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稳气增”、氢能热冷思考,中石油(00857)这份报告帮你看懂国内外油气行业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4-18 14:19:52
未来五年,全球油气市场将进入变动期,天然气仍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4月16日,中国石油集团(00857)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版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认为,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将深度引发油气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革,油气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全球油气市场将进入变动期,天然气仍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中国油气行业里,“油稳气增”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油气“十三五”总结

过去一年在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石油石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一次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5%,全年能源相关投资大幅下滑近20%,新发现油气储量同比大幅下降30%,世界石油供需降幅和库存创历史之最,国际油价首次出现负值,呈现先跌后震荡回升态势。

后疫情时代世界石油需求恢复增长之后增速将逐渐放缓,石油供应能力保持充足,国际油价将维持中低位水平,预计2021-2025年运行中枢为60-70美元/桶。过去五年,国际天然气需求较快增长,供应主体更加多元,市场供需宽松加大,贸易活跃度持续提升,国际气价较“十二五”期间下降20%-50%。

“十三五”期间,我国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由24.7%上升到27.6%,油气供需领域均呈现“油稳气增”的特征。原油产量2018年实现止跌稍升,2020年达1.95亿吨;天然气产量2020年达1926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603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的态势得到遏制。

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从2015年5.43亿吨增至2020年的约7亿吨,年均增长5.4%;天然气消费量从1890亿立方米猛增至3262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11.5%;炼化领域的发展呈现“量增质升”的特征,我国炼油能力从7.9亿吨/年增至8.9亿吨/年,增加12.7%;乙烯产能从2200万吨/年增至3518万吨/年,增加60%。

石油市场分析

展望2021年,新冠疫情和OPEC+产量政策仍将是影响市场的两大核心因素。综合判断,世界石油需求恢复性反弹、OPEC+继续进行有效的供应管理,世界石油市场基本面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改善趋势,支撑国际油价反弹,但剩余产能处于高位、库存水平仍然偏高及上游成本的下降将制约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基准情景预计布伦特年均价为62-67美元/桶。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GDP增速达到6.0%以上,将有效拉动中国石油市场的复苏。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报告》预计石油表观需求小幅增长至7.09亿吨,原油产量继续回升。

炼油能力将达9亿吨/年,原油加工量突破7亿吨。成品油实际产量增长至4.39亿吨,需求小幅增长至3.84亿吨,在成品油出口保持适度规模时,国内资源供需差收窄,有效改善国内供需形势。乙烯产能投放创记录,主要化工产品进口替代继续推进,减油增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仍然较高。

天然气市场分析

受冷冬气温影响,主要天然气市场需求明显回升,价格在2020年末反弹,今年一季度创历史新高。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为天然气市场带来的非传统供应安全风险和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值得重点关注。在2020年国际天然气市场出现历史性衰退之后,2021年出现强劲反弹为较大概率事件。随着基本面的恢复,全球天然气市场景气度将随之回升。

需求侧和供应侧的竞争都将不断加大。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下,天然气仍然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一同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

《报告》预计我国2021年天然气需求增速回升,消费量3542亿立方米,增速8.6%;产量2040亿立方米,增速5.9%;进口量15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5%;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

在国家管网独立,基础设施第三方开放的背景下,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效果显现,市场主体多元化,供应能力提升。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加强配套监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为保障我国天然气平稳供应,亟需加快构建保供责任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议加强监管,保供责任由三大公司为主向多主体保供转变;加强需求侧管理,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可中断用户机制,推行季节性差价政策,完善储气调峰价格机制。

油公司转型

国际大石油公司面对油价暴跌的形势,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大幅削减投资规模,及时下调产量目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对于转型发展有不同的选择,部分公司选择向国际能源公司转型,打造低碳资产组合。另一部分公司选择以传统油气业务+“负”碳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积极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在国难时刻全力以赴,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生产经营稳定,在保障产业链平稳运行、抗疫保供、全产业链深入挖潜、提质增效降本等方面成绩突出。同时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加快数字化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业务,打造新业态新模式。

《报告》认为石油公司未来可保持适度的投资弹性,密切关注全球资产重组方面的机遇,在新能源业务发展上合理把控投资节奏,确保转型成功。

国内油气政策研判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双重因素叠加给油气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围绕“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转型,坚定不移地推进矿权、成品油出口等环节开放,稳步推进能源法制建设,走出了一条“低碳化”“市场化”“法制化” 的发展之路。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面对内外部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气候变化等问题,我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油气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深化以炼化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按照“双碳”的目标要求坚定推动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公平开放”“高效高端”发展,油气行业将进入加速变革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勘探形势预判

