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方正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铜箔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铜箔技术不断迭代,复合铜箔有望登上舞台。与铜箔相比,复合铜箔有三大优势:1)高能量密度;2)低成本;3)高安全。预计到2025年复合铜箔出货量有望达到39.59亿平米,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158.4亿元。建议关注:东威科技(688700.SH)、骄成超声(688392.SH)、宝明科技(002992.SZ)、元琛科技(688659.SH)、中一科技(301150.SZ)、诺德股份(600110.SH)等。
方正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铜箔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铜箔作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对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安全性等重要性能都有较大影响。随着铜箔技术不断迭代,复合铜箔有望登上舞台。
与铜箔相比,复合铜箔有三大优势:
(1)高能量密度。若复合箔材中PET层厚度为4.5微米,金属层厚度为2微米,则1GWh锂电池需要的复合铜箔、复合铝箔相对传统箔材降重55%和64%。一般将传统铜箔替换为复合铜箔,大概可以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5%~10%。
(2)低成本。若以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分别替代传统铜箔和铝箔,在当前原材料价格情况下,1GWh电池的箔材原材料成本分别可以下降2314万元和467万元,下降幅度为65%和75%。用复合铜箔替代铜箔,电池整体的降成本效果更明显。即使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复合铜箔的综合成本还是明显占优。
(3)高安全。采用复合箔材后,能够减少电芯内短路的发生,提高电芯的安全性。一方面复合箔材中金属层更薄,在电芯受到冲击时,金属层不易刺穿隔膜。另外一方面,在针刺测试时,PET膜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复合铜箔也面临一定的挑战。由于复合箔材两侧的金属层厚度一般只有1微米,导致复合箔材的过流能力有限。基于当前技术进展,复合铜箔有望在储能、换电、中低端车等市场,更有竞争力。
产业协同,推动复合铜箔落地。结合成本与效率考虑,目前复合铜箔的主流工艺是二步法:磁控溅射+水电镀。铜箔新势力企业,往往凭借原材料优势,或者磁控溅射等工艺技术积累,或者人才储备等,进入复合铜箔制造领域。随着新势力入场,叠加传统铜箔厂转型,推动复合铜箔快速迭代。下游电池环节,需要新增超声焊接工艺,但是从全产业成本来看,复合铜箔依然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迎接复合铜箔市场高速增长。假设2023~2025年复合铜箔渗透率分别为1%、5%和15%,复合铜箔的平均售价分别为5元/平米、4.5元/平米、4元/平米。预计到2025年复合铜箔出货量有望达到39.59亿平米,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158.4亿元。
投资建议:复合铜箔量产,上游设备环节,建议关注东威科技、骄成超声、道森股份(603800.SH)。中游复合铜箔新势力,建议关注宝明科技、元琛科技、万顺新材(300057.SZ)、方邦股份(688020.SH)等,传统铜箔公司建议关注中一科技、诺德股份。
风险提示:复合铜箔商业化应用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上游资源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