务费,或按照相互宝项目参与用户支付的分摊金额的一定百分比获得技术服务费。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375亿元,同比增长158.6%,实现保险科技平台业务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107.4%。
3)创新业务及其他收入:2019年公司创新业务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24.8%,收入占比0.8%。
投资建议:蚂蚁集团本次A+H上市发行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A股和H股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另外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本次拟发行股票数量(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的15%。其中,根据上交所披露数据,公司在科创板融资金额为480亿元。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本次IPO募集资金的30%将用于助力数字经济升级,10%用于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40%用于进一步支持创新、科技的投入,剩余2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蚂蚁集团当前已在上交所科创板及港交所提交注册,预计将在短期实现A+H股挂牌上市,建议密切关注公司上市进展。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国际形势恶化风险,与阿里巴巴产生利益冲突风险
目 录
正 文
1. 基本情况梳理
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创立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在线上交易中的信任问题,2009年,公司推出移动端支付宝APP,开启PC到移动端的转型,2010年推出快捷支付,极大降低了支付跳转过程中的损耗;2011年公司开始推广二维码支付。同时,支付业务之外,公司2013年推出理财产品余额宝,2014年推出信贷产品花呗,同年,支付宝母公司更名为蚂蚁金服,标志着蚂蚁集团的正式成立;2015年相继推出信贷产品借呗及征信产品芝麻分;2018年推出蚂蚁链BaaS(Blockchain-as-a-Service)平台、保险产品相互保;2020年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集团并发布支付宝APP数字生活战略。
蚂蚁集团作为优秀的独角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蚂蚁集团历史上曾有过四次重大融资。最新一轮融资为2018年7月,共计融资218亿元,投后估值9,600亿元(折合1,500亿美元)。
截止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实际控制人为马云。马云通过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控制蚂蚁集团50.52%的表决权,而该股权的经济利益由包括马云、彭蕾、井贤栋等在内的若干自然人享有。此外,阿里巴巴持有蚂蚁集团股权比例为32.6%。
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共有重要子公司20家,其中14家重要境内子公司,6家重要境外子公司。境内子公司主要是为开展主营业务而设立,包括支付宝(中国)、蚂蚁商诚小额贷款、天弘基金等;6家境外子公司中的4家承担了蚂蚁集团境外股权投资的业务。此外,蚂蚁集团参股浙江网商银行30%股权。
蚂蚁集团现任执行董事长井贤栋,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2009年加入支付宝,2018年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CEO)胡晓明,曾就职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2006年加入支付宝,2019年12月开始任蚂蚁集团CEO;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倪行军,2004年加入支付宝,为支付宝创始团队核心成员,支付宝历代技术架构的核心奠基人之一,2020年8月开始担任公司CTO。
蚂蚁集团员工以技术人员为主。截至2020H1,公司员工数量达到16,660人。结构上,技术人员为公司主要的员工构成,达到10,646人,占公司全体员工的64%。
2.业务分析:始于支付,终于全方位金融服务集团
蚂蚁集团以支付切入,为C端及B端用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付宝创立初期主要是为了服务淘宝电商平台,解决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在线上交易中的信任问题。后续通过布局线下扫码等拓展支付场景扩大支付规模及业务范围,蚂蚁的数字支付业务中,用户可以选择电子钱包账户余额、借记卡和信用卡、余额宝和花呗五类资金来源中的任一种进行支付,满足用户在不同支付场景下的交易需求,同时不断扩展支付平台商家规模、延伸数字生活服务范围,构建从购物娱乐、出行交通、教育医疗到本地生活的强大支付场景生态。在支付业务之上,蚂蚁集团针对C端和B端用户推出信贷、理财、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务。
当前蚂蚁集团业务涵盖支付、信贷、理财及保险等领域,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40.7%,收入主要来自:
1)数字支付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7.0%,收入占比43.0%;
2)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66.9%,收入占比56.2%;
3)创新业务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24.8%,收入占比0.8%。
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38.0%。
1)数字支付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3.1%,收入占比35.9%;
2)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56.9%,收入占比63.4%;
3)创新业务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12.5%,收入占比0.8%。
2.1. 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字支付服务商,数字支付服务收入主要为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按照交易规模比例收取服务费用。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天猫和1688.com等平台上的主要支付服务提供商。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通过公司平台完成的总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万亿元。同时,公司也积极拓展跨境支付及商家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国际总支付交易规模为6,219亿元,占总支付规模的比例为0.5%。
