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回暖,美国12月CPI将至一年来新低,美股三大指数连续四日集体收涨,科技股大反弹,美元指数进一步回落,欧洲资产全线反弹。
下周,全球市场会发生什么?
日本央行会再次“偷袭”吗?
去年底在日元跌势过猛之际,日本央行最终宣布将收益率目标从±0.25%上调至±0.5%左右,以一场“奇袭”震惊全球市场。
尽管日本央行称此举并非加息,但外界认为此举可能为2023年日本的加息之路打开了大门。
下周三,日本央行将召开政策会议,会否再次发起“偷袭”?这成为下周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据媒体调查的43位经济学家中,除一人外,其他人都预计日本央行将维持政策不变,但许多人表示,不排除日本央行采取更多行动的可能性。
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将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上限提高一倍之后,日本央行传递的信息变得不那么明确了。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曾将此举描述为加息,但上个月他表示,此举旨在提高其刺激框架的可持续性。
黑田东彦将于4月卸任,人们纷纷猜测,届时央行将走向政策正常化。
尽管决定允许更大范围的收益率波动,但自上月以来,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框架所面临的压力只增不减。
周五,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日央行12月20日会议以来首次突破0.5%的新上限,促使日本央行斥资3.2万亿日元(249亿美元)购买固定利率债券以控制收益率,购买规模创下单日最高纪录。
交易员现在更加相信,日本央行现在政策的任何变化都将一定是个意外,这使得1月份的会议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花旗集团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将完全取消其收益率曲线控制。
野村策略分析师Naka Matsuzawa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日本央行将逐步上调收益率曲线控制上限至1.0%左右,且日本央行将根据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走向作出不同选择。
据一家日本媒体称,央行将评估其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的副作用,这加剧了投资者的进一步投机行为。
不过也有媒体称,日本央行官员认为没有必要急于通过另一项重大举措来改善债券市场的功能,政策制定者目前应该评估上个月收益率调整的影响。
欧洲资产全线反弹,但存在风险
以美元计算,欧元区股市自9月底以来已经上涨了38%,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新年开局。
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投资级信用债在同一时期领先于美国投资级信用债6个百分点,且欧元兑美元汇率升值了10%。
欧洲股市复苏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暖冬,这缓解了投资者对该地区能源危机的担忧,以及中国经济利好——对许多欧洲行业来说,中国市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
而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尽管欧洲股市近期出现反弹,但其股价仍低于20年平均水平,花旗和高盛集团的顶级策略师正在提高升级他们对该地区的看法。
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欧洲斯托克6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约为12.7倍,而标普500指数为17倍。
除了股票,欧洲公司债券发行在去年乌克兰冲突中遭受打击后,本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繁忙的一周,这吸引了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的看涨呼声。在货币方面,华尔街押注欧元的反弹才刚刚开始。
然而,欧股现在也存在着风险,受到乌克兰冲突以及可能重新点燃能源危机的寒潮威胁。而且,由于欧洲央行比其他央行更慢开始加息,其紧缩政策还有一些路要走。
下周四,欧洲央行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将成为一大亮点。包括欧央行主席拉加德在内的政策制定者也将发表讲话,其中大多数将是在达沃斯发表的——2023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下周召开。
届时,我们将了解更多有关欧央行下一步行动的消息。
美国零售销售可能进一步下滑
在本周最新CPI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正在放缓之后,下周市场的注意力将转向需求,下周三美国将发布12月零售销售数据。
消费者的购买量预计将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反映出汽车销售疲软和加油站收入下降。如果不包括汽车和汽油,销售额也将连续数月下滑。此外,这些数据未经通胀因素调整。
周三美国公布的其他报告包括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数据。经济学家预测,12月份支付给生产者的价格将进一步放缓。
12月份的制造业、公用事业和矿业的产出可能停滞不前,受到工厂产量连续第二个月下降的限制。周五公布的数据预计将显示,到2022年底,美国新屋开工和成屋销售将下降。
其他市场
英国数据将成为欧洲市场的中心舞台。周二,英国就业和工资数据将使英格兰银行能够衡量价格上涨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第二天的通胀数据可能已经放缓至接近10%,这增加了最坏情况已经过去的可能性。
英国央行将于周四发布其信贷状况调查,周五还将公布12月零售销售,预计将显示消费额环比回升至历年高点,或将支持此前数据显示的英国可能避免衰退的观点。
此外,中国将于下周二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GDP数据,以及12月社零销售、投资和工业产出数据。
其他央行方面,澳联储正在考虑是否继续或暂停紧缩周期,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央行可能在周四分别举行的会议上继续加息,挪威和土耳其可能维持利率不变,安哥拉可能降息。
本文编选自“华尔街见闻”,作者:王眉;智通财经编辑:黄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