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辅助生殖逐步纳入医保 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辅助生殖技术将逐步纳入医保范围,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辅助生殖技术将逐步纳入医保范围,行业再迎政策利好。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国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长期成长空间可期。技术应用持续规范,利好高质量民营机构发展。该行认为,随着支付水平提升、三胎政策出台等因素驱动,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明显具备量价齐升空间,长期市场规模在千亿元以上,民营优秀行业龙头凭借区域布局及营销手段灵活、品牌力突出等优势有望扩大份额。

个股方面:重点推荐具备管理、品牌、技术、医师优势,2023年具备业绩弹性(美国业务逐步恢复预期)的锦欣生殖(01951);近期旗下高新医院获批IVF业务开展资质、具备4万IVF周期接诊能力的国际医学(000516.SZ);以及全国新中医医疗服务龙头机构的固生堂(02273);同时推荐在PGT产品领域具备竞争壁垒、全管线的战略布局的贝康医疗-B(02170)。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辅助生殖技术将逐步纳入医保范围,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据央视新闻消息,针对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近日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近年来辅助生殖行业利好政策频出,从国家层面来看,2022年8月出台的通知显示,未来将逐步把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从各省市层面来看,根据荆门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浙江日报消息,2022年11月,杭州市和荆门市出台辅助生殖有关项目的专项补贴或项目报销,分别最高可获得3000元和10000元的相关费用补贴。相关政策落地会降低患者的费用压力,辅助生殖服务的可及性将会增强,该行判断受益于相关政策鼓励,辅助生殖技术渗透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加强。

根据北京日报消息,目前,国家中医药局正在编制《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在加强妇幼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卫健委提出加强骨干人才培训培养,鼓励西医妇产科临床医师学习中医,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妇科医师多点执业。国家中医药局将深入推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在相关人才培养专项中,统筹加强不孕不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到2025年,在每省(区、市)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不少于2个传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培养不少于10名中医药业务骨干。

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国家医保局于2021年9月15日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的答复》指出:“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该行判断未来全国各地鼓励生育的促进举措有望持续推出。根据Frost & Sullivan(转引自锦欣生殖招股书),2018年中国辅助生殖技术渗透率仅7%,远低于同期美国辅助生殖技术渗透率(30.2%)。随着辅助生殖部分项目未来逐步纳入商保乃至国家医保,该行认为服务的可及性有望进一步提高,行业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技术应用持续规范,利好高质量民营机构发展。

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明确合理控制辅助生殖机构规模,坚持公益性、明确对新筹建开展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要强化准入管理,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竞争。考虑到我国辅助生殖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发展仍有进步空间(2018年我国IVF技术平均成功率仅约43%),该行认为未来行业技术突破和高质量发展仍需优质民营力量支持。参照2021年8月上海市卫健委印发的《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规划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开展国际化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该行预计具备技术优势及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民营企业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风险因素:政策变动超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并购整合不达预期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