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科技(01729):如何用23亿港元市值撑起“果茅”的造车梦?

作为立讯精密进军造车的业务拓展,汇聚科技能否在后续扮演其中的“关键角色”,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主要问题。

今年4月20日,“果茅”立讯精密发布公告,披露了其收购港股上市公司汇聚科技(01729)的相关进展。

公告显示,截至4月19日,立讯精密的境外全资子公司LUXSHARE PRECISION共持有汇聚科技13.81亿股股份,约占汇聚科技全部已发行股份的70.95%。此次收购完成后,汇聚科技将被纳入立讯精密合并报表范围。

相较于立讯精密千亿级别的营收规模,汇聚科技不足40亿港元的营收看似并不能对这家“果茅”的业绩有什么实质影响。但这场收购却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因为早在今年2月11日,立讯精密便高调官宣与奇瑞集团合作进军造车行业。并让“果链龙头斥资百亿开始造车”成为当时市场中最热的话题之一。

据立讯精密表示,汇聚科技与立讯精密在细分产品、服务客户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作为立讯精密进军造车的业务拓展,汇聚科技能否在后续扮演其中的“关键角色”,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主要问题。

市场认可造车价值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显然是认可了汇聚科技在“造车”方面的价值。

据智通财经APP观察,4月20日在立讯精密发布公告后,汇聚科技当日股价收涨17.76%。往后公司股价一路上扬,直至8月31日盘中触及每股2.44港元,达到公司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近4个月内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到130.2%,后遇恒指大盘进入调整期才出现股价回调。目前汇聚科技市值仅23.35亿港元。

image.png

从基本面情况来看,该公司是一家定制电线组件供货商,在电线组件行业拥有20年经验。公司主营业务生产并提供种类繁多的电线组件产品。若按照按其传输媒介大致可分为两类:铜制电线组件及光纤电线组件。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5G移动电讯网络的布局以及高新医疗设备的快速迭代以及汽车、家庭电器及医疗设备的产量提振,整个电线组件市场得以长足发展,因而带动了汇聚科技收入端的稳步提升。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公司2022财年收入依旧达到35.9亿港元,同比增长19.35%。与此同时,公司当期经调整年内溢利为1.95亿港元,在疫情之下仍显示出一定的自身造血能力,为母公司带来一定正向收益。

从分部业务来看,虽然目前网络电线、数据中心和电讯业务收入占比仍排在前三位,但正如上文提到,汽车业务或许才是汇聚科技未来的“朝阳产业”。

image.png

汇聚科技之所以能被立讯精密相中,很大原因在于其于去年并购了GP工业的汽车配线制造业务,该公司是国内汽车配线市场主要生产商之一,具备配合日本、欧洲及美国汽车技术平台的实力。

通常来说,汽车厂商对车用线束厂商的筛选标准严格且周期较长,由此供应商资质壁垒形成了车用线束厂商重要的产业链护城河。收购GP工业的汽车配线制造业务后,汇聚科技显然拥有了角力国内汽车配线市场的实力,或成为立讯精密后续造车业务发展的关键之一。

把握车用线束为何是关键?

实际上,除立讯精密外,在苹果供应链上其他资深厂商也都在想方设法搭上新能源这趟车。例如,2021年,领益智造、长盈精密纷纷入局,开拓在汽车制造领域新业务,而“果链”大佬富士康更是一次性推出三款概念车。

实际上,富士康早在17年前便开始布局“造车业务”,而其踏出的第一步便是收购一家车用线束企业。

从富士康的“造车”发展史来看,2005 年富士康收购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安泰电业,完成踏入汽车制造业的第一步。

随后几年时间里富士康及其背后的鸿海集团,在成为电子消费领域代工巨头之余,先后为奔驰、宝马、特斯拉、保时捷等一线汽车品牌提供线束、后视镜、中控显示屏等汽车电子零部件。同时,富士康还领投了宁德时代、裕隆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能源相关企业。

从发展历程来看,此次立讯精密也是从车用线束产业入手造车业务。

如果说汽车引擎是汽车的心脏,那么车用线束就是汽车的血管,汽车引擎因车用线束而转动。虽然车用线束隐藏在汽车内外饰中,不被消费者了解,但却对整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也直接关系到客户的驾乘体验。

image.png

从造车企业的角度来看,车用线束产业甚至关乎一家造车企业的产业壁垒构筑。

一般来说,汽车厂商对车用线束厂商的筛选标准严格且周期较长,供应商资质壁垒形成了车用线束厂商重要的产业链护城河。整车制造企业的动力平台一般具有5-7年的生命周期,因此整车制造企业一旦选定了车用线束厂商,倾向于同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此外,在产品进入批量生产前,还需履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产品装机试验考核,产品经认证后才能进行批量生产供货。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新进入行业的车用线束厂商在市场拓展上面临着较高的供应商资质壁垒。

image.png

从市场空间来看,根据中汽协数据,到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000万辆。因此,预计到2025年线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其中新能源车线束为500亿元,新能源车线束市场CAGR为29.8%。若按照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拆分,预计2025年高压线束市场规模为250亿元,低压线束市场规模为650亿元。

而从市场竞争来看,其实不论国内外的车企,其对应的线束厂商均不止一家,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当前本土化采购正日益加强,已有自主厂商高压线进入合资体系,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image.png

具体来看,目前线束行业高度依赖于汽车行业,德系、日系车等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考核较为严格,所以大部分的外资主机厂形成了较为封闭的线束配套体系。但近几年来,国际整车厂越发重视成本控制,汽车零部件本土化采购日益加强,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零部件供应商。国内线束自主供应商如昆山沪光、上海金亭等已经进入合资品牌的低压整车线束以及小线束供应体系。

因此,虽然技术要求较高的高压线束大部分依然由外资供应,但已有自主供应商进入,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在此背景下,即便未来在立讯精密造车产业链中或不止一家车用线束供应商,但作为其子公司,汇聚科技的订单显然能够有所保证,后续带动业绩增长的能力或不容小觑。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