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亿美元收购米高梅 “007”易主亚马逊(AMZN.US)

作者: 智通编选 2021-05-29 16:53:52
亚马逊收购米高梅,海外流媒体“卷”得越来越严重了。

美国时间5月26日,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AMZN.US)宣布,将以84.5亿美元收购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这是自亚马逊成立以来第二大的收购,上一笔则是2017年以140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

米高梅1921年的片头logo 其实,米高梅“卖身”并非新鲜事。  

去年12月,就曾传出米高梅因疫情亏损严重,所以四处寻找买家的消息。据报道称,当时已有少数米高梅的持股人开始接洽投行,启动正式出售程序。亚马逊、苹果公司两家互联网巨头被认为是潜在买家,海外资本也在兜售对象之列。 

米高梅对“卖身”的价格预期不低。有业内人士表示,当时米高梅大股东安克雷奇资本集团(Anchorage Capital Group)主席兼CEO凯文·乌里奇希望公司售价在80亿美元以上。

而根据私股和债务的估计,米高梅的市值约为55亿美元,长期负债约23亿美元。对手握《霍比特人》系列、《007》系列,创造出《猫和老鼠》《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律政俏佳人》等经典作品的米高梅最终拿到了更高的溢价。

为了弥补亏空,2020年米高梅还意欲直接将《007:无暇赴死》版权出售给流媒体。《007:无暇赴死》净成本3亿美元,米高梅对该电影票房的预期10亿美元左右,而对流媒体平台的报价则为6亿美元到8.5亿美元之间。

不过对流媒体平台来说,这个数目过于巨大。有流媒体平台曾表示,最多愿意花费4亿购买版权。如今亚马逊如何使用米高梅手中的IP,成为外界的关注点。

而在这场流媒体大战里,内容生产商还能通过手握IP而被收购。负债累累的院线面对又做渠道又做内容的流媒体们,只能不断接受窗口期缩短现实。讽刺的是,在院线同步发行模式存在的情况下,一个相对短暂的窗口期,已经是院线目前最好的结局。

给流媒体战争加把火

对亚马逊而言,收购米高梅是为了在白热化的流媒体战争中,囤积更多有影响力的资产。

疫情让流媒体赛道更加拥挤,据彭博日前发布的数据,目前流媒体赛道的前三名分别为奈飞(NFLX.US)、亚马逊Prime和来势汹汹的Disney+(DIS.US),订阅用户数分别达到2.08亿、2亿、1.3亿。

过去几年,亚马逊一直将重点放在原创内容上,除了横扫2019年格莱美奖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伦敦生活》,还出品了《大病》《上载新生》等上百部优秀剧集。但并没有孵化出《冰与火之歌》《纸牌屋》这样超大体量的IP。

对用户来说,用Prime Video看剧更像是Amazon Prime服务带来的附加价值。二者的关系有点像优酷会员和淘宝88VIP会员,Prime Video与Amazon Prime 服务捆绑销售,订阅Prime Video能享受亚马逊免费送货上门、在线音乐等服务。

为了盘活Prime Video,亚马逊加速了对IP的购买。先是在2017年2.5亿美元买下《指环王》版权,并决定斥资4.65亿美元制作剧集。还花费2亿美元购买科幻片《明日之战》独家播映权,以及每年12亿的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赛事转播权(共10年)。 

收购米高梅意味着继续扩大片库。作为一家“百年老店”,米高梅拥有5200多部电影和17000多个电视节目,其中包括《007》、《霍比特人》、《终结者》、《使女的故事》、《洛奇》等极具吸引力的IP。

负责亚马逊Amazon Studios和Prime Video业务的高级副总裁Mike Hopkins坦诚表示,这笔交易重点在IP。“我们计划与米高梅的天才团队一起,重新构想并深度开发目录中的IP宝藏。”

Frost &Sullivan的媒体分析师丹·雷伯恩则认为,亚马逊可以利用这笔交易增加“品牌和信息传播”(brand and messaging),比如在电影院投放广告,这“有助于亚马逊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一切领域的主导地位”。

雷伯恩还透露:“亚马逊还将收购一个在电影界享有盛誉的好莱坞传奇品牌。”如果消息属实,那么亚马逊将用“买买买”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霸业。

然而,亚马逊能否将米高梅的所有节目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上,还不得而知。许多节目并不是米高梅的唯一财产。