公司持续通过扩展商家规模和延伸支付宝平台上大量的数字生活服务,扩展数字支付的使用场景,增强用户支付粘性。同时,公司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用户流量为商家带来了显著的价值,形成显著良性循环。截至2020年6月30日,支付宝APP内部共计有超过200万个小程序,首页顶部列示了出行、本地生活和便民服务等多种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公司的用户中超过60%通过支付宝APP获得生活服务。2020年7月,公司跟阿里巴巴集团一同推出了“717生活狂欢节”,公司帮助商家发放电子消费券,共有约700万商家参与活动,获得增量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数字支付技术及交易基础设施是支付宝的核心,自研技术确保了公司能够在大规模高并发交易的压力下保持高性能,以及更优化的用户体验。例如,在2019年“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期间,公司的峰值支付处理量达到每秒45.9万次。公司基于自身风险管理系统和科技实力开发了领先的欺诈识别机制。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公司的支付资损率低于0.000006%,在所有2019年支付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的数字支付服务商中为最优水平。
2.2.数字金融科技平台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主要包含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三部分,公司主要以技术服务费的形式取得收入。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在公司平台上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数字金融服务的用户达7.29亿。
合计看,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66.9%;其中,
1)信贷方面,截止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92.6%,实现微贷科技平台业务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86.8%;
2)理财方面,截止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4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理财科技平台业务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22.1%;
3)保险方面,截止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375亿元,同比增长158.6%,实现保险科技平台业务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107.4%。
2.2.1.微贷科技平台
公司微贷科技平台主要分为面向消费信贷的科技平台与面向小微经营者的科技平台。公司主要按照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相应获得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技术服务费,收入与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及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相关。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与约100家银行合作伙伴合作,包括全部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先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外资银行,同时也与信托公司合作。公司的平台促成的贷款主要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独立发放。公司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总计2.2万亿元,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8%。
此外,公司通过旗下小贷公司蚂蚁商诚与蚂蚁小微来发放一小部分的贷款,其中的绝大部分被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让给投资者。2020年上半年公司直接从事信贷业务产生的贷款利息净收入为13.7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9%,相比2019年同期占比2.7%的水平有所下降。公司表内少量贷款目的是帮助实现产品创新、拓展新客户群。
花呗和借呗
公司微贷科技平台主要产品花呗和借呗已成为中国居民广泛使用的消费信贷产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约5亿用户通过公司的微贷科技平台获得了消费信贷。
花呗是中国第一批为普通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所提供的数字化无抵押循环消费信贷产品。花呗为消费者提供长达40天的免息期,消费者可在消费时,或在免息期后选择以3至12个月的期限进行账单分期还款。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花呗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二,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截至2020年6月30日,花呗用户的平均余额约为2,000元。
借呗是一个数字化无抵押的短期消费信贷产品,供公司平台上积淀了一定信用记录的花呗用户进行较大额消费时使用。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借呗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二,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一般而言,借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前还款,并通常无罚息。
公司具有完备的智能商业决策系统与动态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公司已经促成数十亿笔的贷款发放,积累的大量交易数据使公司能够不断优化并训练公司的商业决策算法,以提升目标客群识别及获客能力、精准分析并将用户与合作银行的贷款产品匹配。同时,公司将支付宝所有客户按不同风险类型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设计定制化的模型体系,以及信贷审批、定价和授信策略。公司的智能风控系统有超过100种涵盖用户画像、信用和欺诈风险等维度的风险评估模型。公司也与部分银行合作伙伴合作开发更先进的信用评估模型。基于双方的合作,该联合信用评估模型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更好地理解客户,并构建更精准的借款人信用画像。
通过银行无缝对接+实时信用评估模型,实现贷款的高效核准与发放。得益于公司与银行合作伙伴间无缝的对接,银行能够向支付宝用户近乎即时发放贷款,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在用户需要支用时,公司的信用评估模型将进行实时快速的再评估,并告知相应的银行合作伙伴。满足条件的客户,信用额度即可被支用及发放。
