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变天”了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5-13 20:32:52
​经历三十余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经历三十余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苹果(AAPL.US)和小米(01810)等公司相继宣布造车,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TSLA.US)的“刹车门”遇维权挑战,汽车行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行业变化的驱动因素有哪些?未来汽车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又是什么?中国知名汽车评论家、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清友会内部交流分享中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

汽车行业怎么了?一个“变”字可以总结

最近汽车行业比较热闹,从小米造车到特斯拉维权,赚足了关注度。很多人好奇汽车行业现在发生了什么呢?一个“变”字可以总结。

第一,行业内新鲜血液变多了,各种新人、新事、新玩法层出不穷。一是“新人”。行业内涌现出了很多的新人,包括马斯克、李斌、何小鹏等等。这些人在过去传统汽车当道的时代并没有这么多人认识。二是“新事”。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比如手机厂商造车、地产商造车,这在过去都是没听过的。三是新玩法。过去卖车主要是依靠“4S+广告”的模式,但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车企们已经不这么玩了。

第二,汽车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变化。举个例子,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特斯拉事件,从我的角度、从过去传统汽车行业从业者对汽车的理解来说,特斯拉从质量、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不如传统汽车厂商。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去追捧特斯拉?甚至在“刹车门”事件之后,特斯拉的汽车销量仍然高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这是大家觉得看不明白的点。

第三,资本市场对于汽车行业的估值逻辑变了。如今资本市场对汽车企业给出的估值、评估的逻辑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如今,一个特斯拉几乎全世界所有汽车公司的市值全部囊括;一个蔚来(NIO.US)仅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把中国汽车的老大、老二到老三加在一起的总市值囊括了;恒大汽车(00708)一辆车没造,它的市值就已经上了400多亿,这都是我们过去想象不到的。

而这些“变”的背后更多是技术的变革。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有很多新车、新技术、新面孔。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车展上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家传统车企也引领了一轮新的对于新造车势力的反击。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特斯拉。如果要给特斯拉贴个标签,那可以说特斯拉就是电动汽车的先驱。中国乃至全球各国都是参考特斯拉模式打入电动车领域的。当时特斯拉用类似笔记本电脑排列组合的方式造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还有它的创始人马斯克,是全球创新的引领者,所以特斯拉在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也确确实实吸引了一大批引领创新的人物。比如在互联网领域里一些很有成就的人物。但这个标签很快就淡化了,因为这些第一批买特斯拉的人真正开车的也不太多,他们更愿意坐奔驰、宝马甚至更奢华的品牌。所以当年特斯拉汽车在热了一段之后销量就开始下滑。

紧接着特斯拉开始推广自动驾驶概念,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特斯拉是第一家在自家车上采用自动驾驶的企业,甚至在一些销售渠道里它也给人一种误读,让消费者认为特斯拉可以无人驾驶。因此大家觉得特斯拉就代表了未来,谁买了这特斯拉谁就买了未来,特斯拉究竟好在哪里?很多人还是没弄明白。

特斯拉真正强大不是单纯因为电池新能源这个概念,它最厉害的技术还是它的控制系统。传统汽车通常是使用很多中央处理器来组成全车的控制系统,而特斯拉是最接近只使用一个中央处理器的。

正常情况下一辆汽车可能转向有一个处理器,娱乐系统有一个处理器,各种处理器越多,全车智能化程度就受限,效率、速度都不够。特别到了无人驾驶要这种讲究算力的时候肯定更不行。因此虽然出现了“刹车门”等一系列问题,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有过一些波动,但仍整体发展较好,资本市场也给了它一个非常高的估值,估值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过8000亿。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下半场,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一代汽车的出现是有时代背景的。第一个背景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使得汽车由过去四个轮加一个发动机,转变为了现在的四轮子加一个电脑;由过去从A点到B点的一个交通工具,到现在人们移动出行的综合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个是背景是消费升级。年轻一代,或者说互联网的一代,消费升级的需求非常高。我将其概括为去品牌、去中心化。这也给传统汽车企业带来了挑战。在过去,如果有奔驰、宝马,消费者就不买别的车了。但是现在新一代汽车出现了,跟新的体验也随之而来,即使你是奔驰宝马,没有这些新技术、新体验,消费者也可能不买账。

