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企稳的过程。从行业维度的拆分来看,过去10年制造业的放缓主要来自于传统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则保持着较快增长。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这一结构性的趋势仍将延续,但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将趋于稳定。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政策方向上看,新能源和数字经济具备长期发展逻辑。
中信主要观点如下: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企稳的过程。21世纪的前10年,制造业增加值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保持在32%左右的水平。从2013年开始,这一比重开始出现比较快速的下滑,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31.3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7.4%。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占比下降符合客观规律。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总结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后得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工业和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会呈现出一个倒U形的曲线。
从行业维度的拆分来看,过去10年制造业增速的放缓主要来自于传统制造业。最近15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经历了快速下台阶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消费品和周期品制造业增速的下滑。必需品消费增长逐渐饱和、出口大幅降速,导致食品、纺织等传统消费行业增速不断下台阶。“四万亿计划”之后的基建和逐渐式微的房地产再也无法支撑其上游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高速增长,地产、基建产业链的去产能和增速下台阶也是必然的趋势。相比于传统行业的衰落,高技术制造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速在近10年也保持相对的稳定。
未来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将趋于稳定。日本和德国这两个传统的制造大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工业占比下降之后,最近20年这一比重大致在略低于30%的水平趋于稳定。十四五规划强调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从结构上看,中国制造业在经历了出口降速和去产能之后,一些传统制造业继续向下的空间已经不大,而新兴产业及其对于新材料的需求正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中国制造业有望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比重的基本稳定。
具备长期发展逻辑和政策支持的方向:
新能源和电力系统。新能源的发展,电力发展首当其冲。“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新能源体系,需要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需要以特高压电网为骨架支撑,将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带来增量。伴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传统汽车行业也将迎来变革。新能源汽车以及与之配套的充电桩、充电蓄能的电池等的供给也逐步增加,汽车电子产业链、能源电池制造相关的材料等泛新能源行业也迎来需求小高峰。
数字经济。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与新型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包含了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等新兴领域,背后是多个产业之间的联动。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例,数字经济不仅可以主动赋能制造业,也可以作为生产链的下游带动上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智能产业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本文来源于明晰笔谈微信公众号,作者:明明,智通财经编辑:杨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