针对所有通过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公司向借款人提供完备的贷后服务。支付宝会向借款人自动发送还款提醒;大多数的还款都被设置为通过借款人的支付宝账户自动偿还;当消费者在还款日没有按时还款时,根据合同,公司有权从消费者的支付宝或余额宝账户余额,或从其关联的借记卡,直接扣取本金和利息。公司根据贷款拖欠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来确定催收的优先顺序,大部分的催收活动是通过自动化数字流程进行,若贷款逾期较长,公司通常将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优化催收效率。
公司贷款资产质量良好,消费信贷余额逾期率验证公司的风险分析和管理、贷后监测解决方案的实力。2017-2019年,公司消费信贷余额逾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验证公司借款用户的信用质量及公司商业决策和动态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于2020年前五个月的历史批次M1+逾期率皆小于0.7%,并从2020年2月起逐月改善。
面向小微经营者的微贷科技平台
自2010年起,公司致力于满足各类小微经营者的融资需求,信贷产品通常金额较小、无担保、期限灵活、利率较低,且可即时得到放款。截至2020年6月30日,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公司的平台促成而发放的小微经营者贷款一般期限可达12个月,且用户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提前还款,无需罚息。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小微经营者的贷款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一,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三左右或以下,已结清贷款的平均期限少于3个月,小微经营者的实际利息负担较低。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有超过2,000万小微经营者用户通过公司的微贷科技平台获得了信贷。
网商银行是公司在为小微经营者提供微贷科技平台服务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公司提供客户触达、洞察及技术能力,而网商银行则独立执行信贷风险评估,并基于公司的客户洞察和技术能力,开发了一套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在没有人工干涉的情况下有效评估小微经营者的信贷风险并为相关信贷产品定价。公司是网商银行的主要发起人,并持有其30%股份。公司和网商银行共同向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开放,利用技术能力,帮助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建立自动化、迅捷的信贷流程,实现独立的信贷风险评估。
公司贷款资产质量良好,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逾期率较低,验证公司风险管控能力。2017-2019年,公司历史批次M1+逾期率皆小于0.7%。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平台促成的小微经营者信贷于2020年前五个月的历史批次M1+逾期率皆小于0.4%。
2.2.2.理财科技平台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线上理财平台,理财产品余额宝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公司主要按照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一定比例收取技术服务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超过5亿用户借助公司的理财科技服务平台进行了投资,公司与约170家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包括国内众多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银行以及证券公司,这些合作伙伴在公司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了6,000多种产品,合作伙伴通过公司平台所管理的资产总金额达到4.1万亿元。其中,公司天弘基金直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产生的收入为2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9%。
理财产品:余额宝、余利宝与大理财
余额宝重新定义了数字理财服务的标准:简单、方便、低门槛、透明、随时随地,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与24家第三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余额宝品牌下的货币市场基金合作。2013年,公司在积累了一定的支付宝的用户后推出余额宝服务,对接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第一次实现让用户在支付宝APP里获得资金收益。同时,公司为余额宝设计了创新的实时赎回功能,投资门槛低至1元,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普惠。余额宝推出初期,公司通过持牌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余额宝产品。随着余额宝规模扩大,公司在2018年5月开始引入第三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余额宝品牌下提供货币市场基金产品。
公司同时通过子公司天弘基金及与其他第三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向小微经营者推出了一站式现金管理服务产品“余利宝”。“余利宝”的投资门槛低、可实现实时投资与赎回、免费转账和快速存取,具有高流动性。“余利宝”可以每天自动将小微经营者的现金转入货币市场基金来赚取收益。
“大理财”是一个提供丰富理财产品的线上平台,提供不同的风险及收益属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理财需求。公司与中国大多数的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提供超过6,000种“大理财”产品。
为资管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
公司借助公司的客户洞察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助力公司的资管合作伙伴,来向公司的客户提供简单、低门槛和易懂的理财产品。主要服务包括理财产品的筛选,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营销与互动,智能投顾等。公司于2020年4月推出了“帮你投”,通过与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机构之一Vanguard合作,向消费者提供全权委托的智能理财服务。“帮你投”投资金额门槛低至800元,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算法从超过6,000只公募基金产品中推荐合适的投资组合,讲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普及到公司平台上的广大投资者群体。“帮你投”推出后的100天内已吸引了约20万名新客户,合计投资额达22亿元。
