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茂飞电子研究”,作者:贺茂飞、李雪峰。
报告要点
1.面板作为中国半导体崛起的第一步,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面板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要求较高,需要依靠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面板产业在国家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等全面支持下飞速发展,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占比接近七成,成为全球第一大面板产业集中地,成功洗出日韩台厂商的落后产能,摆脱了卡脖子的历史问题。大陆液晶面板产业从无到强的成功是中国半导体崛起的第一步,发展面板产业不仅是经济需要,更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需要。伴随国产面板龙头厂商在面板产业的话语权逐渐增强,未来大陆面板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2.供给端竞争格局改善,面板周期性减弱
复盘历史可以发现,每一轮高世代的面板产线投产都会对面板价格造成冲击,从而降低面板厂商毛利率,使盈利能力下降,股价下降。但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逐渐成熟,高世代高投资形成的高护城河让液晶面板产业逐渐停止转移,同时单一产线对行业整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目前一条G8.5代线产能仅占全球产能的3%-4%。此次面板行情与历史不同的是:未来无大量新增产线投产以及潜在的新进入者,长期供给平稳。随着韩厂8代线逐步退出,大陆厂商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对市场起到绝对主导作用,长期保持高盈利确定性较强。
3.TV、IT、车载多场景驱动,面板下游需求火热
面板下游需求火热,TV、IT、车载等应用驱动行业景气度旺盛。TV作为液晶面板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过6成以上,大尺寸化为行业确定性趋势,保持每年一英寸的涨幅,近似于消耗一条G8.5代线产能。与此同时下半年欧洲杯、奥运会的举办也将锦上添花式的刺激TV需求;IT领域,随着疫情带动“宅经济”兴起,笔电需求旺盛,目前海外疫情尚未明显缓解,我们预计全年下游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车载等小屏应用领域也将作为确定性的新型增长点带动需求发展,我们预计未来两年面板下游市场需求将长期保持高景气度。
4.估值中枢有望提升,国产龙头有望腾飞
经过数十年发展,国产面板龙头厂商在面板领域拥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专利布局。利用高世代产线的成本以及技术优势,大陆厂商在液晶面板市场逐步淘汰日韩台厂产线产能,改变供给端格局,在全球市场拥有了绝对话语权。在产业供需改善下,液晶面板行业周期性减弱。目前来看,LCD从技术以及成本方面考虑,仍将是未来主流技术,国产龙头的未来盈利确定性高;而在Mini LED/OLED等新兴领域,国产厂商加速追赶,客户进展顺利,整体快速发展成长可期。面板将进入国产龙头发展黄金期,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5.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在面板行业迎历史性周期向好环境下,国产面板龙头迎黄金发展期,周期性与成长性叠加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理应给予龙头厂商更高估值。建议关注国产面板“双龙头”:京东方A、TCL科技。
6.风险提示
韩厂退出不及预期;原材料缺货出货量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报告目录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供需格局重塑,估值中枢提升
供给端:液晶面板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复盘上轮面板行情(16Q1-17Q3):在15Q1-16Q1期间大陆三条G8.5代线集中投产,LCD面板价格一路下跌,其中32寸面板价格近乎减半。面对8.5代线的冲击,韩国三星、LGD选择关闭相对较低世代产线(6代、7代线),收缩产能,供给减少。因此从16Q1开始,面板价格进入上升通道,面板厂商平均毛利率从16Q1不到5%涨到17Q2的最高25%,带动整体股价快速上涨。但随着国产龙头10.5/11代产线的继续相继投产,市场担忧高世代冲击下面板周期性进入下行通道,因此股价整体开始回落
复盘历史可以发现,每一轮高世代的面板产线投产都会对面板价格造成冲击,从而降低面板厂商毛利率,使盈利能力下降,股价下降。但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逐渐成熟,高世代高投资形成的高护城河让液晶面板产业逐渐停止转移,同时单一产线对行业整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目前一条G8.5代线产能仅占全球产能的3%-4%。此次面板行情与历史不同的是:未来无大量新增产线投产以及潜在的新进入者,长期供给平稳。随着韩厂8代线逐步退出,大陆厂商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对市场起到绝对主导作用,长期保持高盈利确定性较强。
