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希望把今天的股票市场与1999-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划等号的人,通常会认为“所有那些世纪之交的互联网公司都没赚不了钱,而2017年的超级明星“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 / Alphabet才真正赚大钱的公司!”
事实上,上述说法是有问题的。首先,1999-2000年的科技泡沫并非只有互联网公司才会出现的现象。当时的“四骑士”——微软、英特尔、思科和戴尔占据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超过一半的总市值,回报率非常丰厚,但它们的估值也异常高,合计市盈率达60倍。相比之下,FANG的平均市盈率高达130倍,如果说从盈利能力方面看,这几家公司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概念,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
其次,2000年,美国家庭的净资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达到620%,主要受益于长达18年的牛市和科技股的繁荣。然而,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该比例已经罕见地偏离了平均水平超过1个标准差,而且资产价格通常与税后工资的增长相关。同样,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美国家庭净资产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也达到650%,这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今,“FANG”股价大涨与过去的“四骑士”,及美国主要地区过高的房地产价格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投资者真的能对2017年的状况视而不见吗?
第三,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裂的重要原因与保证金借款有关,当时许多投资者都在一种“新经济”典范上孤注一掷,甚至利用杠杆资金买入科技股,随着股价不断上涨,获利也尤其惊人。然而,一旦浪潮转向,“追缴保证金通知”就释放了强制卖出这些股票的压力,以补充保证金账户的储备。杠杆越大的热门股,下行的破坏力就越大——无论这些公司的盈利多么丰厚。
现在来看看2017年的杠杆,很大一部分杠杆资金集中在像FANG这样的科技宠儿上。2000年,保证金账户(免费信贷现金+信贷余额-保证金债务)的负信贷余额曾大大超出正常范围。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当Facebook和亚马逊的追缴保证金通知最终到来时,历史不会重演吗?
尽管保证金债务越来越多,美股却一直强劲上涨。此外,股票价格的上涨速度远快于利润、账面价值或公司收入的增长。即使市销率已达到历史上最高位,也没有受到市场的普遍重视。
实质上,在牛市中,为追求潜在回报,冒代价高昂的风险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股市越走越高,似乎没有顶点,而对于重仓的投资者,他们可能不会相信市场可能会扭头下跌。
另一方面,很多迹象表明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的资产价格泡沫可能会破灭。例如,就业增长自2015年第一季度达到顶峰之后一直在下降。
同样,随着经济的扩张,建筑业的开支往往会增加,反之,建筑业的开支往往疲弱。实际上,从2009年初到2015年初,总建筑开支同比都有所增加,但此后,住宅和非住宅建筑的开支大幅放缓。
最后一点,国债收益率曲线日趋平缓,这完全不符合经济准备起飞的观点。此前市场对美联储10月份缩表和税改立法谨慎时,收益率曲线也呈扁平化走势,而不是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