第三个就是技术创新。如今汽车行业又进入到了创新驱动的时代,对传统车企来说,技术革新与二次创新对他们一直是一个挑战。

在此基础上,资本市场的介入、“碳中和”的需求,驱动着新能源汽车跨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个驱动因素是资本市场。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如今特斯拉是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比亚迪(01211)、蔚来是中国市值前两大车企,现在更多的人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一块蛋糕。

第二个驱动因素是减排的政策性需求。对汽车行业来说,节能减排是一个谈了100年的一个话题。我们常说汽车行业有三达大技术主题——安全,节能,环保,减排就占了其中两项。

大概在2017-2018年的时候,欧盟提出了一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要限量。当时汽车厂商反对的声音非常强烈,包括奔驰、宝马这些传统汽车企业都是反对的。大家可能也知道,这几年很多国家提出了在若干年后禁止燃油车的决定。因此从去年,特别是今年开始,汽车厂商都在探索转型,很多企业拿出了推动新能源的汽车的计划。这个变化的背后其实是新造车势力,或者说以特斯拉为首的这一批新能源汽车厂商推动的。

最近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的。现在对汽车厂商实行的是“双积分”制度,很多人说双积分要求是要高于欧盟的9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求的。而且中国现在是石油的纯进口国,大部分的燃油都是进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改变这种传统燃油车格局也势在必行。

第三驱动因素是大国博弈下的产业升级。我们在大概2013年前后提出过新能源“弯道超车”的概念。尽管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也有汽车工业,但在传统汽车领域确确实实里跟国际水平差距很大。当然,这个说法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个弯道是不是存在。那么现在来看,当时提及“弯道超车”还主要停留在这个能源动力这个弯道上,但现在来看,如果是加上智能化的“新汽车”概念,中国也确实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超越的前景。

汽车行业是世界变局中的缩影,不破则不立

汽车产业将要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如果你自己不革命,一定会被别人革命。一是从“碳中和”战略任务来说,我们现在不搞新能源是不可能的;二是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新技术推动了这场革命,你如果不搭上新技术的这班车,很快就会在这个领域掉队,三是新的消费趋势对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对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台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综合的出行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汽车行业充满着危机感。

但新造车势力也不尽完美,短板也非常严重。一是市场份额的绝对量不足,国内比较优秀的造车新势力厂商只有蔚来、小鹏(XPEV.US)、理想(LI.US)等几家。二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说,它们的盈亏平衡点还没有找到,现在还属于赔本赚吆喝阶段。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厂商,它们很大一部分利益收入是来自于双积分,也就是卖积分。现在一个积分要卖到4000多块钱。

但现在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到来。真正的挑战当属像苹果这样的大腕儿进场。一方面,苹果的技术与专利储备极其充足,另一方面造车很烧钱,苹果在财务上有这个实力。同时,如果苹果进场,它可以整合全套生态,快速导入市场。所以,前不久小米造车也在国内引起了一些议论,不能小看了它,小米和苹果造车是一样的,他俩很相像,当然苹果的核心技术储备得更充分一些,小米至少让我们可以预热一下苹果即将到来的时代。

如今变局到来,靠一己之力、靠一家企业、甚至靠单个行业都不行。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化是在边界的模糊上,汽车定义甚至出现了一个变化——汽车已是一种移动出行的解决方案。未来汽车行业究竟如何“变天”谁也不好判断,但变局的到来是一定的,也是巨大的,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也将会是全方位的。

本文选编自微信公众号“清友会”,作者:吴迎秋;智通财经编辑:赵锦彬。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