需求端:面板下游需求十分火热,TV、IT、车载等应用驱动行业景气度旺盛。TV作为液晶面板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过6成以上,大尺寸化为行业确定性趋势,保持每年一英寸的涨幅,近似于消耗一条G8.5代线产能。与此同时下半年欧洲杯、奥运会的举办也将锦上添花式的刺激TV需求;IT领域,随着疫情带动“宅经济”兴起,笔电需求旺盛,目前海外疫情尚未明显缓解,我们预计全年下游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车载等小屏应用领域也将作为确定性的新型增长点带动需求发展,我们预计未来两年面板下游市场需求将长期保持高景气度。
盈利能力提升,面板龙头估值中枢提升。液晶面板经过30年的产业化发展,从日本到韩国、中国台湾再到中国大陆,目前产业整体已发展成熟,很难再会出现新的产业转移地。LCD高世代产线中,中国大陆数量占比最高,其中包含大陆独占的业内最高世代10.5/11代产线,凭借高世代所带来的技术、成本化优势,以及其高昂的资本开支,国产厂商已在LCD领域构建了非常宽阔的护城河。日本厂商因面板产线越来越高的资本投入早已退出竞争行列,韩国厂商也因大陆10.5/11代线带来的成本价格冲击退出LCD领域转向OLED,中国台湾厂商则只能依靠老产线在小尺寸领域谋求差异化竞争机会。因此在LCD领域,未来不仅暂无新的进入者投建产线,现有对手也逐渐退出竞争序列,LCD供给侧迎来巨大改善,未来整体供给平稳。此外LCD因成本以及大屏化优势,以及4K/8K高清化的逐渐普及等因素叠加,LCD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继续保持显示主流地位。中国大陆厂商的龙头地位稳固,持续盈利能力将大大提升。
除在已成熟的LCD领域外,国产龙头厂商在Mini LED、OLED等新方向上也有重大突破:国产龙头厂商在Mini LED领域已实现小规模量产,OLED领域加速追赶,多条产线处于产能爬坡,同时2020年已渗透国际大客户产业链,未来成长可期。整体来看国产龙头面板厂商未来业绩确定性非常高,液晶面板领域将进入供需平衡新时代,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成长可期,行业迎历史性周期向好,叠加自身成长性,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需要给予龙头厂商更高估值。
报告正文
1、液晶面板:竞争格局改善,国产龙头受益
1.1 面板技术发展回顾
面板显示技术是一种光和电互相转化的技术,回顾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CRT(阴极射线管)2)LCD(液晶显示器)3)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
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分为主动矩阵(AMOLED)与被动矩阵(PMOLED)两种,PMOLED因反应慢,无法做到较大尺寸,逐渐向照明领域发展;而AMOLED相较于LCD,其突出优势在于自发光和轻薄化。LCD中液晶材料无法自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源,但无法避免“漏光”和颜色不够纯净等性能缺陷,因此AMOLED凭借发光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等性能优势,被视为未来取代LCD的最佳选择。
1.2 面板为什么具有周期性属性
由于显示机制和生产工艺的区分,LCD面板在产线和世代上不断升级。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世代主要根据玻璃基板的大小来划分,根据西村法则: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尺寸具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大约每三年扩大1.8倍。在这一法则的驱动下,液晶面板尺寸不断扩大。作为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液晶面板从TFT-LCD技术发展以来已经历经11代产品,基板尺寸逐渐变大,生产切割效率不断提升。
2、液晶面板产业历史复盘
2.1 第一阶段:起源于美国,兴起于日本
1888年,一位奥地利植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了一种特殊物质:加热至179摄氏度时会成为透明液体,降到145摄氏度时又成为固态晶体,之后德国物理学家D莱曼将其命名为“液晶”。但此后近百年时间里,液晶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因为与显示技术相结合才得以应用。
薄膜晶体管(TFT)于1960年左右在美国RCA的萨洛夫研究所发明。研究人员类比三明治将两块玻璃板表面涂上透明导电电极,中间夹上液晶,当玻璃板加热到120摄氏度时液晶开始熔化,加上一定度数的低电压时又从透明变成不透明,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块基本的液晶显示器。随后美国诸多大型企业如RCA、罗克韦尔、西屋电气、摩托罗拉、AT&T、通用电气、施乐和惠普都曾从事过平板显示技术的开发,但最终由于技术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原因纷纷退出。
从始至终美国企业一直以电视为最终应用目标来进行液晶面板研发,但技术上迟迟无法应用动摇了企业对于研发的决心。因为早期的液晶面板技术与大尺寸电视要求之间差距过大,远没有任何企业可以不计成本的把研发持续下去,这也成为了美国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半途而废未能最终量产的原因。
