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对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方面列出了细致的规定。
多家券商分析师报告和媒体分析文章指出,《意见稿》的发布,将原本模糊、混淆的互联网医疗概念清晰厘定,亦划清了医疗、医药和技术服务之间的边界, 使得“医归医、药归药、AI归技术”,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形成三条细分赛道。
同时,行业内均关注到《意见稿》中关于互联网诊疗要与实体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质”的要求,及其回归“严肃医疗”的价值导向,认为这一价值导向将对各类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各类平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线上线下同质”、“以健康为中心”定义医疗服务
对于处在严肃医疗赛道上的企业,监管新规的落地将结束“鱼目混珠”、“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对已具备完善合规监管体系、完备诊疗购药流程手段的头部公司是长期利好。彭博社的报道称中国互联网诊疗监管新规将利好微医等严肃医疗服务平台。
《意见稿》提出的“医疗机构电子处方、处方审核记录、处方点评记录应当可追溯,并向省级监管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部门管理互联网诊疗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药学服务、信息技术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等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意见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主体的数字化能力和医疗服务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医院是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医保的接入是进一步检验互联网诊疗服务“含金量”的“金标准”;而互联网医联体,更是需要相关企业有能力连接、赋能医疗价值链上的多方。
以微医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其在中国已拥有31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8家打通医保支付。同时,其所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参与到了地方医改当中,在山东、天津等地落地的互联网医联体,通过分担大医院压力,提升基层医院能力,并为医保等支付方提效,实现了对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赋能。
《意见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互联网诊疗体系的完善,充分考虑了互联网诊疗的特殊性和实体医疗机构的管理原则,是对行业的一次“大浪淘沙”。此外,《意见稿》意味着互联网诊疗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便于支付方考核互联网诊疗的效果,有利于更广泛、及时地将更多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支付保障范围。
高盛研报认为,意见稿并未超出市场理解范围,大体上符合政策演变方向,而互联网医院商业模式持续发展,市场近期关注处方外流,长期关注慢病管理、医共体和保险相关增值业务。
行业实践表明,能否享受监管带来的政策红利,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及相关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管理经验,以确保“线上线下服务同质”。与此同时,符合“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国家战略,并与原有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融合发展,也是数字医疗平台被业界看好的重要原因。
封堵“以药养医”线上化,推动医药电商归位
此次《意见稿》提出,“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的发生”,“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医生不得指定地点购买药品和耗材”等要求,将互联网诊疗与药品销售行为进行“隔离”。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细则的出台将令行业中部分不规范的线上问诊行为出清,短期内或不利处方药销售放量。受政策影响,资本市场对医药电商发展前景的担忧情绪开始发酵,近日来包括阿里健康(00241)、京东健康(06618)在内的医药电商股价普遍承压走低。
据各家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年,阿里健康2021财年内收入155.2亿元人民币。从具体收入构成来看,医药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达97.8%。京东健康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上半年京东健康总收入为136.4亿元,其中京东大药房收入占比达86.2%。
据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市销率(P/S)维持在7.5倍左右。而比如丰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603883.SH)和大参林大药房(603233.SH)等从事药品销售业务的公司,其市销率维持在2倍左右。可以看到,虽同为医药商品贸易平台,互联网平台的加持让其市销率远远高于传统连锁药店。
此次《意见稿》的发布,推动了医药电商回归药品流通的原本属性。这种价值回归,短期内看似利空,但从长期来看实则打开了行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让市场看清医药电商平台借助开展诊疗服务拉高估值的现状。
“以患者为中心”杜绝风险,AI问诊被限
对于《意见稿》反映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管方向,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表示,今年以来媒体重点报道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几个问题,包括机器人模拟问诊开方、先卖药后补方、药品回扣线上化等,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此次《意见稿》明确提出,“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 对AI技术在互联网医疗中的应用作了规范性限定,限定AI用于导诊、辅助诊断等医师辅助层面的工作,而非替代人工服务。
自《意见稿》发布以来,以“全球 AI 医疗科技第一股”在港股上市的平安好医生股价表现承压。根据平安好医生2020年财报披露,公司采取“自有医疗团队+AI赋能医疗”的双轮驱动模式提供医疗服务;2020年自有医疗团队2247人,全年日均咨询量高达90.3万人次。财报显示平安好医生“辅助诊断及用药建议结果均在90%以上”。
结合监管细则来看,AI辅助软件应用于分诊、导诊以及辅助诊疗上,离实际诊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细则针对的也是部分平台在互联网诊疗外衣下,将AI技术用作降低人工成本、导流以及营销的工具的行业乱象。这对于定位模糊、违背“以健康为中心”导向的企业来说,无疑将面临一次市场的出清。
丁香园董事长李天天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意见稿加入了医生在线上如何依法执业,如何保证治疗质量等规定,另外还加入了医生医德医风,满意度的考核,整体监管思路是正确的。从整个行业看,意见稿如果落实,会对行业发展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监管意图很明确,就是避免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风险,让诊疗回归到科学性,回归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