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曾被断言步入“黑铁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利好信号持续释放,并以强势涨幅霸屏A股,天保基建(000965.SZ)、中交地产(000736.SZ)涨得气势如虹。4月14日,港股房地产板块持续拉升,龙光集团(03380)涨8.68%,碧桂园(02007)涨4.24%等。
实际上,开年以来,多地陆续出台楼市松绑政策,从限购、限贷、限价、土地供应等多方给予楼市实质性支持,全国已有超70个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尤其银保监会主席明确表态“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可视作是中央政府层面为地方松绑政策做了背书,房地产政策正在从严格的统一“政策管理”转向逐步放松的“因城施策”。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在密集的政策推动下,地产行业有望触底反弹,成为2022年稳增长的一条重要主线。
智通财经APP认为,在此背景下,基本面扎实的优质房企配置价值凸显。碧桂园规模保持行业领先,财务安全度持续提高,有望凭借强大的经营韧性穿越周期,维持高质量发展。
销售规模居行业 首位回款率超90%
202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先高后低”走势。上半年,各地住房需求逐步释放,成交量较为活跃。而下半年以来,疫情影响、融资环境恶化叠加预售资金监管加强下的流动性紧张,房企信用危机在民营企业中持续蔓延。
加速出清的楼市洗牌期,稳健愈发难能可贵。碧桂园是少数能保持稳健状态的民营房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精准和均衡布局各线城市,保持强劲回款水平,构筑坚实的护城河。
一方面,碧桂园销售不惧行业下行扰动,保持超强韧性,连续多年位居行业龙头地位。财报显示,2021年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的合同销售额5580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6641万平米,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9%。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数据,2021年有逾8成企业未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但碧桂园在全口径、操盘、权益三大口径的业绩规模均保持在行业第一位。
智通财经APP认为,碧桂园亮眼的销售表现,在于其秉持均衡布局的投资策略。分地区来看,碧桂园68%的销售贡献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全年总去化率高达67%。此外,碧桂园是为数不多的仍保持持续拿地的民营企业,新增拿地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2021年新获取土地85%位于五大都市圈。
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权益可售货值约18211亿元,土地储备资源丰富,优质和充足的土地储备将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健发展。而且碧桂园秉承城市深耕战略,通过投资布局优化,聚焦五大都市圈,均衡布局各能级城市,能够对市场波动进行一定的对冲,从而保障销售业绩的平稳。
另一方面,碧桂园销售回款始终保持在高位,为其业绩贡献度凸显。2021年,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5022亿元,权益回款率达到90%,并且已经连续6年达到90%以上。得益于高水平回款,截至2021年末,碧桂园还有7092.6的预收账款,较2020年末略有增加,能够为营业收入的实现提供充足的保障。2021年,碧桂园实现收入5230.6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
盈利方面,随着行业整体规模逐渐见顶,地价高企压缩利润空间,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回归合理水平逐渐成为共识,2021年碧桂园通过三方面的动作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一是降低拿地成本,如碧桂园2021年29%的新增土地储备是通过多元化方式获取的,拿地多元化有利于整体土地成本的降低。二是提升管理效率,加强费用管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2021年碧桂园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6%和2.9%,同比分别下降了0.4和0.1个百分点。三是减少财务费用的支出,2021年碧桂园财务费用率为3.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有息负债和融资成本均有所下降,2021年碧桂园综合融资成本5.2%,较2020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成本的降低不仅有利于未来企业利润率的提升,对企业的现金流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年内公司净利润约409.8亿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269.3亿元。
融资成本再创新低 财务安全度持续提高
“三道红线”高悬,内地房企普遍面临降杠杆压力,而绩优生总是能负压完成高难度挑战。2021年碧桂园的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实现“双降”,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财务安全度持续提高。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碧桂园总有息负债下降至3179.2亿元,净负债率45.4%,较2020年末降低10.2个百分点,非受限制现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上升至1.9倍,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也下降至74%,三道红线指标持续向绿档优化。此外,公司的现金短债比2.29、长短期债务比3.02,流动性相对充裕、负债结构健康。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均优于“三道红线”要求,且处在行业较优水平。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截止2021年底未使用授信额度为2615亿元,在企业保持稳定的销售回款下,整体信用风险相对可控。截至2022年3月30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惠誉及标普均确认维持投资级信用评级,且于1月成功发行39亿港元可转债,2022年3月,碧桂园与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150亿元及4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充足的授信和战略合作,增强了碧桂园经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市场出现的收并购机会。
近期,碧桂园还持续在公开市场上购回美元票据。据统计,自2021年12月30日起至2022年3月13日,碧桂园累计购回优先票据本金总额4570万美元。碧桂园在2022年的偿债压力相比其他同行较小,境内外融资渠道的重启,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整体的流动性。总之,在财务管控上,碧桂园延续行稳致远的风格,财务状况更加稳健,凸显了公司穿越周期的韧性。
政策兜底 多元业务助力新发展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在“稳增长”的政策背景下,房基建投资有望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托底工具,激活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需求,驱动整体经济企稳回升。
一季度,中央及各部委持续释放积极维稳信号,各地政府落实因城施策,供需两端政策优化调整力度均有所加大。福州已经开始放松限购、大部分热点城市实行二手房贷限价政策、近期北上广深跟随LPR利率下调了贷款利率,武汉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下调了40个基点左右,通过降低购房成本,可提振刚需群体的购房需求。随着此后利率或税收优惠的信号发出及其他地方宽松政策的跟进,房地产板块收益率有望迎来一波中长期的攀升。国金证券研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一二线、长三角城市在限购、限售、限贷等需求端出台宽松政策,带领全国楼市逐步走向复苏。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除了行业政策利好之外,碧桂园还通过多元化经营打造新的营收增长极。直至目前,该公司已打造出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多轮驱动的业务版图。
智通财经APP认为,碧桂园在房地产发展的战略逻辑与其进军“智造业”是一脉相承的,就是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近期,《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出台为建筑行业向智能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碧桂园做好科技智慧建造这项新业务的步伐。
截至2022年2月,碧桂园于2018年成立的建筑机器人公司—博智林累计交付750台,施工面积超700万平米。工程板块2021年累计收入70亿元,累计服务项目超3500个。2021年年底,博智林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的验收,跑通了端到端的智能建造生态实验,从而促使建筑机器人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
另外,期内碧桂园的餐饮机器人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据悉,北京冬奥会上,该集团的餐饮机器人24小时待命,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减少了人与人的交叉接触,助力冬奥餐饮服务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凭借在高科技智慧建造上的优势,碧桂园也将积极融入国家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实际上,在行业分化的时期,积极探索行业新模式的房企,成长能力会更为突出,盈利能力亦会领先。
综上所述,宏观层面上,政策驱动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向好,碧桂园基本面稳健扎实且现金流优异财务安全性高,抗风险能力更强,融资成本低,当前阶段估值抬升仍有空间。而随着地产政策加速兑现,碧桂园受益于均衡布局的投资策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加上多元业务布局带来的想象空间,将更加获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