没有在电视之外找到液晶面板的其他应用领域是美国企业的失败之处,也是日本企业成功建立液晶面板产业的关键。在美国进行液晶面板研究时,日本企业一直对液晶面板这一领域十分关注。相较于美国企业,让日本企业坚持下去的原因即使其从小尺寸电子产品入手,从而得以应用发展。当夏普和精工从美国引进液晶技术时,他们所应用的产品是例如电子手表以及计算器等小型电子产品。正是这些小型电子产品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利润,使得日本企业能够持续地在快速演进的液晶平板终端产品市场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最终建立起庞大的产业链。
TFT-LCD从诞生之初起就是一个国际化的高技术工业,复盘这一段历史,虽然美国企业对TFT-LCD的研发半途而废,但在日本面板工业崛起过程中,如IBM、美国应用材料以及康宁等美国公司也为日本企业提供诸多帮助,并成为推动这一工业崛起的重要力量与参与者。
2.2 第二阶段:韩国双雄与台湾五虎
日本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领先者的地位不可挑战,而TFT-LCD从进入产业化竞争阶段起,后进入者就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韩国企业就是最为成功的后进入者并成功颠覆了日本企业的领先者地位。
2.3 第三阶段:中国大陆迎面板热,大陆面板实现从无到强
3、供需紧张,液晶面板迎最长涨价周期
复盘本轮面板行情,在疫情之前全球面板价格连续数个季度走低,价格不断下探。从2017年以来,为持续提高自身在面板市场的竞争力,大陆厂商不断投建高世代产线。近年来大陆多条G10.5、G11高世代线陆续进入量产高峰期,大量供给的释放使得面板行业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不断下探,2020年二季度面板价格一度达到低点。
疫情导致供给需求严重失衡,面板价格2020年年中开始强势复苏。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远程办公以及在线教育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幅增加了下游电子设备的需求,拉动面板需求快速上涨。而在供给端看:同样受疫情影响,面板厂商延迟企业复工复产使得面板供给急剧减少。年初严重的供给过剩导致头部日韩面板企业宣布停产或转产,而疫情的到来无疑导致这一进程的加速。因此自2020年二季度末开始,液晶面板价格持续回暖。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主流尺寸的面板价格涨幅均在60%以上:32英寸面板价格涨幅最为迅猛超过90%;43英寸到55英寸的超高清面板价格涨幅超过60%;6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面板价格涨幅达30%以上;75英寸4K面板涨幅接近20%,液晶面板行业迎来近10年来最大涨幅。
3.1 供给端:格局改善,供给竞争缓解
3.1.1韩企退出,大陆新增有限
2020年至今全球暂无新建高世代液晶面板产能释放。一般而言,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从建厂到满产周期约为2-3年(其中产线建设18个月,量产后产能爬坡良率提升约需10个月)。液晶面板高世代生产线一般指六代线以上,主要生产3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自2017年以来,我国数条高世代产线陆续投产大大提高全球面板供给端产能,造成全球液晶面板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韩厂逐步退出液晶领域以规避大陆高世代量产冲击。
韩国厂商逐渐开始退出LCD市场,目前韩厂仅剩5条产线预计将于2021年加速推出。2015年开始受中国大陆投资液晶热影响,多条8.5代液晶产线投产,带动液晶面板市场供大于求,面板价格不断下降。而面板价格的下滑使得LCD产线利润率下降,作为业内领先者的韩国厂商逐渐将目光转向更具未来的OLED领域,于是在2016年以来逐渐关闭LCD产线,缩减产能。2017-2019大陆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投资建设更为高世代的10.5以及11代产线,对韩国7代、8代线产生降维打击。以11代线为例,11代线切割65寸的效率在94%左右,而7.5代线仅为53%,这一降维打击使得韩国面板产业在LCD领域彻底失去竞争力,加速其退出历史舞台。
3.2 需求端:TV、IT、车载拉动需求上涨
3.2.1 TV端:大尺寸趋势明显
受疫情下“宅经济”影响以及海外积极的财政政策驱动,海外市场需求在2020下半年迎来报复性反弹。据Omdia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电视出货量达到2.254亿台,为2013年以来最高,2020Q4全球电视单季度出货量达7020万台。全年来看,北美市场出货量为5190万台,首次在单个年度超过5000万台,中国市场出货量为4800万台。海外疫情暂未出现明显拐点,疫情影响下宅经济将持续拉动电视需求保持稳定,我们预计2021年全年电视出货量仍将稳定在高位,叠加面板产能供给不足,供需关系依然紧张。
2020年全球面板产业呈现动荡态势,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价格回调,下半年因需求拉动价格开始强势反弹。TV是LCD面板最大的应用领域,2020全年出货量呈现V型反转,疫情带动的需求激增以及TV大屏化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据AVC Revo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达2.72亿片,同比下降5.4%;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面积为1.6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相较于2018年、2019年出货面积分别同比增长的11.1%与6.1%,2020年电视面板整体产能增幅明显收窄,大尺寸占比提升消耗更多产能。
