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氢能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行业或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作者: 中泰证券 2022-02-14 07:43:27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氢能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占比中将提升至10%,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氢能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来源丰富,质量能量密度高,热值达到143MJ/kg,使用过程环境友好,无碳排放,被标榜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被多个国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也将成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占比中将提升至10%,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国内制氢拥有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不断,从中央到地方的发展规划及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五个示范城市群获批落地,行业或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泰证券观点如下:

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是未来发展主流。按照制取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氢气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当前国内制氢规模有限,灰氢占比高,加装CCS技术后,碳排放可减少90%以上,但关键技术有待突破,而绿氢技术也有待发展。化石燃料制氢主要包括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制氢技术成熟,制氢成本低,但碳排放较高,结合CCS技术后成本明显增加,煤制氢成本上升至12-24元/千克。工业副产氢主要有焦炉煤气、氯碱化工、轻烃利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工业的副产氢气,其中焦炉煤气制氢成本最低,综合成本为9.13-14.63元/千克。电解水制氢主要包括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水,碱性电解水目前更具经济性(电价0.3元/千瓦时对应制氢成本约为21.6元/千克),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将是未来主流方向,总体效率更高,动态响应速度更快,可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结合,但由于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技术国内有待突破,成本依然较高(电价0.3元/千瓦时对应制氢成本约为31.7元/千克)。

储运加:氢气储运难度大,是制约氢能应用的关键环节。储存方面,由于氢气密度小,易泄露,还存在氢脆和氢腐蚀的问题,对储存容器要求极高,储运难度较大,目前主流的储氢技术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化储氢等。高压气态储氢是最常见的方式,主要使用高压压缩的方式将氢气储存在各种型号的储氢瓶中,但储氢密度低,未来仍需要向轻量化、高压化、低成本、质量稳定等方向发展。低温液化储氢需要将氢气液化后存放在绝热容器中,储氢密度高,但液化能耗高,应用范围较小。运输方面,国内普遍采用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进行运输,其压缩能耗低,但运输密度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经济性;氢气管网输氢运输范围大,输氢成本随运能的提升而降低,但是初始建设投资成本高。加氢站方面,国内加氢站建设与开发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相对不够完善,核心设备仍然依赖进口,造成加氢站建设成本较高,氢能及燃料电池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之下,国内加氢站建设需求量激增,其建设进程随着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央企的入局持续加速。

相关标的:氢能的生产供应主要涉及的环节包括生产、储存和加注及加氢站。氢气生产环节,当前参与者主要为焦炭、化工企业以及石化巨头,绿氢规模较小,建议关注美锦能源(000723.SZ)、鸿达兴业(002002.SZ)、华昌化工(002274.SZ)、金能科技(603113.SH)、中国旭阳集团(01907)、东华能源(002221.SZ)、卫星化学(002648.SZ)、滨化股份(601678.SH)、和远气体(002971.SZ)等具有副产氢能力的公司;宝丰能源(600989.SH)、中国石化(600028.SH)等率先布局绿氢业务的公司;以及东岳集团等具备电解水制氢相关设备布局的公司。加氢站运营环节,各类主体均有一定参与,建议关注当前建设规模较大以及未来规划建设规模大的公司,如美锦能源、雪人股份(002639.SZ)、雄韬股份、鸿达兴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加氢设备环节,国内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建议关注具有技术储备或国产替代能力的标的,如厚普股份、雪人股份、富瑞特装、深冷股份等。储氢环节,国内以高压储氢瓶为主,技术仍在追赶国外,建议关注京城股份(600860.SH)、亚普股份(603013.SH)、中集安瑞科(03899)、中材科技(002080.SZ)、杭氧股份(002430.SZ)、开尔新材(300234.SZ)等。

风险提示:(1)技术突破速度不及预期风险。(2)政策补贴力度下降风险。(3)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本文选编自“中泰证券”,作者:陈晨;智通财经编辑:熊虓。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