米高梅1986年以前的电影目录属于特纳经典电影频道,米高梅1981年收购了美联电影制片厂,拥有的许多电影根据两家公司之间的协议,一直到2022年都在TCM的控制之下。

包括《007》的版权,米高梅也只拥有50%。此前派拉蒙还从米高梅获得授权,即将上映的《007:无暇赴死》以及《信条3 》,都将会在派拉蒙Plus上播放。

亚马逊最终是否能收购成功,也是个未知数。

作为一家超大型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已被反垄断调查盯上很久。在宣布收购米高梅当天,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就对其提起诉讼,指控阻止其平台上的卖家在其他地方提供更优惠的交易,使得消费者面临更高的购买价格。

一位美国参议员公开表态反对这笔交易,“亚马逊已经是一个垄断平台,拥有电子商务、运输、杂货和云计算等业务。他们不应该被允许购买其他业务了。”

但亚马逊无法停下来,流媒体战争日益变成寡头游戏,亚马逊流媒体业务不进则等于倒退。

在2020年实体业务遭到冲击的情况下,流媒体在迪士尼的战略优先级不断提高。去年底,迪士尼宣布将漫威、星球大战和15部迪士尼动画的剧集开发权交给Disney+。2024年前,迪士尼预计每年将花费160亿美元用于内容制作。

截至今年4月3日,Disney+付费订阅用户数达1.3亿,与上年同期3350万用户数相比,成几倍的增长。而在5月24日,迪士尼发布称,将在今年关闭100个国际电视频道,并将全部转到Disney+。手握诸多资产,迪士尼颇有冲击流媒体之王的意味。

迪士尼是内部整合,电信巨头AT&T则在糅合差异性更大的文娱资产。5月17日,AT&T宣布将旗下华纳媒体剥离,与Discovery合并为一家流媒体公司。新公司将拥有华纳媒体旗下的CNN、HBO、TNT、TBS和Discovery旗下多个渠道,以及华纳兄弟的影视作品。

此次合并,可以让华纳流媒体形成更强的规模效应。目前,华纳旗下的HBO及HBO Max共有6390万订阅用户,而Discovery拥有1500万订阅用户。

持续近一年的用户爆发性增长后,Netflix增速放缓,但体量犹在。Netflix公布的季度财务显示,净利润17.07亿美元,同比大涨141%。但当季新增付费用户只有398万,远低于分析师预测的625万。

疫情带来的红利消失,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进一步升级,Netflix今年将继续投资170亿美元在内容制作上。原创电影计划包括约翰·大卫·华盛顿主演的《生而被杀》、杰森·莫玛的《甜心女孩》以及凯文·哈特主演的《父亲的身份》,扎导的 《死亡之师》等等。

根据数字电视研究公司预测,到2026年,Disney+的用户数量将达到2.94亿,超过Netflix预计届时的2.86亿。而亚马逊的Prime服务全球用户将达到1.84亿,HBO Max将达到5000万,Apple TV将超过1100万。

岌岌可危的窗口期

面对流媒体的规模化竞争,感受到更大压力的,是不断被压缩窗口期的北美院线们。

2020年,几大主要院线都出现巨额亏损。北美第一大院线AMC去年亏损达到45亿美元,英国最大院线Cineworld税前亏损3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即使最近Cineworld等影院的营业有所恢复后,《华尔街日报》也认为,来自亚马逊和Netflix的威胁仍然没有消除。亚马逊即将完成对米高梅的并购,而流媒体战争还在“促进整合,并促使更大的参与者聚集大量资产,以帮助他们竞争”。

投资公司 AJ Bell的财务分析师Danni Hewson也认为,这桩并购会进一步模糊传统的电影制作与曾经被嘲笑为电视内容间的界限,从而推进在疫情前就已经进行的多平台发行模式。

在后疫情时代,流媒体开始和院线形成复杂的发行关系。在Netflix等流媒体渠道自制内容后,内容持有者也开始加速自建流媒体,双重威胁下,北美院网关系和窗口期格局的进一步变化。

在之前的文章中毒眸曾经提到,在疫情期间,以窗口期为焦点,北美正在实验三种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混合”发行模式。而最新的变化是,随着全球市场的回暖,大家正在回到经过改良的传统发行模式中。