高清化趋势明显,4K电视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WitsView的数据,2019年4K电视在全球的渗透率达到53.4%,预计在2023年达到63%。大幅提高的渗透率将带动超高清面板的需求快速增长。
重大体育赛事或将成为8K电视普及催化剂,拉动面板需求。东京奥运会和欧洲足球世界杯受到疫情影响延后举办,赛事的恢复或将有力拉动电视需求增长。TrendForce预计2021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将达到2.23亿台,同比增长2.8%。此外东京奥运会拟采取8K超高清的方式直播;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将采用4K超高清电视全程直播,8K超高清实验直播。这些赛事的举办将推动8K电视普及,有望拉动面板需求增长。从历史数据来看,电视销量在体育大年增幅显著。2016年欧洲杯和奥运会,以及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对应年份TV销售量同比增长都超过10%。因此我们预计伴随2021年欧洲杯和东京奥运会的双项赛事推动,8K/4K高清电视将重点受益,TV面板需求有望保持强劲。
3.2.2 IT面板:“宅经济”驱动出货量快速增长
受疫情冲击影响,在居家办公、网络课程以及居家娱乐等场景催化下,IT终端产品(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出货量明显增长。据群智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显示器整机市场规模接近1.4亿,同比增长8%,2020年显示器面板出货量达到1.6亿片,同比增长17%,2021需求将持续保持强劲势头,预计显示器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73亿片,将同比增加9%。此外,同样受益于大尺寸化,显示面板平均尺寸不断增长,2020年达到24.3英寸。
3.2.3 手机、车载面板:开启新兴增长领域
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18.9亿片,同比增长6%。受上半年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亿部,同比下降5.9%,下半年随着手机市场回暖,叠加5G换机潮,手机出货量环比改善。2020年年手机面板出货量保持增长,分季度看,增幅最大为20Q4,全球单季出货量5.7亿片,同比增加17%。据Statista的数据,LCD仍然是主流的手机面板,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结构中LCD面板占比为62%。全年来看,京东方以4.08亿片的手机面板出货量排名第一,主要为a-Si,占京东方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70%份额。
受疫情影响,2020车载面板出货量有所下滑,2021有望复苏。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7600万辆,同比下滑15%,中国市场复苏明显,全年销量2531.1万辆,同比下滑仅1.9%。相较汽车整体市场的萎缩,电动汽车表现亮眼,全年销量同比上涨至39%达到310万辆。我们预计,2021随着海外疫情的缓解,因疫情压缩的需求释放后,全球汽车市场将迎来复苏。
汽车智能化趋势明显,电动汽车车载显示屏使用量较高将会拉动车载面板需求提升。车载面板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渗透率逐步提升,传统厂商以及新能源厂商的车载大屏化趋势明显。相较于传统车厂,新能源厂商设计迭代速度更快,车载显示屏更大,随着其销量的不断提高,整车面板平均尺寸以及数量将会提高,会带动车载面板需求不断增长。根据Omdi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车载显示器出货量为1.36亿台,同比下降16%,但10英寸面板逆势提升,出货量达3085万台,同比增长32.7%,车载面板朝大尺寸化推进。2020第三季度12.3英寸车载面板出货量占比为32.7%,10.2英寸面板占比为20.2%,二者合计超过50%,大尺寸车载面板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3.3 价格端:供需紧张、周期性减弱,面板价格稳定增长
TV面板供需缺口显著,价格持续上涨。2020年2-3月受疫情冲击面板供给问题凸显,面板价格小幅上涨,随着产业链的恢复以及疫情初期需求的降低,4-5月面板价格降至全年低点。根据上文介绍,供给端因无新增产线叠加韩厂减产退出,同时已有产线因疫情影响导致产能爬坡不及预期,部分面板厂将TV产能转移到IT/商显领域,导致TV面板严重缺货,价格大幅增长。
自2020年6月起,全球液晶面板开启涨价模式,目前保守预计涨价将持续至2021年上半年,将经历最长涨价周期。据Witsview数据,自2020年5月,32/43/50/55/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为32/68/86/106/165美金,到2020年12月,涨幅分别为97%/54%/63%/59%/36%。2021年面板价格继续强势上涨,截至2021年2月,32/43/50/55/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每片价格达到70/121/152/190/240美金,相较于2020年5月涨幅达119%、78%、77%、79%、45%。
IT面板从2020年8月开启涨价模式,整体涨幅弱于TV面板,而进入21年后涨幅明显提升。显示器面板来看,自2020年8月,21.5/23.8/27英寸显示器面板价格分别为43.5/51.6/73.6美金,2021年2月价格分别达到55.7/62.4/81.9美金,涨幅为28%/21%/11%;笔记本面板13.3/14/15.6英寸的价格,从2020年8月的67.7/28.5/27.7美金涨到2021年2月的72.4/35.1/34.5美金,涨幅为7%/23%/25%。