2.2.3.保险科技平台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线上保险服务平台,公司的保险科技帮助保险公司提供创新型保险产品,产品投保方便、门槛低、条款透明、价格普惠,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公司的保险科技解决方案覆盖产品创新和设计、客户教育、获客、分销、智能决策、风险管理和智能理赔。通过公司的平台,消费者可以选择超过2,000种产品,覆盖寿险、健康险、财险,以及公司的互助项目相互宝。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超过5.7亿支付宝用户通过公司平台投保或受保,或参与了互助项目相互宝。公司与约90家保险合作机构进行合作,公司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达518亿元。其中,公司国泰保险直接向第三方收取的保费收入1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2%。
保险产品和互助项目
1)寿险产品:通过公司平台提供的寿险产品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年金险和养老保险产品。在2018年8月,公司与中国领先的寿险公司人保寿险合作推出了“全民保”。“全民保”是一款普惠、灵活且简单易懂的养老保险产品,投保门槛低至1元。与通常具有固定期限和较高保费门槛的养老保险产品相比,“全民保”具有灵活的投保周期和金额。当投保人退休后,每月可以便捷地从支付宝中领款。“全民保”产品页面能够在消费者输入期望的投保金额和周期后实时显示预计可领取的金额。
2)健康险和互助项目:通过保险科技,公司提供各种短期和长期的医疗和重疾险,以及公司的互助项目相互宝。
在健康险方面,公司致力于将复杂的产品概念简单化。通过使用“健康金”,消费者体验到简单便捷的保险全流程并体验到保险的益处。在长期产品方面,公司设计了价格普惠、投保便捷、覆盖近100种重疾的“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年5月,公司的平台进一步与人保健康和中再寿险合作推出了“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是中国首款可以保证终身续保的健康险产品,即使在投保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情况下也可以续保。投保人的年度保费低至89元,而保额达400万元。
在相互宝方面,公司于2018年10月推出的互助项目相互宝能够向用户提供100多种重大疾病的健康保障。通过互助和后付费的形式,相互宝降低了医疗重疾险的门槛,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会员加入相互宝时不需要付费。如果互助申请获批,该会员将获得一次性互助金,费用由其他所有成员分摊。2019年,每个会员的平均分摊费用为29元。自推出以来,相互宝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积累了超过1亿会员。
3)财险:公司平台上的财险产品包括车险、事故/意外险和其他产品,以及各种基于消费场景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公司推出的基于消费场景的创新保险产品,包括在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上提供的保险品。公司基于电商平台小额高频的场景特征相应设计了场景险产品如退货险。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向员工人数在20人以内的线下商家免费赠送营业中断险。如果因员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而暂停营业,商家就可获得最高每天800元、最多连续14天的补偿金,保障期限为60天。自推出以来,超过五万个小微经营者通过支付宝申请了公司的营业中断险。
向保险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
公司向保险合作伙伴提供多方面服务:公司凭借深刻客户洞察、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能力,帮助保险合作伙伴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获客;公司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推出创新产品;通过增强客户筛选和定价来提高承保能力;通过服务自动化和欺诈检测系统来改善理赔运营效率等。
2.3.创新业务及其他
公司为各类企业和合作伙伴提供创新技术服务,蚂蚁链是全球区块链技术引领者。2017年到2019年间的各年公司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数均排名全球第一。自2016年启动蚂蚁链平台以来,公司已经在超过50个区块链商业化应用和用户场景开创了先河,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汇款、慈善捐赠和商品溯源等。
案例一: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金融:
通过公司的区块链平台创建应收账款的数字化记录后,银行可以便利地跟踪小微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并验证其真实性,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的信任度和透明度,使小微供应商更加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时,与公司合作的银行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并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案例二:助力小微IT设备租赁公司:
通过公司的区块链技术,中国的小微IT设备租赁公司可以更便利并且低成本地购买及租赁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等IT设备。
公司通过IT设备的定位及远程管理,基于蚂蚁链平台实现租赁全链路的数字化,提升租赁设备流转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提高租赁业务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度,从而提升了租赁量并改善了归还状况。
由于租赁过程和合同的透明度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向这些租赁公司提供贷款,帮助租赁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实现业务拓展。
公司可以通过蚂蚁链平台汇总小微IT设备租赁公司的IT设备采购需求,从而通过集采获得更大的折扣力度。
3. 财务分析: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受销售费用影响有所波动
