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发局:建议允许未有收入的“新经济企业”上市 持续优化检讨香港的上市制度

全面开放的检讨GEM业务,探索港交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之间合作及协同的可能,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更方便的平台,研究设立专为中小企发展而设的新市场或业务。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香港金融发展局发布研究报告,报告提到:建议在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规则的基础上,考虑将未有收入的科技公司上市规定扩展至其他新经济产业,包括硬科技、新能源、软件即服务(SaaS)、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审视现时在具有不同投票权(WVR)架构上市规则中,对发行人「创新性」的主观资格规定;持续检讨上市制度,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上市流程;全面开放的检讨GEM业务,探索港交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之间合作及协同的可能,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更方便的平台,研究设立专为中小企发展而设的新市场或业务等。

把握香港的机遇

「新经济」的加速发展

全球四大独角兽企业均来自中国,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数目更占全球约四成。这在某程度上显示,「新经济」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相当大的贡献。根据财新新经济指数,于2021年12月,新经济产业占内地整体经济投入活动的28.1%,而2021年的平均值估计为28.6%。

2018年新增的新上市章节为上市制度带来一套框架及新规则,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发行人及具有个人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亦为来自大中华及国际市场的公司设立一个具吸引力但有条理来港作第二上市的渠道。这新增章节在策略上增强香港作为寻求集资的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匯集中心的地位。香港亦因此成为中国「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首选地。

瞬息万变的「中概股回流」环境

在2021年的IPO上市中,有多项是业务以大中华为重心的美国上市公司作第二上市。事实上,于2021年,传媒及电讯业、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公司及工业占IPO集资额的73%。于2021年底,亦合共有5家公司及20家生物科技公司分别循第十九C章的优待第二上市渠道及第十八A章上市,并有9家具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这些「回流」的公司不仅限于第二次上市,当中亦包括双重主要上市带来的机遇(如小鹏汽车及理想汽车)。

同时,此趋势亦凸显香港作为海外公司于亚洲时区的第二上市地点的吸引力。香港将需考虑制定有关其上市制度的各种短期及长期措施,让香港更有条件成为该等海外上市公司在亚洲集资的选择。这不是个仅仅关于「中概股回流」的议题。另一个可能的发展领域是通过吸引更多海外公司来港上市,以扩大香港交易所的国际组成,而不局限于拥有可变利益实体架构的大中华发行人。此外,更应考虑吸引来自附近制造基地的公司,例如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公司。这种进一步国际化的上市市场反之能提升香港对中国发行人的吸引力。

加强香港作为全球主要集资中心的地位

香港市场若要全面把握机遇,便有必要对这些企业的现行上市规定进行整体检讨。2018年的新增章节固然是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亦为寻求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带来若干实际困难,此困难部分源于公司的「创新性」定义和解释欠缺清晰以及公司过渡来港上市时需符合的额外治理标准要求和获得的支持。这对「中间层」的重要公司尤其相关,皆因这些公司在规模方面往往能满足最低资格要求,但市值相对并不高。

市场参与者(包括自认为属于创新产业公司的潜在发行人)倾向认为「创新产业」的标准应该更为清晰,以减少达致该要求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及所需资源。尽管规则和法规的诠释时有不同,为回应市场反馈,应重新审视具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并透过上市规则第八A章上市的发行人的「创新性」主观资格规定,同时确保不同投票权的政策方向不会成为「常态」及投资者如常获得保障。

基于新经济于中国内地及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兴起和第十八A章规则的推出,加上众多新兴的新经济公司(例如硬科技、新能源、软件即服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完全实现盈利之前能够获取充足资金以进行研发活动,因此,基于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框架的成功,香港交易所和证监会应考虑如何延申上述部分上市规则至适用于该等「硬科技」公司的新上市框架。部分上市规则可包括如,只允许成熟投资者参与、多轮融资、主管当局等。

同样,为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集资中心的竞争力,以便日后进入内地庞大的资本池,亦应持续检讨上市制度。海外发行人(包括业务以大中华为重心的公司)仍面临若干障碍。由创新产业公司标准的清晰度、相对冗长耗时的IPO流程,乃至在合资格交易所作主要上市的发行人的豁免制度,均可探讨进一步优化,以简化海外发行人的上市流程,从而尽量发挥香港上市市场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潜力。

除上述建议外,在集资方面亦应为中小企提供更多支援。香港可利用其世界一流的资本市场,推动大湾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在大湾区的融资生态系统及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课题内创造更大的协同效应。此外,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最近成立,香港可发挥其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探索两个证券交易所之间合作及协同的可能性,为中国的中小企营造一个更方便的平台,以扩大其股东基础,使之多元化。在这方面,可研究设立专为中小企发展而设的新市场或业务,从而在创造更大的资本池的同时在投资者保障与市场发展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香港金融市场历来稳健,香港未来的经济繁荣大致取决于香港能否继续维持及继续发展其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IPO市场长期以来是增长的动力。香港应在确保市场质素及高上市标准的前提下,因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持续评估其上市制度的竞争力。金发局认为,透过相关制度和市场的持续改善,香港的上市市场将会向前迈进,让香港巩固作为全球主要集资中心的地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