整体来看IT面板涨幅低于TV面板,但随着下游需求回暖,进入21年后IT面板涨价幅度有所提高,环比涨幅较之前有大幅提升,未来扩大趋势明显。
4、国产厂商迎新格局,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液晶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大陆厂商产能占比不断提升。面板具有高度标准化这一特点,除尺寸外,各家面板厂商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属性不强,导致面板产业出现高世代降维打击低世代产线这一现象。回顾历史,新进入厂商总能依靠投建高世代产线,凭借技术以及成本优势对老厂商进行打击,因此液晶面板行业的转移速度很快,经历了日本、韩国、台湾、大陆这样的产业转移。中国大陆面板厂商自上一轮面板周期的价格高点(17Q2)起陆续投建多条高世代产线,而在多条G10.5代线投产放量冲击下,海外厂商产能被逐步挤占:韩厂较早布局开始向OLED转型,台厂主要依靠低世代产线在中小尺寸市场寻找差异化竞争机会,日本厂商则因财务问题逐渐退出竞争。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面板厂出货面积份额为54.7%,其中京东方和TCL华星占据34.3%市场份额,随着2021年国产厂商的并购重组等项目落地,国产厂商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形成双龙头竞争格局。
LCD面板技术成熟升级放缓,未来短期暂无新产线投产,行业供需趋于稳定,周期性放缓。现阶段LCD面板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不同于此前产能转移的是,现阶段暂未看到有下一个新的产业承载地区出现,而随着韩厂逐步退出,大陆厂商凭借技术以及成本优势有望不断压缩台企份额,将拥有LCD面板行业的绝对话语权,长期格局稳定。
IT面板方面,海外厂商老产线占比较大,大陆厂商布局有望重塑行业新格局。目前全球可生产IT产品的a-Si/LGZO产线共计55条,行业参与厂商众多且分散,类似于TV面板此前格局,其中运营超过15年的产线占比达38%,运营10年以上的占比达76%,G8代线及以上占比仅为27%。相较于大陆面板产线,海外产线老旧面临自然退出以及竞争退出局面,随着中国大陆厂商加强在IT领域的布局,将有望挤占大部分海外厂商份额,重塑IT面板格局。
液晶面板周期性减弱,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大陆龙头厂商盈利能力提升,长期议价能力增强,未来发展潜力大,行业整体估值有望提升。过去面板行业给予低估值主要由于(1)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强,每当有新的进入者扩产放量,面板价格受影响波动幅度较大,行业整体容易出现巨额亏损。与此同时,前期巨额投资的产线有被后进入者更高世代产线替代的风险,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阶段,液晶面板主要先进产能均集中于中国大陆,海外厂商仅有部分低世代产线,未来短期也再无新进入者出现,因此液晶面板行业将会由中国大陆厂商长期占据绝对龙头地位,供给端稳定,21年供需企稳后面板价格有望长期维持高位,将大幅且可持续的提高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而伴随市占率的提高,中国大陆面板龙头凭借高市占率将大大提高自身产品的议价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另外给予低估值的一点(2)LCD发展已较为成熟,LCD与OLED相比差距明显,未来发展潜力存疑,但Mini-LED的出现将给LCD带来新的机遇。在显示的对比度以及色彩等方面,Mini LED拥有和OLED相似的优异表现,同时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久。TCL目前是最早研发且最先量产Mini LED电视的厂商,2021年有望在下游头部客户的需求下逐渐起量。据AVC Revo数据预测,2021年Mini LED背光电视的出货规模将达到400万台,而Mini LED技术的加速商业化也将大大延长LCD产品的生命周期。
5、投资建议
5.1 京东方:全球显示面板龙头
京东方(BOE)为全球LCD面板龙头,成立于1993年4月,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端口器件(D)、智慧物联(S)和智慧医工(H)三大事业板块,其中端口器件为公司贡献主要业绩。公司目前拥有9条LCD产线以及5条OLED产线,规模优势巨大。公司总体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一,多个主流显示屏出货量和市占率也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产能规模扩张以及技术创新,推动公司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京东方产能规模持续扩张,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目前拥有9条LCD产线,包括1条G5代线、1条G4.5代线、1条G6代线、4条8.5代线和2条10.5代线;拥有5条OLED产线,包括1条G5.5代线和4条G6代线。随着京东方对于中电熊猫收购的完成,公司将拥有11条LCD产线,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在高世代线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面板涨价,公司业绩稳步提升,营收快速增长。2020年面板行业迎来了周期反转,IT、TV类产品需求大幅回升,6月以来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公司经营业绩相比去年大幅提升。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8-51亿元,同比增长150%-166%。公司毛利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2019年毛利率为15.18%,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5.77%。