微贷业务收入放量推动总收入增速提升。蚂蚁集团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40.7%,增速相对2018年有所提升,主要是因为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同比增长66.9%(其中微贷业务2019年同比增长86.8%),推动总收入高增长。2020年上半年虽然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继续高增长,但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收缩,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整体下降4.0%至53.2%,公司支付业务收入增速亦有所放缓,仅13.1%(vs2019年全年为17.0%),拖累整体收入增速,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实现总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38.0%。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已超越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收入成为蚂蚁集团第一大收入来源,且占比不断提升。蚂蚁集团收入来源主要有三类: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收入(对平台交易金额收取一定比例作为支付服务费)、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和当前占比较低的创新业务及其他收入。2019年公司1,206亿元收入中:
数字支付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7.0%,收入占比43.0%;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66.9%,收入占比56.2%;
创新业务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24.8%,收入占比0.8%。
蚂蚁集团最早于2010年推出线上保险产品开启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随后2013年推出余额宝、2014年推出“花呗”、2015年推出“借呗”等不断拓展服务类目,2019年蚂蚁集团678亿元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收入中:
信贷方面,截止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92.6%,实现微贷科技平台业务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86.8%;
理财方面,截止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4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理财科技平台业务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22.1%;
保险方面,截止2019年底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为375亿元,同比增长158.6%,实现保险科技平台业务收入89.5亿元,同比增长107.4%。
毛利率方面,2018-2019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交易成本和服务成本增长所致。20H1疫情期间,支付业务收入增长受到一定影响,毛利率较高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强劲增长,收入占比提升,使得毛利率见底并出现回升趋势,同比增长12.1pct,主要系疫情期间,支付业务增长受到一定影响,毛利率较高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强劲增长,收入占比提升所致。
运营费用率方面,蚂蚁集团运营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H1公司运营费用率合计20.0%,同比下滑16.3pct。
销售费用方面,销售费用随市场推广策略变化波动较大,2018年,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司在推广及广告费用方面进行大范围投入,销售费用出现大幅提升,并于期末形成良好收效,而后销售费用率逐年改善。
管理费用方面,2019年9月开始,公司不再向阿里巴巴集团支付蚂蚁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费,管理费用有所改善。不考虑该项费用情况下,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75%、5.05%、4.86%和4.48%,保持相对稳定。
研发费用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7-2019年蚂蚁集团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3%、8.1%、8.8%;
财务费用方面,公司账面现金充足,财务费用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净利润受销售费用扰动波动较大。蚂蚁集团2019年和20H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6亿元和21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42%和1460%;实现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41.6亿和23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2%和501%;净利润波动较大,主要是因为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进行大规模市场投入,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所致。
4. 风险提示
政策监管风险:公司大部分业务受到严格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政策或相关解读可能持续变化。如果公司无法及时适应未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任何间歇或持续性的经济下行均可能显著减少商业活动,并可能导致对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的需求和对应的支出显著减少。如消费水平下降将导致公司平台交易量的下降,从而导致公司数字支付和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减少。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公司支付市场份额当前处于领先地位,但持续面临竞争压力,若行业竞争加剧,将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形势恶化风险:公司致力于扩展跨境支付业务,以满足海外消费者及商家在数字支付及数字生活方面的服务需求。若国际形势恶化,将不利于公司跨境业务的开展。
与阿里巴巴产生利益冲突风险: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已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商业关系,对于双方都具有合理性及互惠互利性。然而,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若这些利益冲突未能按照符合公司利益的方式得到解决,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编辑:陈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