2020 年,疫情影响叠加低油价,全球上游投资大幅下降30%,上游投资规模走入近10年来的低谷。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均陷入低迷,油气发现数量和新增发现储量大幅减少,新发现油气储量同比下降30%。

受限产和需求下降影响,全球油气产量均出现下滑,原油产量大幅下降7.1%,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主要产油国减产均超过2000万吨,俄罗斯减产甚至达到5542万吨。全球天然气产量同比下降 3.6%,俄罗斯、美国和委内瑞拉天然气产量减少均超过100亿立方米。全球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缩水近 30%,投资者对上游项目开发更加慎重。

同样的疫情形势,同样的低油价,中国的勘探开发相比国外油气勘探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势。国内油气生产企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应对新冠疫情、低油价、需求不振等不利因素,按照国家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要求,调整投资策略,加强重点战略区域、潜力优质区块的勘探,有效控制成本,在逆境中继续保持了油气产储量双双增长。

全年新增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达到13.2亿吨和1.29万亿立方米的高峰水平,为增储上产保障了资源基础。油气生产企业积极释放优质产能,石油、天然气产量保持了持续增长,油、气产量分别达到 1.95 亿吨和 1889 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6%和8.9%。

主力油田如大庆、长庆、胜利、新疆等油田发挥了增产稳产“压舱石”作用,长庆油气田产量突破了 6000 万吨油当量,海上石油增产240万吨,页岩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大关。

展望2021年,随着油价逐步稳定,全球上游投资将触底回升,下半年工程技术市场回升效应也将显现。中国油气勘探生产按照七年行动计划保持加速状态,油气产量有望继续提升。预计原油产量1.98亿吨,天然气产量突破2000亿立方米大关,油气新增探明储量将更加注重效益增储以及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探明。

同时,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低碳/转型、投资不振、环保等挑战,形势更为严峻。

氢能热的冷思考

发展氢能成为石油公司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宜积极谨慎推动。

此轮氢能热表现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更广泛的政策目标、更广泛的国际关注。氢能与油气产业链的联系天然紧密,国际大石油公司持续保持了对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关注。

氢作为二次能源,其角色在于弥补电气化短板,辅助可再生能源更好发展。氢能发展同样需要考虑“三元悖论”问题。新能源向现有能源系统的渗透通常都需要较长时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应用面临比电动汽车产业化初期更大的困难。对待氢能,社会需要更大的耐心。

建议我国氢能发展坚持环保初心,瞄准绿氢,培育市场竞争力;从能源的视角研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加快突破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多部门协同,持续完善有关政策和标准法规,破除发展壁垒。

建议石油公司及早关注氢能,结合自身优势做好技术积累,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开放式创新,做好示范项目;积极谨慎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疫情下的海外投资

2020年,新冠疫情和大国博弈使得国际社会秩序混乱,全球治理体系破坏,全球经济严重衰退,能源行业遭到重创。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油气资源国对外合作政策整体朝更趋宽松方向发展,呈“一收三放”的特点。

2021年,海外整体风险呈上升趋势,地缘政治风险成为最主要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中美博弈引发的风险;经济复苏不平衡带来的挑战;资源民族主义抬头。未来,全球油气行业投资风险大小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新政策的出台,我们对海外投资环境的改善不应报过高期望。

中国企业国际油气合作

2020年海外合作环境极其复杂,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合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也取得一些成绩。总体来看,面对低油价叠加新冠疫情的压力与挑战,中国企业成功应对新冠疫情蔓延,坚持低成本发展和审慎的投资策略,储量稳中有增,产量略有下降,资产优化和企业间项目流转获得新突破,海外LNG产能建设和炼化项目合作成为新亮点。

预计2021年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将延续2020年态势:战略上,经营好现有项目是核心,国企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有条件的民企更加活跃,可能涉足包括油气在内的大型项目;业务布局上,天然气项目合作多于石油,下游快于上游。未来3到5年,中国企业将利用油气并购市场窗口期,获得更多优质项目。

质量和效益是并购的主要评价指标,将重点关注资源富集区、低成本生产区和能与公司现有资产毗邻或形成协同效应的资产。此外,疫情之后,东道国急于恢复经济,希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预期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合作将赢得更多机遇。

(智通财经编辑:李均柃)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