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电化学储能具有数十倍发展空间 重视新型储能高成长性

作者: 智通财经 李佛 2023-02-22 13:33:41
根据碳达峰行动方案,预计2030年前,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的装机规模都将达到亿千瓦级别。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储能可以对新能源电力即时储存和释放来削峰填谷,实现时间维度的相对自主可控。主要分为抽水蓄能(目前约占九成)和电化学储能,根据碳达峰行动方案,预计2030年前,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的装机规模都将达到亿千瓦级别,其中电化学储能具有数十倍的发展空间,需重视以锂电池为主的新型储能的高成长性。

▍国泰君安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1. 在能源“不可能三角“框架内理解储能的重要意义。

1)能源“不可能三角”的核心矛盾已转向“供应安全”,电力闯关远未结束。

碳达峰有两个明确的量化指标——25&30年清洁能源占比分别达到20%和25%,据此该行测算,在2025年之前老能源的需求将延续稳步增长,2025~2030年间,预计煤炭和原油有望实现需求达峰并缓步退坡。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能源贸易格局重塑带来的能源价格中枢上移将对我国油气进口带来制约,能源保供是碳达峰之前的主旋律。

2)储能是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给新能源插上翅膀。

储能可以对新能源电力即时储存和释放来削峰填谷,实现时间维度的相对自主可控。主要分为抽水蓄能(目前约占九成)和电化学储能,根据碳达峰行动方案,预计2030年前,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的装机规模都将达到亿千瓦级别,其中电化学储能具有数十倍的发展空间,需重视以锂电池为主的新型储能的高成长性。

2. 储能产业链解析:规模扩张下的盈利格局优化。

1)国内大储以独立(共享)储能为主,盈利来源主要包括容量租赁费用、电力现货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及容量补偿电价。

在政策与并网进度的推进下,未来容量租赁的比例有望逐渐提高。独立储能电站的收入的相当部分来自于电力现货市场的高低价差套利,因此电力现货试点省份的推广以及参与电力现货的电量增加有助于扩大独立储能电站的利润空间。

调峰、调频、黑启动等电力辅助服务政策持续推进,电力辅助服务为独立储能系统带来额外利润。容量补偿电价政策持续推出,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行业发展。

2)锂电池供需结构有望边际改善,推动储能系统成本下降。

在储能系统的成本结构中,电池占比高达60%,锂电池的成本变动对储能系统的成本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国内锂电池企业的扩产计划,23年锂电池企业预计建成约200GWh的产线,未来三年预计实现约1800GWh的产能。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或逐渐扭转,供需结构的改善有望降低电池价格,最终实现储能电站成本的减少。

3)据测算,在投资成本、容量补偿费用、容量租赁费用、上网电价、充电电价等项中,投资成本变化对IRR波动的影响最大。

投资成本变化10%,IRR波动约26%。因此由供需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电池价格降低,有望对储能电站IRR带来积极的影响。

3. 技术:电化学储能增长迅速,储能温控实现高增。

1)行业持续高景气,新型技术层出不穷。

展望未来,新增储能装机规模预计保持快速攀升。储能企业乘风加快产能布局,电芯产能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系统集成成为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商业模式方面,以共享储能模式运行的独立储能电站成为国内大储主要发展方向。

在储能技术方面,该行认为锂离子电池储能将是国内大储的主要载体;对于系统集成方式,目前集中式储能应用最广,交流侧多分支并联技术未来潜力巨大。

2)液冷有望成为储能温控主流技术路线,预计 2025 年液冷渗透率有望达 50%。

目前温控市场仍以风冷系统为主,主要由于其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易用,在散热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储能电站得以广泛应用,预计2022 年风冷系统占比或达到 85%。

液冷系统冷却效果较风冷好,全周期成本低,有望在大型储能电站快速得到应用,目前处于渗透率逐步提升阶段,预计渗透率有望从 2022 年的 15%提升至 2025 年的 50%。

4. 风险提示:新能源装机进度不及预期,政策配套不及预期,储能招标数量不及预期,储能装机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回落不及预期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