最先出现的是短窗口期模式,巨大的亏损面前,几大院线都和手握流媒体的内容生产者在发行上达成了妥协。去年7月份,环球影业率先与AMC等院线谈判,双方同意将窗口期从过去的70-90天大幅缩短到17天,并对网络上线后的收益实行分成制。

派拉蒙也在最近宣布大幅缩短其出品电影的窗口期,《碟中谍9》,《寂静之地2》和《汪汪队立大功》等电影将在电影发行后45天后,登陆自家流媒体派拉蒙Plus上独家播放。

在实践中,窗口期的长短会随电影体量而改变。在环球影业和院线达成的交易中,在本土上映票房少于5000万美元的的电影,可以在17天的窗口期后进入流媒体付费视频服务,而体量更大的电影后,则可以拥有31天的窗口期。

短窗口期实质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the verge看来,这实际上是现在(影院和流媒体之间)的游戏:利用商业电影的大片效应,在最初上映的几个周末里赚取票房,然后迅速转移到流媒体,用它们来吸引新订户,并给现有用户更多保持订阅的理由。

另一种模式是院网同步发行的模式,这基本上是放弃了窗口期。去年11月,华纳兄弟宣布《神奇女侠1984》在影院和HBO Max平台同步发行后,流媒体会员可以第一时间收看电影,随后这一策略扩展至2021年所有影片。

虽然在消息公布伊始,华纳兄弟遭到了巨大的反对声浪。但随后华纳兄弟与院线在收益分成上达成了一致。在影院大幅关闭的前提下,华纳兄弟的举措虽然不利于窗口期存续,但起码释出了大量优质的电影供给。

新策略以后,华纳兄弟接连发行了《神奇女侠1984》、《猫和老鼠》、《蛛丝马迹》等影片,为缺乏影片的院线解了近渴。双线发行也推动了华纳兄弟旗下HBO Max的用户增长加速,去年第四季度的激活数量更是实现翻倍。

不过根据媒体报道,华纳兄弟公司明年将重返影院,结束工作室在2021年进行的双线实验。 在今年3月底,Cineworld正式与华纳兄弟签订协议,宣布从明年开始在北美院线实行45天的独家放映期,而英国则从31天起步并可扩展至45天,虽然比往年75天至90天的“窗口期”显著缩短,但不再是威胁更大的双线模式。

第三种模式则是由迪士尼所推行的单片付费模式。去年《花木兰》上线Disney+时,会员需要在付费30美元,并且没有在北美大银幕上映。但之后《心灵奇旅》和《寻龙传说》上映时,则增加了院线的选项,变成了院线同步,在流媒体单片付费的模式。

相较而言,迪士尼在面对院线时更加强势。根据媒体报道,《寻龙传说》上映时,迪士尼要求预定《寻龙传说》的院线至少放映影片两周,在票房达到3750万美元前分成比例为50%,超过3750万美元至5千万美元间则为51%。

这让《寻龙传说》在北美遭到多家院线“抵制”,包括Cinemark和加拿大的Harkins、Cineplex。这些院线据称没有向迪士尼预定《寻龙传说》,以抗议严苛的分成条款。

今年3月初一次发言中,迪士尼CEO鲍勃·查佩克仍然对“窗口期”言辞谨慎,他认为迪士尼不会抛弃大银幕,而是着眼于消费者观看习惯的改变做出决策。

对院线的好消息是,迪士尼已经准备让8月和9月上映的电影《失控玩家》和《尚气》先在院线上映,再登陆流媒体,不过窗口期也会缩短到45天,而不是传统的90天。

Boxoffice的首席分析师肖恩·罗宾斯认为,一个更短但合理的窗口期,对影院来说是一个可喜的消息,这反映出迪士尼正在根据具体电影,决定是采取短期的院线混合发行,还是相对长期的窗口期发行模式。

手握最多IP资产的迪士尼,还没有决定彻底押宝某一种发行模式。比如由巨石强森主演的《丛林奇航》和《黑寡妇》,仍然会采用同步上映电影院和 Disney+的方式。这正是迪士尼对于发行模式灵活性的体现。

总体来看,随着线下恢复,更短的窗口期模式看上去占据了更主流的地位,这对度过2020年的影院来说当然是一桩好事,但2020年前的好日子,显然是一去不复返了。

本文选编自“毒眸”,作者:毒眸编辑部;智通财经编辑:魏昊铭。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