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汽车消费淡季已过 观望情绪在5-6月份或将边际减弱

展望2023Q2-Q4,汽车消费淡季已过,期待上海车展亮相车型5、6月份发布、交付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汽车行业2023年4月实现批发销量215.9万辆,环比-11.9%,同比+82.7%,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4月实现批发销量63.6万辆,环比-2.6%,同比+112.7%。近期工信部等5部门对于“RDE仅监测”车型新增半年过渡期,该行认为该政策将带来终端价格战缓解,带动终端观望情绪在5、6月份边际减弱。展望2023Q2-Q4,该行认为汽车消费淡季已过,期待上海车展亮相车型5、6月份发布、交付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

事项:2023年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3年4月汽车产销数据。

中信证券点评如下:

汽车总量:汽车行业4月实现销量215.9万辆,环比下降系终端观望情绪较重、行业处于去库存阶段。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4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13.3万辆/215.9万辆,环比-17.5%/-11.9%,同比+76.8%/+82.7%,4月产销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疫情导致的低基数,环比下降主要系终端观望情绪较重、行业去库存阶段批发销量承压。2023年1~4月汽车产销分别为835.5万辆/823.5万辆,同比+8.6%/+7.1%。展望2023Q2-Q4,该行认为汽车消费淡季已过,期待上海车展亮相车型5、6月份发布、交付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

乘用车:乘用车行业4月实现销量181.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乘用车4月产销分别为177.8万辆/181.1万辆,环比-17.3%/-10.2%,同比+78.5%/+87.7%;其中,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98.5万辆,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万辆(同比+65.2%)。结构方面,乘用车4月出口31.6万辆,环比+3.7%,同比+219.2%,继续刷新单月出口量最高;自主品牌4月销量99.9万辆,同比+81.4%,单月市场份额为55.2%,同比-1.9pcts,环比+3.1pcts;1-4月自主品牌销量368.2万辆,同比+18.8%,表现大幅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该行认为“RDE仅监测”车型新增半年过渡期利好5~6月行业价格体系,当前大规模价格战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商用车:商用车行业4月实现销量34.8万辆,环比下滑。

根据中汽协数据,商用车4月产销分别为35.5万辆/34.8万辆,环比-18.2%/-19.8%,同比+68.8%/+60.5%,商用车复苏阶段性承压,主要系货物景气度较低、基建工程开工率不足等因素所致,但该行对2023年行业复苏的三大核心变量判断维持不变,继续看好商用车行业2023年复苏:(1)基建投资的刺激将是对冲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不可或缺的调控工具;(2)重卡行业的平均置换周期为7-8年,而上一轮重卡牛市销售(2016Q4-2021Q1)的重卡保有量预计将在2023Q4起开启置换周期;(3)在众多初创科技公司、物流运营商和硬件厂商的合作下,商用车自动驾驶正在逐步实现场景落地,不断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拉动行业需求向上。

新能源车:新能源车行业4月实现销量63.6万辆,同比显著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新能源车4月产销分别为64万辆/63.6万辆,环比-5.0%/-2.6%,同比+105.1%/+112.7%,渗透率达29.5%,同比+4.1pcts,环比-2.8pcts。分动力类型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3万辆/47.1万辆,同比分别+99.4%/+103.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7万辆/16.5万辆,同比分别+125.9%/+144.5%。新能源车市受补贴退坡影响的时间已经基本过去,产销同环比有望持续修复,该行认为2023年是新能源车企的洗牌期,看好降成本能力相对较强的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

投资策略:“RDE仅监测”车型新增半年过渡期将缓解5、6月份价格战,展望2023Q2-Q4,该行认为汽车消费淡季已过,期待上海车展亮相车型5、6月份发布、交付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尽管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加剧难以避免,但该行预计“降成本能力”强的企业将更容易在2023年的竞争环境下实现份额的提升。结构上,该行重点看好降本能力强、具备规模效应的企业,特别认为混动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电动车板块的成本压力。

核心推荐:比亚迪(002594.SZ)、理想汽车-W(02015)、长安汽车(000625.SZ)。零部件板块,该行认为高成长的零部件标的有望穿越牛熊。智能座舱、智能底盘、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有望在未来3年孵化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零部件龙头,重点推荐:保隆科技(603197.SH)、文灿股份(603348.SH)、华阳集团(002906.SZ)、继峰股份(603997.SH)、经纬恒润(688326.SH)、新泉股份(603179.SH)、中鼎股份(000887.SZ)、隆盛科技(300680.SZ)、拓普集团(601689.SH)、旭升股份(603305.SH)等。

风险因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或导致需求不足及国产供应链的阶段性供给不足;缺芯导致整车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汽车需求放缓的风险;关键原材料大幅涨价的风险;自动驾驶事故导致相关企业估值大幅下降的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