5.2 TCL科技:华星光电进入盈利新时代
TCL科技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之一。公司目前已形成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以及产业金融、投资平台三大产业群的战略布局。旗下TCL华星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是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引领者。公司已建和在建的生产线共有6条,产品覆盖了大、中、小尺寸面板及触控模组、电子白板、拼接墙、车载、电竞等高端显示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TCL科技在2020年TV面板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二,55寸产品份额全球第一,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TCL重组之后,重心聚焦在华星光电和金融投资上。目前TCL拥有已建和在建LCD产线5条,包括2条G8.5代线、1条G6代线和2条G11代线。同时还拥有1条G6代OLED产线。随着11代线产能释放以及苏州三星产能的整合,TCL华星2021年全年产能将大幅增加,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行业地位进一步提高。
面板价格上升拉动了TCL华星毛利率大幅提高,产能释放推动TCL华星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37.6%。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33.9%;净利率50.7亿元,同比增长42.1%。2020年面板行业迎来了周期拐点,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上涨,行业盈利能力提高,TCL华星毛利率大幅提高,达到16.89%。8.5代TFT-LCD生产线的满销满产以及11代TFT-LCD生产线顺利投产,产能释放推动TCL华星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51%。
公司拥有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与TCL电子、Sony、VD、小米等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大尺寸面板在国内前六大整机厂商供货排名第一,2020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为38.9%。
2021年,产线产能释放以及苏州三星产能整合将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目前TCL有一条G11代线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设计产能为120千片/月。还有一条G11代线还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Q1投产,设计产能为120千片/月。随着两条产线产能的释放以及苏州三星产能的整合,TCL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5.3 深天马A:中小尺寸面板领先厂商
公司当前产线布局完备,拥有G2至G6代LCD产线、G5.5和G6代AMOLED产线。目前武汉天马G6产线已规模释放,已向手机品牌客户持续出货;天马显示科技G6柔性AMOLED产线预计21年下半年设备搬入,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体量柔性AMOLED工程,公司柔性AMOLED产能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市场规模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显著增强。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拖入,2020年发布了Micro LED、折叠OLED、屏下摄像头、屏内指纹识别、Acrus等五大技术产品,技术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公司LTPS全面屏技术行业领先,手机主流产品高刷新频率从90Hz提升至144Hz;中尺寸产品从FHD 60Hz提升至超高频360Hz,实现高附加值技术全面展开。在柔性AMOLED方面,公司自主研发HTD技术、CFOT技术,折叠技术、屏下指纹和屏下摄像头技术等,围绕面板实现多角度技术革新,产品技术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6、风险提示
(1)韩厂退出不及预期;
(2)原材料缺货出货量不及预期;
(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智通财经编辑:张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